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改革焦虑

2015-05-14 16:53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双赢世纪勇气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深圳已经很难找到在全国冒尖的改革。如何突破新的藩篱,是对主政者政治勇气和智慧的考验。图/CFP

关心深圳的人不难发现,这座城市的关键词,大约以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界,从“改革”换成了“创新”。

这两个词之间的区别是,前者意在“以新换旧”,后者则是“锦上添花”。前者包含了对旧的否定,后者则是在旧的基础上拔高。

深圳早期的改革,由于动的都是长期以来置中国于贫苦境地的制度,投入产出比显而易见,只是要不要改的问题。之前不改,是因为把这些东西看成是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改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了;后来发现这些东西根本就不是社会主义,于是自省之后就把它扔掉了。有的人可能还想不通,但已经不能阻挡大多数人的觉醒。

但这种“想通了”就能实行的改革,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所剩不多。接下来的,就要面对既得利益了。以前,由于主要是向旧的意识形态开炮,绝大多数人都可以从中受益。但到了后一个阶段,改革就成了一部分人获益的同时、另一部分利益受损的事情。而且利益受损的这些人,又在改革的议题上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

那么改革靠谁来推进?很多人将希望寄托在那些既得利益者中的开明派。但这一方面要看改革目标的实现对他们能有多大的激励,另一方面,还要看他们有没有改革既得利益者的政治勇气。中外很多的改革已经证明,在改革初期,改革的效果大多是双赢,但越到最后,就越来越变成一种零和游戏。在改革上先行先试的深圳,比国内其他城市更早地感受到了这种压力。

在经历了欲改而不能、或者虽改但效果不彰的纠结后,深圳找到了另外一条让自己脱颖而出的路——创新。比如虽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很难推进,但政府管理的科学化还大有可为。而这种创新,一方面会让管理的对象获益,另一方面也不会招致既得利益者的反对。有人说,这一做法,在一个相对共识的基础上,让双方重新获得了双赢。

即便是那些深圳的批评者也不得不承认,在既有的空间内,这座城市已经做得很好。很多的批评者,只是对中国的很多问题忧虑重重,同时又将解决这些问题的希望,寄托在了这座城市身上。毕竟,国内没有一座城市,有着像深圳一样的改革基因,也没有任何一座城市,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公民素质还是政府的管理水平,比其更适合担任改革的拓荒者。

猜你喜欢
双赢世纪勇气
寻找勇气
勇气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My School Life
世纪中国梦
错过这些复古店,要等下个世纪
你的勇气如何
科技创新与人文繁荣如何“双赢”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浅谈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