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悲情归来,燃烧在父亲最后的日子

2015-05-14 09:09尘缘
知音(月末版) 2015年10期

尘缘

最近,一本名叫《爸,我爱你》的书很火。15位名人明星在微博和视频中推广宣传,称此书引领他们进入了“走过拧巴、冲突、畏惧,走向接纳、理解、温馨的父子关系……”他们为什么推崇这本书?原来背后也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作者陈新曾经怨恨父亲的严苛和无能,甚至声称和父亲一刀两断。当年迈的父亲罹患晚期贲门癌,他却毅然地辞掉《知音》杂志编辑的优厚工作,全心照料父亲,并钻研中医,硬生生将父亲的最后时光延伸成为一个医学奇迹。

夜色深深,鸣蝉凄切。川北南充县大通乡楼子沟,一个只穿内裤的男孩蜷缩在一丛芭茅里,泪眼迷蒙。远处,一间低矮的土屋,一点灯光摇曳。父亲的咒骂,不时随风飘来。

泪水汹涌,男孩心中对父亲的恨也更加汹涌。

傍晚时分的情景再次在他眼前浮现:

“要吃就吃,不吃就滚开,你吵什么吵?”

“辣椒太辣了,而且里头有一根头发。”

“嫌辣就别吃,嫌脏也别吃。”

一对父子,呛起来了。他知道父亲不高兴——他初中毕业,想上高中考大学。父亲却说家里穷,应该考中专,减轻家里的负担。考大学是他的理想,父亲的专横让他心里窝火呢。

呛着呛着,父亲叫他滚出家门。他还嘴犟,父亲突然捞起墙角的一根扁担,朝他冲过来。他见势不妙,撒腿便跑,一边哭喊一边拼命跑,在路上狠狠地摔了一跤,半边脸摔得血糊糊的。他已经在芭茅丛中躲了一个多小时,蚊子乱叮,钻心的痛和难忍的痒,让他稚嫩的心无比悲凉。

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一个夏天。这个孩子叫陈新。那时,他恨父亲,这种恨一直伴着他的成长。

僻远的小山沟,处处都有鬼的传说,听老人讲得多了,恐怖也驻在陈新的心里,天一黑,他就不敢出门。但父亲却经常深夜将他拎出家门,让他去坟茔密布的地里拔萝卜喂兔子,如果不去就会挨揍。父亲经常把竹条子打成了丝丝,打得他的屁股血肉模糊。

那年,陈新是全区唯一考上省重点中学龙门高中的学生,由于离家太远,一月要花30元生活费,父亲坚决不同意他去。初中班主任杨兴和老师觉得他不能失去这么好的机会,提出每月资助15元,另外15元由父亲贷款……但父亲断然拒绝,让陈新选择了离家很近、教学质量很差的大通中学就读。

老师也愿意资助自己,而父亲如此冷血,让陈新不知哭了多少回。陈新对父亲的恨,也和母亲早逝有关。

他的母亲生在殷实之家,毕业于四川财经学院,跟丈夫转业到南充县大通公社,当了一个普通村妇和五个孩子的妈,食不果腹,操劳成疾,不得不切除了一部分胃,再也不能干重活。渐渐地,她在屋后小路上走走也得拄一根棍子。因为无钱治病,母亲的生命停止在了49岁。母亲的早逝让陈新又悲痛又愤怒,也强烈地怨恨父亲,觉得父亲的无能导致了贫穷、母亲早逝,导致他吃的糊糊稀得能照出人影,他穿的衣服补丁缀补丁,一到冬天冻得筛糠。如果父亲像别人那样趁黑去集体地里偷点粮食,怎会饿得这么可怜?如果父亲将芭茅花摘回晒干当棉花,冬天怎么会冻得这么惨?

母亲的葬礼很风光——父亲请了两支唢呐队操办此事,但陈新觉得父亲是刻意做给亲友看。见父亲在穿梭和应酬,看不到多少悲伤,也看不到一滴眼泪,他决定给父亲一点颜色。父亲在付款,他冲过去:“你这么有钱,为啥不给妈妈治病?你敢说你心里对妈妈不愧疚吗?”他的当众诘难,很扫父亲的面子,父亲气得上前揍他。一众亲友护着,陈新躲过拳头,又哭又闹当众发誓,如果父亲找后妻,他就从此不认父亲。

对生活似懂非懂的时候,陈新觉得父亲总在制造“奇葩之事”。

家里穷,考上大学的大哥结婚,父亲没给一分钱,让大哥很没面子。然而二哥结婚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二哥没有考上大学,仗着几分帅气,找对象挑三拣四,好不容易相中一女孩,女方要把婚礼办得隆重些。没办法,父亲贷款700元。办完婚礼,父亲严肃地对二哥二嫂说:“贷款是为了你们结婚,必须由你们归还。”二哥气惨了。但父亲说一不二,他说了也就是定了。陈新心里愈发鄙视父亲。

之后,弟弟结婚,父亲依葫芦画瓢。等陈新结婚,他索性不办婚礼,只领了一张结婚证。他知道对父亲说什么都没用,也担心自己的偿还能力。后来,陈新生孩子、买房子,父亲照旧不给一分钱,一切全靠他努力地爬格子,天天累得筋疲力尽。但,妹妹出嫁,父亲不但不索要彩礼,还置办了一笔不差的陪奁。

是的,陈新心里恨父亲不给妈妈治病、恨父亲的霸道和残忍、恨父亲不送他上重点中学……但他大学毕业第一个月就开始给父亲赡养费,从不间断。他可不想让人说他是一个不孝之子。

他也暗暗庆幸,工作单位和父亲相隔千里之遥,他只需要用钱尽一份赡养义务,却不需要用时间维系一份愤懑的亲情。他浑然不知,时间在一点点地磨灭他的那份愤懑。

不知不觉之中,一年一次的回乡探亲之中,陈新渐渐发现,曾经健硕的父亲已经弱不禁风,他坚硬的心也慢慢地柔软:那年春节,他千里迢迢回到南充,发现父亲突然苍老,但床上依然盖着薄薄的被子。他一边给父亲换被子一边数落父亲,眼中竟然淌泪。

这是怎么了?他一直怨恨父亲的,为啥看到不会照顾自己的父亲会猛然心痛?陈新自己也吃惊了。

父亲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琐碎而凋敝?陈新心中的坚冰在融化,但在恻隐之时偶尔也有一丝幸灾乐祸:如果当初你对我母亲好一点,何至于此?

转眼,母亲去世10年。那年春节,父亲的风湿病发作,行动不便,连走路也要让陈新扶着。陈新突然觉得,当年不该在母亲葬礼那天,放出反对父亲续弦的狠话,导致父亲至今无人贴身照料。他半开玩笑地对父亲说:“爸,你也该找个老伴,生病了有人照顾。我们在外面工作,离家太远……”

父亲淡然地笑:“要找早就找了,至于等到今天?”“那你为啥不找呢?”“其实我从未想过另找老伴。很简单,一是世上恐怕再也找不到比你妈更好的女人,二是那时你和弟弟妹妹还小,后娘欺负咋办?所以,我早就打定主意了。”

在葬礼上大骂父亲的情景,一闪而过,陈新一阵悚然:这么说,当时自己不是无理取闹么?看似心硬如铁的父亲,其实心里很柔软地爱着妈妈和儿女?

记忆中,这是他和父亲第一次深入交流。此后,回首往事,他反思父亲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是啊,父亲有冷血粗暴的一面,也有温情流露的一面。

那时半年也难吃到一点肉。父亲偶尔去开会,吃一顿肉。父亲总是厚着脸皮把他或妹妹、弟弟中的一个人带去混一餐。肉是均分的,父亲总是把自己的那份让给儿女吃。那时冬季的稻田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有鱼。父亲赤脚踏入结着薄冰的水田,总能打回几斤鱼,也经常冻得一双脚豁开口子。没有油、盐和调料,直接用水煮鱼。这样煮的鱼腥得令人想吐。然而一家人从鱼儿身上获得的营养,撑起了那段艰难的岁月。

父亲的“冷血”锤炼了儿女们的意志。陈新后来知道,雄鹰为了让雏鹰飞翔,竟然会一次次把雏鹰从高崖上扔下……这和父亲不是异曲同工么?

二哥和弟弟为了尽快还贷,都很勤劳。二哥就靠建筑和种豆芽修了一幢漂亮的二层楼,没两年又修了第二幢楼房;弟弟也在南充城里买了房子……

他和父亲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温暖,越来越接近真相——父亲似乎也越来越喜欢和他聊天了。

“三儿,现在回想,爸打你的次数不少。你夏天总爱偷偷去塘里游泳,很危险,我让你别去你不听,不体罚行吗?你总和别人打架,不惩戒行吗?你喜欢看小说,作业潦潦草草,不打你行吗……”“当年我们去了好多家医院,也无法瞧好你妈妈的病……后来她坚决不去看病了,拖都拖不动……”“爸,别说了……”陈新鼻子一酸,大滴大滴的眼泪掉下来。

多少年,他看到了父亲的暴烈,却一直无法读到父亲的心,叫他无地自容,叫他如何不心酸?他不得不承认,父亲的吃苦耐劳、刚正不阿,早已潜移默化地淌在自己的骨子里。

在《知音》杂志工作期间,陈新勤勤恳恳,先后采访过李彦宏、铁凝、聂卫平、韩三平等人,采编了一个个感人故事,成绩斐然。他是成都作协主席团成员、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发表了300多万字作品,散文《江凡》入选《语文》教材……

全国道德模范豆洪波,一位扎根大山的老师,在罹患肾衰竭后坚守讲台,感动无数人……2007年2月16日,第二天是除夕。陈新把年逾七旬的父亲接到了武汉同住,一对父子早已冰释前嫌。可豆洪波的新闻打动了他,他决定即刻前去重庆采访。

父亲表示支持,但陈新却从老人眼中读出了一丝落寞。陈新很愧疚:父亲只知道烧柴禾做饭,自己一出差,他上哪儿吃饭?他交给父亲一些钱,再三交代父亲一天三餐上饭馆去吃。

当他完成采访回家,已是大年初一凌晨了。

他轻轻地开门,担心惊扰了父亲的清梦。

“采访顺利吧?”父亲居然等在客厅里,走过来接过他的行李:“吃饭没?给你泡一碗方便面吧?”

原来,父亲不愿多花钱,没去饭馆吃饭,而买了一箱方便面,用开水泡着吃。刹那,陈新的眼泪悄悄落下:将鳏居20多年的他从乡下接来,本想让他吃几顿好的,谁知他吃的是方便面。这是过年啊……

一份深沉的父爱,迎面而来,卷起了陈新心里的温馨感动,也不时泛出一些愧疚。多年来疏于关心父亲的他,只想好好地弥补心中的愧疚。

然而,2012年,他刚刚把父亲送回老家,就接到哥哥的电话:父亲不停呕吐,上医院检查发现贲门癌,已经进入晚期。

晴天霹雳!陈新立即从武汉飞回四川,筹钱准备为他动手术。可医生冷静地分析:老爷子年近八旬,高血压,必须调养血压正常后才能手术,手术成功的话,生命可能延续半年左右;用保守疗法,生命也能延续半年左右;如果癌细胞已经扩散,无论老爷子的血压是否正常,手术无法进行……

换一句话说,父亲只能坐以待毙。父亲的病越来越重,医生的介入治疗也无法逆转,呕吐和哽咽依旧,痛苦得生不如死的样子。更为麻烦的是,兄妹们谁也无法分身照料父亲。兄妹们考虑雇一名护工。陈新一咬牙,我来吧。他已经决定辞职,一心照顾父亲。

“为什么辞职呢?”知音传媒集团领导也舍不得陈新离去,“你能负责四川记者站,既能工作又能照料父亲。”陈新很感动,《知音》杂志一直倡导“人情美、人性美”,集团领导时刻在践行。然而,此时忠孝两难全,父亲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他决意一力弥补错过多年的孝心,婉拒集团领导的好意。

见陈新总是留在四川照顾自己,父亲很奇怪:“你怎么不上班?耽误工作怎么得了?”陈新不敢将辞职的事情告诉父亲,只能撒谎自己已经调往成都,负责四川记者站的工作……

贲门癌晚期病人吞咽困难,呃逆呕吐。回川之后,陈新不仅挑起照顾父亲的担子,也开始潜心研究治疗贲门癌的药方,希望延长父亲的生命。他研究了半夏、竹茹、旋复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上百味中草药,还试吃了斑蝥、蟾酥等以毒攻毒的药物,在一位中药专家的指导下开始配方……拳拳的孝心,化为一碗碗汤药和一堆堆药渣。转眼两年过去,父亲早已打破了医生只剩半年生命的“判决”。

进入2015年,父亲的病急剧恶化,走路只能借助轮椅,吃喝拉撒只能在床上,消瘦得只剩皮包骨。在父亲面前,陈新装得若无其事,可转过身去,他经常心疼得泣不成声。

两年多,全心照料父亲的陈新也瘦了,但手法也更娴熟了。他能用两三秒钟就给父亲戴上成人尿不湿,他能飞快地用手抠出父亲硬结的排泄物……

起初父亲很难为情。陈新笑着说:“小的时候你和妈妈也是经常帮我做这些的吧?”

孝心,终究无法扼止死神的脚步。

2015年5月21日,父亲含笑去世。

和着滔滔泪水,陈新在博客上记录心中的悲恸:

……15岁入党,16岁参军,从士兵到军医到军官到回乡务农。纷乱芜杂的磨难没有改变您质朴的内心;连绵不绝的苦穷没有摧垮您的意志。但是八旬的您被贲门癌折磨几年,而今去往天堂……没有您,我只是一个不能在父母膝下承欢的孩子,只是一个“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独履者……

这篇悲情泣血的博文,一时引起强烈反响,许多网友留言,并转发到更多QQ群和朋友圈。陆川、黄渤、王宝强、赵亮、束焕、林永健等明星纷纷打来电话。陆川得知陈新采访不少名人的父子情,建议他将这些故事结集出版,既献给去往天堂的父亲,也是向天下父亲致敬。

2015年6月21日,父亲节。新书首发式在北京举行。黄渤、束焕、赵亮、林永健、王迅、涂松岩、歌浴森等人的推荐视频在播放。陈新在一本本新书的扉页上签名,售书……签着签着,陆川的推荐语仿佛从阳光下跳出页面:“父亲是家庭的脊梁,成长的太阳。推荐这本书,你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我们或许漠视的精神财富!”                        编辑/夏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