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最懂《围城》的女人

2015-05-14 12:16黄薇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钱瑗东吴大学爱女

黄薇

出现在电视剧《围城》每集片头的那段著名旁白:“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实际上就出自杨绛之手,她可谓最懂《围城》的女人。100年过去了,岁月的风尘仍难掩她的风华。多年前,钱锺书便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1928年,杨绛17岁,她一心一意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但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清华招收女生,但南方没有名额。无奈,杨绛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

1932年初,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21岁的杨绛与四位朋友一起来到北平。当时,大家都考上了燕京大学,准备一起入学,可杨绛却临时变卦,毅然去了清华当借读生。后来,杨绛母亲打趣地说:“阿季(杨绛)的脚下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当年3月,杨绛去看望老朋友孙令衔,恰好孙也要去清华看望表兄,这位表兄不是别人,正是钱锺书。两人初见,杨绛眼中的钱锺书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当时,两人只是匆匆一见,甚至没说一句话,但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很快,钱锺书就写信给杨绛,约她出来见面。一见面,钱锺书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杨绛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两人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直至杨绛觉出:“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 in love(坠入爱河)了。”

1935年7月13日,钱锺书与杨绛在苏州庙堂巷杨府举行了结婚仪式。随后,钱锺书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奖学金,杨绛毫不犹豫地中断清华学业,陪丈夫远赴英法游学。

满腹经纶的大才子钱锺书在生活上却出奇地笨手笨脚,学习之余,杨绛几乎揽下了家里的一切杂事,做饭制衣,翻墙爬窗,无所不能。

杨绛在牛津“坐月子”时,钱锺书在家不时地闯“祸”:台灯弄坏了,“不要紧”;墨水染了桌布,“不要紧”;颧骨生疔了,“不要紧”——事后确都(由杨绛)一一妙手解难。就这样,杨绛的“不要紧”伴随了钱锺书的一生。连钱锺书的母亲都感慨这位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锺书痴人痴福。”

许多年前,杨绛在读到英国一位传记作家概括的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时,把它念给钱锺书听。钱锺书当即说:“我和他一样。”杨绛回应道:“我也一样。”

自1994年起,钱锺书就住进了医院,病榻前,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不久,爱女钱瑗也因病住院,与钱锺书相隔大半个北京城。当时,80多岁的杨绛来回奔波,辛苦异常。钱锺书已病到不能进食,只能靠鼻饲,医院提供的匀浆不适宜吃,杨绛就亲自来做,做各种鸡鱼蔬菜泥,炖各种汤,鸡胸肉要剔得一根筋没有,鱼肉一根小刺都不能有。“锺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

1997年,被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一年后,钱锺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在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杨绛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

曾几何时,杨绛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的诗,写下了自己无声的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猜你喜欢
钱瑗东吴大学爱女
从馆藏红色档案探析东吴大学地下党组织的发展与活动特点
女儿的感恩
东吴大学音乐社团活动述评(1901—1952)
言传不如身教
Education from Role Models
钱钟书被女儿“难倒”
东吴大学学生爱国活动研究(1901
—1952)
培优酿血案,慈父悲惨杀爱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