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威
有一次去一个读书沙龙,听阿丁老师提及一个观点,他说公知就是如果公交车上有人用手机外放大声播放“凤凰传奇”的歌时,能够告诉他“这是公共场合,请把外放关上”的人。说得太好了,公交车和地铁不正是最好的阐释“群己权界”的场合吗?公域和私域模糊地交织在一起,制造出很多敏感地带,尤其在北京,简直太敏感了。
但是已经很难有人会为了公共利益说些什么。人们开始习惯无限度地推崇消极的自由,别人无权制止我做哪些事情,这当然值得鼓励,但少有人反过来想——我真正能做的有哪些事情。
我想起在地铁里遇到的一个榜样。那天回家很晚,车厢里人不多,有个男生玩着手机,音量可能是调到了最大,本来挺安静的车厢变得嘈杂,让人难以忍受。我想去制止,但一看那人魁梧的身材我又犯嘀咕了。大家都面面相觑,无动于衷。
我正犹豫着,迎面走过来一个稍显瘦弱的男生开了口:“你手机的声音太大了,请你把音量调小一点。”当时我感到万分羞愧,那个男生看起来比我还要单薄,可我却坐着,沉默地表示感激。然而摆弄手机的那个男生连头都没抬,也没有吭声,当然也没调小音量,而是继续玩着游戏。紧接着,那个瘦弱的男生再一次重复了自己的话:“请你把音量调小一点。”随后,拿着手机的男生斜挑着眉向上看了一眼,冷冷地说了一句:“等会儿。”
如果是我,我一定会停下来,不再劝说,因为该做的我都做了,而我总不能因为这个跟他打一架。但那个男生还在坚持,他说:“你手机的声音太大,别人说话都听不清楚。这是公共场合,请把声音调小一点。”这是他第三次说了相同的话。我注视着事情的发展,感觉自己可能比他还紧张,甚至盘算着要不要出手相助。可是当他说完,玩手机的男生真的停了下来,他抬头看了一眼左右,大家都在看着他,可能他感到难堪,车一停就下了车。啊,原来没有那么可怕。
我想这就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就是在大家都不讲理的时候还在讲道理,他们必须相信这能够带来改变,而不是一下子就放弃了交流,然后急于哀叹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