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记者 刘薇 发自北京
2015年6月1日起,国家发改委将取消“绝大部分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
这是5月5日出台的药品价格改革意见所正式宣布的。该意见称,要“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中国的药品价格管制政策曾几经变迁:1980年代末的价格“闯关”中,药价曾被彻底放开;但到1997年前后,价格飞涨,市场混乱,政府因此重新收紧管制之手,并从彻底的政府定价,演变成政府指导价(最高零售限价)——2000年,当时的计委发布《关于改革药品价格管理的意见》。从这个文件发布至今,药品最高零售限价管制已实行15年。
现在,这个被重重管制的市场重新放开,坊间戏称为药价“裸奔”。药价是否真的再无管制,是否会一路上涨?
“绝大部分”是多大
一个有趣的地方是,此次取消最高零售限价的“绝大部分”是多大?
先看看国家发改委在6月1日前的权力范围有多大。
“大头”是医保目录内药品。从2000年开始,在中国境内销售的药品,只要进入医保目录,需要医保报销,最高零售价都归国家发改委管。
由于中国的体制现实是社会医保一家独大,一种药品要想真正打开市场,进入医保目录就至关重要,特别是生产厂家众多的普药。
这部分药品有多少,影响到多少药品生产企业?因为药品市场极为分散,又是多头管理,统计口径不一,外界难以统计具体数字。但没有疑义的是,国家医保目录和地方增补品种占药品市场的“大头”。
另外一小部分药品,是医保目录之外的一些独家生产品种(也有一些独家品种出于市场考虑,放弃单独的高定价而进入医保目录)。这些独家品种(包括专利药)也受最高零售限价政策的管制,但实际利润空间比医保目录药品更大。
根据医药数据统计自媒体医药魔方的统计,自2000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共发布过21批单独定价药品,共2669项。仅以其中的355个中药产品为例,便涉及125个品种(含剂型统计),96家企业。
刨除这些,价格受国家发改委管制的药品,还包括一些具有公共卫生性质的药品,比如血液制品、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国家统一收购的计生药具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种种相加,目前受到价格管制的药品,占到药品市场的绝大多数。至于具体数字,官方从未公布过相关数据,市场机构也难以详细统计。
▶下转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