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出海”

2015-05-14 16:53席志刚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天基出海北斗

席志刚

近日,中国卫星应用国际化迎来了新的机会。

4月10日,国防科工局印发《2015年国防科工局军民融合专项行动计划》。该计划明确提出,启动卫星应用“十三五”规划编制,研究高分卫星应用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建设高分专项成果转化平台,以遥感卫星为突破口,促进卫星资源和卫星数据共享。

在中国卫星全球服务联盟常务副理事长王忠国看来,此举意味着,由该联盟推动的“架设天基丝绸之路”的工作获得了新的动力。

供需两旺

2014年,一批航天界的企业、机构和学者,为了推动中国卫星全球服务,组成了一个泛民间、开放式、跨界域的非营利社会团体——中国卫星全球服务联盟。该联盟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出“天基丝绸之路”的构想,即通过在轨卫星观测地球,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提供信息保障。

“天基丝绸之路”的基本构想是,针对具有广泛国际需求,特别是涉及发展中国家国计民生的防灾减灾、智能交通等领域,联合研发具有竞争力的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及其综合应用。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中国航天、中国卫星走出去创造了绝佳的机会。” 王忠国在纪念“331工程”四十周年时说,“一带一路”区域国家对于航天的需求颇旺盛,架设“天基丝绸之路”,将提升中国卫星全球服务能力。航天专家庞之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航天经过60年的发展,陆海空天地一体化建设基本完善,航天技术及产品有较好的声誉和市场份额,已经具备全球服务的能力。

“一带一路”地区聚集了若干具有相当航天实力及航天基础的国家。尽管与航天强国俄罗斯相比,中国仍有差距,但中国的航天技术和卫星技术亦有不可小觑的优势。在卫星通信领域,俄罗斯卫星数量比较多,卫星系列比较丰富,带宽容量大,但是其低轨移动通信开放程度有限;中国、印度、泰国以及以色列等国发展了数量较多的固定通信卫星和广播通信卫星,目前主要服务于本国的市场,尚未形成移动通信能力;阿联酋、越南等国也在发展自己的通信卫星系统。

在卫星导航领域,世界上共有四大全球系统供应商和两大区域系统供应商,而“一带一路”国家中就聚集了三家。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已提供全球服务;中国的“北斗”系统已经面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服务,预计在2020年将形成全球服务能力;印度正在加快建设IRNSS区域卫星导航服务系统;同时各方也都在加快建设天基导航增强系统,以进一步提高服务性能,提供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

在卫星遥感领域,俄罗斯遥感技术比较先进,以满足国防需求为主,民用卫星数量相对较少;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资源、气象、海洋、环境等卫星系列,并已在很多领域广泛应用;印度已经形成了手段完备、技术先进的系列遥感卫星系统,由10余颗遥感卫星组成;以色列具备高分辨率小卫星研制能力,并已有5颗亚米级光学和微波成像卫星在轨。

在载人航天与深空探测领域,中俄都具备载人航天与空间探测的能力。俄罗斯是国际空间站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的空间站也将于2020年左右建成,印度已经完成首次火星探测,马来西亚、以色列等国也参与了国际空间站计划,并在空间探索方面有长期计划。

总体来看,在这一地区,中、俄、印的航天整体实力比较强,具有比较完整的航天工业体系,以及数量较多的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系统;以色列、乌克兰等国具有较好的航天工业基础和技术实力;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在航天技术应用方面具有较好的技术基础和能力。

受访专家认为,“天基丝绸之路”将在以下领域大有作为:在防范和治理恐怖主义、跨国犯罪、制贩毒品、自然灾害等维护地区安全层面;在资源勘探、石油开采、管道铺设、油气运输等资源开发层面;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卫星应用产品及其衍生产品的制造加工等推动经济发展层面等。

“2015年很关键,”王忠国介绍说,今年,中国卫星全球服务联盟将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全球化发展和国际化经营。目前,该联盟正在新疆、宁夏、海南、福建等丝路重点地区建立先行试验示范项目。待取得经验后,沿陆路向西发展,跨越中亚、西亚进入欧洲;沿海路向南海发展,跨越太平洋、印度洋直至非洲和拉美;随后以此模式在全球选点建站,拟在重点地区建立15至20座地面设施。

据王忠国透露,目前该联盟已与马耳他、马来西亚签署合作协议,正在推动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东南亚联盟、阿拉伯联盟、非盟以及印尼、缅甸、老挝等组织和国家的合作项目。

海外布局

中国卫星的海外应用,早有先例。

2009年,中国使用“环境一号B”卫星监测澳大利亚森林火灾,为灭火提供了很大帮助。

中国卫星还先后为巴基斯坦地震、冰岛火山爆发、泰国洪水、墨西哥湾海上溢油、玻利维亚火灾、印度洪水、秘鲁地震等外国灾情给予卫星影像援助。

中国在国际防灾减灾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中国卫星功不可没。特别是2014年4月至10月,中国担任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轮值主席国期间,中国高分一号卫星、风云三号C星正式列为中方宪章值班卫星。

马航MH370失联后,中国卫星再次惊艳世界。除航班最早线索来自中国卫星外,在搜寻阶段,中国动用十数颗军民用卫星与各卫星大国展开了一场堪称太空“战役级”的行动。尽管中国官方并未披露过多详情,但据参与搜寻的军方人士透露,中国卫星表现优异。

美军非洲司令部2012年起开始租用中国“亚太7号”卫星,在2013年到期后仍然续租。受访中国军方人士表示,中国的卫星技术已经引起美国的格外关注。

在这些卫星中,“北斗”是中国卫星走出国门、实现全球服务的明星。按照“三步走”的总体规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是依照“先区域、后全球,先有源、后无源”的总体发展思路,分步实施。

从2011年开始,“北斗”开始对国内和周边国家和地区提供测试服务,自2012年12月27日起,“北斗”正式提供卫星导航服务,服务范围涵盖亚太的大部分地区。

“北斗”走出国门,带有浓厚的政府色彩。中国与泰国、老挝、文莱的合作协议,是在中国与东盟10+1多边框架下签署的。其中,泰国是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的首个海外用户,合作协议签署于2013年3月底;4月底,老挝和文莱紧随其后。

在“北斗”海外用户中,巴基斯坦是中国的全天候合作伙伴。巴基斯坦的大单,是李克强于2013年5月22日访问巴基斯坦时签署的。

与泰国的地面增强系统示范站以及老挝、文莱的单个站不同,巴基斯坦的系统是国家位置服务组网。中巴两国在北斗系统使用方面,既有民品合作,又有军品合作。

据项目承建方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沈军介绍,中国目前已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市建立了5个基准站和一个处理中心,组成区域北斗定位增强网络,覆盖整个卡拉奇地区,实时定位精度达到2cm,后处理精度达5mm。

一位不愿具名的军事分析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对巴基斯坦而言,“北斗”对其国防至关重要。只要中国保证向巴基斯坦军方提供北斗系统永久全天候支持,那么对巴基斯坦的三军力量提升将是空前的。因此,巴基斯坦对北斗系统寄予厚望。

中国此前对“北斗”的一份声明,引起了外界的关注。这份声明说:“目前北斗的授权服务没有出口任何第三国,主要是中国军队自己使用,将来将视国际关系情况,酌情处理。”西方观察人士称,此举为中国军品贸易预留了入口。

“北斗二号”亚太地区的工作范围,涵盖全东南亚、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全境、蒙古大部分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哈萨克斯坦、阿富汗、伊朗部分地区、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区。这意味着,在这些地区,“北斗”将会带动相关贸易活动。

泰国与巴基斯坦的示范效应正在显现。

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对北斗系统的兴趣逐渐浓厚,有望成为“北斗”的后续海外用户。

在空间领域,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正日益紧密,航天国际化已取得初步成效。截至2014年4月,中国政府已与30多个国家和机构签署80余项双边航天合作协议,建立多种

形式合作机制10余个。同时,中国还在联合国、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国际组织框架下,积极开展多边合作。

接续“331工程”

在王忠国看来,“天基丝绸之路”实际上是“331工程”的延续。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之后,中国就开始对卫星通信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工作。不过,有关卫星应用的专家大多被关在“牛棚”,故研究工作时断时续,甚至停滞不前。

研究工作得以恢复并得到足够重视,源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相继访华。尼克松访华时,携带了一套活动型的卫星地面站。在中美关系缓和的背景下,这套卫星地面站很巧妙地“卖给”了中国。田中角荣访华时,也随身带了一套卫星通信地面站,这套卫星地面站也被中国设法买了下来。

两个卫星地面站的购买,为中国日后卫星地面站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至少,它为中国的领导人和专家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缩短了中国卫星地面站研制的时间。

美国和日本的卫星地面站虽然留在了中国,但由于中国的科技专家此时大都蹲在牛棚里,没有机会见到如此先进的卫星通信设备,此事被拖延了好几年。直至1975年2月,国家计委和国防科委联合向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提交《关于发展我国卫星通信问题的报告》,建议中国大力发展卫星通信。当年3月31日,中央军委讨论了此报告。由于中央军委请示报告的日期是1975年3月31日,故称为“331工程”。

“331工程”的实施,是中国航天技术从试验走向应用的重要标志,大大推进了我国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的进程。

“天基丝绸之路”即是“331工程”的外延。王忠国认为,架设“天基丝绸之路”,重点项目的建设尤为重要,这些项目包括:推动上合组织移动通信卫星系统建设;采用众筹模式共建低轨卫星数据采集系统;合作构建虚拟遥感星座,以及地面数据接收、处理、分发网络;大力推动综合应用,合作构建3S+C综合应用服务平台等。尽管“天基丝绸之路”区域国家的航天基础能力较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互联,即虽然在这个地区的卫星资源比较丰富,但目前还分属于各国,未建

立共享机制,无法形成合力。

此外,卫星应用手段亦存在一些欠缺,比如卫星移动通信能力较弱,数据采集能力也很不足,这制约了在各类状态下的监测应用;导航增强手段不足,高精度服务受限;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和SAR卫星资源也存在不足;应用技术水平相对偏低,应用总体规模还比较小,应用创新不足,缺乏重大国际合

作应用项目牵引;软环境相对薄弱,与美欧航天大国相比,“一带一路”国家的航天人才培养和储备也很不足。

这些现实的问题都将影响“天基思路”的架设速度。对此,航天专家王莉建议将“天基丝绸之路”纳入国家外交大局,将其打造成为如同中国高铁一样的外交名片,并设立“天基丝路”重大专项,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合作机制为其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猜你喜欢
天基出海北斗
“北斗定位仪”和“北斗系统”是一回事吗
北斗导航卫星助我去旅行
一步之遥
天基激光反卫星系统研究进展
石天基的益寿观
“北斗港”再发两星
天地一体化网络环境下的云存储技术探讨
美国重启太空反导系统:星球大战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