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云霞,邓红秀,张 莉,叶金梅,常元梅
静脉留置针又称为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产品,其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减少了病人因为穿刺带来的痛苦、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正逐渐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交通工具。但留置针使用不当也会给病人带来痛苦和负担[1],影响留置时间和治疗效果。我院妇科于2013年8月开始对静脉留置针侧肢体进行定时运动,以预防输液局部肿胀导致的意外拔管,现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3年7月—12月,我院妇科全身麻醉术后使用留置针的383例病人,年龄22岁~61岁(31.32岁±7.13岁)。将2013年7月—9月的179例病人作为对照组,2013年8月—12月的204例作为干预组。均选择前臂和手背较粗直的血管留置静脉留置针[2],由手术室护士在术前进行操作,所有病人血常规和凝血时间正常,排除血栓性疾病和肝肾、血液系统及感染性疾病的病人。两组病人病情、病程、年龄、文化程度及血管穿刺条件、留置针型号、穿刺技术、穿刺部位、固定方法、使用药物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两组病人均采用22G贝朗直行留置针、3M透明敷贴,用医用网状弹力绷带固定。两组病人手术后返回病房均告知留置静脉针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告诉其避免碰撞和用手指按压留置针穿刺局部,尽量减少穿刺侧肢体下垂,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针头,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将对照组病人穿刺侧肢体放于身体两侧,并告知病人及家属不要活动肢体,避免渗漏,并在巡视病房时查看肢体的位置并检查有无肿胀。干预组将穿刺侧手臂抬高40°~50°[3],全身麻醉清醒后做肢体锻炼,即前臂与上臂呈60°上下轻摆50次,手缓慢做握拳动作(五指张开后合拢,不用劲、不握紧)50次,2h运动1次。
1.2.2 评价方法 ①穿刺侧肢体局部肿胀率: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回病房至术后第1天留置针穿刺侧肢体局部肿胀发生情况。②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后回病房后留置针的使用时间。留置针穿刺局部肿胀和留置时间主要与置管的条件、用药和维护有关[4]。③统计两组病人对穿刺技术的满意情况。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表1 两组穿刺肢体肿胀情况、留置针留置时间及病人对穿刺技术的满意情况比较
3.1 穿刺侧肢体定时运动可以有效防止留置针穿刺部位肿胀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穿刺部位肿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全身麻醉术后理想的状态是:病人安静、有些嗜睡、无疼痛和不适感,能随时被叫醒而且正确地回答问题,病人会在没有痛苦的过程中慢慢完全清醒。长期以来病人都认为输液肢体保持不动可以防止针头滑出导致的外渗,但没有注意到输液肢体不动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静脉回流受到影响[5];另外全身麻醉病人手术前后禁食水,术后需要输入大量的液体,补液又加重了输液肢体的负担,导致输液肢体血流减慢而发生局部肿胀。干预组将病人穿刺手臂放于高于心脏水平,有利于肢体血液的回流,清醒后的肢体运动可以增加血液循环,避免因为循环障碍引起肢体肿胀[6]。
3.2 穿刺侧肢体定时运动可以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
静脉留置针的保留时间一般是72h~96h[7],Kathy Kokotis等[8]报道的50%的外周静脉留置针在第2天就无法继续使用,与本研究中的对照组在术后仅使用1天多的时间一致。因为全身麻醉术后病人感觉迟钝、大量补液、使用刺激性的高浓度药物、肢体制动等因素影响药物的输入,导致留置针穿刺局部肿胀,提前拔出了留置针。干预组通过抬高肢体、定时运动促进了穿刺侧肢体血液循环,减轻局部血液回流障碍,从而延长了留置针的留置时间(P<0.01)。
3.3 穿刺侧肢体运动增加了病人的舒适度,提高了病人对穿刺技术的满意度 输液部位外渗是留置针穿刺最常见的并发症,黎裕萍等[9]报道有8%的输液病人有静脉输液外渗。而输液部位的肿胀会引起病人疼痛不适,干预组通过肢体运动,预防了局部肿胀导致的不适,增加了病人的舒适感,延长了留置针留置时间,减轻了反复穿刺的痛苦,病人满意度提高。
[1] 尹世玉,秦静静.开展品管圈锻炼降低静脉留置针回血率[J].护理学杂志,2014,29(3):65-66.
[2] 张丽玲,王会敏,周围,等.不同封管液对静脉留置针相关静脉炎和堵管发生率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3,28(3):47-48.
[3] 刘星,龙德蓉.缓解静脉补钾疼痛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9,23(5):78-81.
[4] 谢文香,王丽.浅谈影响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及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4(2):148-149.
[5] 史国芬.减轻静脉输液病人发生肢体肿胀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8(2A):36-37.
[6] 左玉晶.留置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3(2):173-174.
[7] 谢艳,冼日凤,薛焕芬.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3):105-107.
[8] Kathy Kokotis,王刚,李春燕.早期静脉通路评估和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5):314-315.
[9] 黎裕萍,陈维红,何科.金黄洗剂在静脉输液外渗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2(5A):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