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培根
每天早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推特,但它却总是列出我落在后面的内容。一位同事发布了一本新的电子书,两位设计师朋友宣布了一个合作计划,我的一位大学同学贴出一个即将上线的节目的视频预告片,她看起来幽雅、闪亮、魅力四射。而我还歪在床上,睡眼惺忪,绝不是最佳上镜状态。
我真的落后了吗?真的有人在为自己的成绩记分数吗?这些人发布更新时,带着欲使我感觉不好的意图吗?当然没有。但如果我不小心,很容易把社交媒体看作“我未做何事、未实现哪些梦想”的不断提醒。
这不是社交媒体的问题,是一个关于比较的问题。推特和任何其他社交媒体平台,其设计目的都非要我评估自己。问题全出在我有一个自动的内部处理机制——部分是自我因素(“这对我意味着什么?”),部分是创新驱动因素(“我怎么能做得更好?”),部分源于灵魂深处的渴望(“我如何能产生影响,成为典范?”)。
我知道不是只有我如此。去年,我与领导力培训教练塔尼娅·盖斯勒合作研究了比较如何进行、付出的代价,以及带给了我们什么教训。我们发现,比较广泛存在于我们认识的所有富有创造力的成长型人士中间。在被比较浸透的文化里,很难避免看一看周围人短时间内究竟在做什么,并经常无意识地陷入“我如何比得上?”的模式。下面是我们的研究发现:
别用自己的内在与
别人的外在比较
当第一次听到这条出色却不易执行的建议时,我正经历着一次严重的嫉妒。有些竞争对手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功,我向一位导师抱怨,那对我来说似乎难以企及。她的告诫使我震动:“看!”她告诉我,“你根本不了解他们付出了多少努力才获得成功。不要表现得别人像不劳而获、毫不费力,或纯粹走运似的。看在上帝的份上,不要以为你读了新闻就了解幕后的故事。”
她完全正确。实际我就知道这点,然而一听到别人成功的消息,我就会落入反应性思维和过分简单化。因为,看到某人达成目标和嫉妒他们的成功比问自己下面这些问题容易得多:
·他们拥有我希望拥有的什么?
·我羡慕他们什么?他们为我树立了什么榜样?
·达到今天的高度,他们都做了什么?
·如何把他们的成功与我自己的价值观联系起来?
当仔细反思这些问题时,我们立即从“用自己的内在与别人的外在”相比较的模式转移出来,转向面对问题的核心:我们自己的愿望和恐惧。
将比较转化为颂扬
羡慕和嫉妒表明我们最重视什么。当意识到自己重视的东西时,我们可以更好地创造满意、丰富的人生。
如果你发现自己羡慕冒创新风险的人,那就将你的全部注意力放在敢于更大梦想的部分。如果你发现自己嫉妒圈子里轻松自我推销的人,那就花点时间想想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分享你的成功。噢,如果你迷恋网球选手健美的前臂,那可能是你准备改进健身计划的迹象。
以别人的成功为镜
比较灰暗、无法自拔、耗费精力,但只是当你任其发展时。如果你愿意发现,比较习惯里也有十分积极的方面。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自己同样具备,从而欣赏它。
所以下次,你发现自己羡慕或嫉妒别人的成功、天赋、光环时,请考虑一下:
·他们的何种品质激励着我?
·目前,我在何处可以体现出这些品质?
·我如何别出心裁地表现出这些品质?
·我能从渴望更充分地体现这些品质中学到什么?
从此,你的微博很可能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