陈柏清
一次陪小表弟去买伞,我说,“买大点的吧,以免淋到脚。”他说,“不,我要买小点的,这样女孩子才会靠过来。”瞬间脑洞大开,这真是振聋发聩之语啊!一件事情如果你看作是平面,就很容易一条道走到黑;如果你看作是立体,总会有独辟蹊径的想法,就容易走出柳暗花明来。
我有一个同学,大学时学习优异,性格也很活跃,在校担任学生会领导职务,还没毕业,就有一些合资企业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大家都以为他会选择南方这块热土去发展,谁知毕业时他却选择回到家乡的小城。得知他是因为父亲多年卧床,母亲又身体不好,大家都暗暗为他惋惜,劝他,他却笑着说,“这没什么,小城镇有小城镇的好,再说可以照顾父母。”果然,回到小城后,以他的才华和学历,很快就闯出了一片天地,不但事业顺畅,家庭甜蜜,还把父母照顾得很好。为了父母的健康,他在乡村为父母买了一个小农场,每到夏季,就和父母到那里去住。十年同学聚会,大家在他的农场聚餐,青山绿水,小楼独立,吃着自家产的果蔬肉蛋,别有风味。真是觉得生活能够达到这个水准,人也就足够了。再看看当初去南方的同学,有的是做到了主管,年收入几十万,可是面容枯槁,眉头深锁,都说压力过大,一些没混好的,至今还没车没房没家,不知路在何方。回头看看我这位同学当初的做法,就只有羡慕的份了。
市面曾流行一句玩笑话,“生子当如马伯庸”。马伯庸当然是指人民文学奖获得者鬼才作家马伯庸,真名马力。据说马伯庸上学时,数学从来没有及格过,因此没上过国内正规的大学。按照现在国内的应试教育,以及现在大多数家长的成功理论,那马伯庸就是一“报废”的孩子,不是被老师损得头破血流,也会被父母搞得没有生存之地。可是马伯庸谈到自己的父母,他说,他们对自己完全是开放式教育,从不用世俗的标准来衡量他的对与错。他举个例子,那时他还小,经常在父母的书房随意看书,一次他抽出一本《金瓶梅》,刚翻了几页,父亲进来,问他看什么书,他说《金瓶梅》。父亲问他知道这是一本什么书吗?刚翻几页的他说,“大概类似《水浒》那样造反的书吧。”父亲“嗯”了一声,就出去了。并没有像一般家长那样大惊小怪,或厉声呵斥。而马伯庸翻了几页,没看到想看的农民造反,也就放下了。可以想见,马伯庸的父母的教育理念是独辟蹊径的,如果用惯常的思维来约束他的成长,恐怕世间也就没有“鬼才”马伯庸了。
世间事就是这么纷繁复杂,多位立体。所以,你的思考、眼界与选择,也要全方位和立体,否则,你就只能望成功兴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