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亨谥 ,黄 帅 ,陈国生 ,,陈晓亮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长沙 410004;2.湖南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旅游圈系统空间发展、成熟的过程是一个时间阶段性明显的过程,旅游圈系统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耦合的具体情况是按照时间和空间两大轴分别相互影响的,研究两者间实质性的关系即它们的耦合。
旅游圈系统空间结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有所区别,根据大湘南旅游业发展历史背景,可把大湘南旅游圈系统综合空间结构的发展划分成三阶段:
1.初级阶段(20世纪80年代):点状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属于大湘南旅游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旅游区域各自发展,基本没有统筹发展的规划。例如,衡阳市的南岳衡山,自古便是文人墨客浏览名山名水时必到之处,被称作是“中华寿岳”,在20世纪80年代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列。但衡山旅游景点的发展相对孤立,呈点状发展模式。该旅游圈内的游景以对抗式竞争最甚,往往把其他的景点作为自己的对手,谈不上合作共赢了。点状发展阶段各旅游景点都为了充实自身的竞争力对邻近旅游区稀缺要素争抢,地理位置越近,其竞争越激烈。
2.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点轴扩展阶段
随着湖南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大湘南旅游圈的旅游区域也在不断的扩大。以衡山为例,其自身的旅游资源及周边旅游资源得以进一步的扩展,主要有岣嵝峰、南岳大庙、藏经殿、麻姑仙境、南岳水帘洞等。这一时期大湘南衡山旅游圈空间结构模式是沿着多种不同的方向放射性发展的。该阶段,景点、景区之间开始有了合作,主要合作表现在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产品统一制作、旅游市场的开发等领域。然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随之出现了产业、环保、交通、生态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只靠单一的景区是很难处理的,需要景区之间加强沟通力度,协商合作方法,共同解决。景区间的竞争状态逐步由全面的对抗性的竞争向差异化合共赢方向转化,景区间的竞争逐步缓和。
3.成熟成型阶段(21世纪以来):网络化发展阶段
21世纪以来大湘南旅游圈不断壮大、成熟,相关的谢旅游基础设施也趋于完善、旅游路线结构正日益优化、旅游资源资源质量较高且互补强的潜力不断发挥,环形线路变得越来越成熟,路线结构在空间上的利用情况已转为平衡发展状态,旅游圈系统空间结构的整体方向从点轴发射式过渡到网络发展阶段。各市、景区之间在适当竞争的同时不断的加强旅游相关的一系列服务与问题解决方面的合作业务关系,具体涉及到合作内容、领域、范围以及形式等多角度的合作,力求实现多方互利共赢的局面,提升各景区的旅游业水平,打造实力更强、范围更大的旅游圈。特别是近几年,大湘南地区开始有计划地把各种不同性质、风格的旅游资源作无缝市场对接,特别是地理位置较近的,旅游资源较集中的领域,从2008年起,大湘南地区加大公路建设,加强各地交通往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2014年12月23日衡阳南岳机场正式通航,至此衡阳市形成了水陆空立体式交通网络,为衡阳旅游的发展提供便利。
对旅游圈系统空间结构与竞争横向耦合的分析都是在一定的行政区里围绕不同的旅游景区间的竞争耦合而展开的,主要内容包括数量、级别、旅游景点开发水平、市场和交通等方面,具体到大湘南旅游圈,可以发现,其主要景区间的耦合规律为:(1)这一范围内的旅游景区数量越多的旅游区,旅游产业空间结构的层次结构就越复杂,其就越有竞争潜力;(2)旅游圈内景点的旅游价值越高,其在该地区旅游业的越有垄断地位,也越具有竞争实力;(3)距消费者越近、交通越发达、圈内旅游景点越集中,该旅游圈越具有吸引力,该旅游圈的综合旅游竞争能力也就越高;(4)旅游圈所在地的旅游业越发达,与之相应的配套设施、服务(旅行社、餐饮业、旅馆、交通设施等)越齐全,该旅游圈的综合竞争实力越强。
1.旅游资源在空间布局上不合理。整个大湘南地区的旅游资源在开发程度上差异很大,各市景区还没有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其旅游资源,同时尚未打造出大湘南的旅游中心胜地,这种状态不利于继续以旅游中心向四周延伸式模式的发展。
2.目前大湘南的各旅游景区间的合作仍处于探索发展状态,在旅游景区合作的进程中无论其选择何种合作机制可是协调办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很难避过政府的控制的,而各景区所属政府往往各自为政,这成为各景区合作共赢进程中的一大障碍。即便是以市为行政单位的旅游圈内各景区间的合作也是很难进行的,更不用说有相当数量的景区间连最基础的合作还没有达成,导致旅游景区间的互动性发展不足。
3.旅游线路安排欠完善。近几年,大湘南旅游圈系统空间结构是放射模式,这种模式的缺点就是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景区旅游业发展的速度以及旅游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大湘南的旅游业要想达到新的发展高度就务必要突破目前的系统空间结构放射模式的运用,努力打造更加适宜市情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选择能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四个文明和谐发展路径,从而实现旅游产品本土化、人文化、生态化。
4.区域旅游的综合形象不典型。大湘南地区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其旅游资源以名山名水、名城名人著称。然而,因为大湘南旅游业发展的空间、经济效益长期集中在衡山周边,导致衡山及其周边景点成为整个大湘南地区旅游资源的形象代表。这样的现象导致了大湘南众多优秀的景区陷入到衡山的阴影下,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消费者在旅游形象上忽略了对其他景区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制约了大湘南旅游业的综合发展。
1.加强旅游景区之间的协调合作。各景区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旅游资源潜力,力求避免盲目的重复建设、复制式开发旅游资源,注重与当地的自然、人文条件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开发更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产业发展与社会、自然发展的协调共进。大湘南各市政府方面要从宏观上注意调控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各景点的合作协调工作,尽快制定出统一的“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蓝图,加强景区景点在空间的优化布局和景区建设方面的合作、协调,从大湘南的综合利益出发增强整个大湘南的旅游产业综合实力。
2.建设一体化的旅游圈。建设一体化的大湘南旅游圈系统结构,必然涉及到大旅游圈、小旅游圈以及衡阳、郴州、永州三市的各级重点旅游景区的建设,因此,务必加强三市政府部门的合作,既全面提升又有重点突出,协同各旅游景区间共赢共进,为打造大湘南旅游特色景点、优化旅游圈系统空间结构创造条件。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大湘南旅游空间一体化的建设,重新调整各旅游景区之间的关系,实现各景区间的互利共赢局面。
3.搭建畅通的旅游交通网络。为促进整个大湘南地区各旅游景区的全面发展和深入合作,实现事体旅游业的一体化,首先要搭建便捷的交通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带动旅游景点系统化消费模式的发展,具体措施涉及到旅游景区道路的修建、旅游交通网络的完善与连接程度,打造出区域性的网络化旅游交通线路。
4.统筹规划可行的旅游线路。旅游圈内旅游线路的规划要充分考虑消费者自身的旅游出发点与其自身的利益,事先规划出应对常见状况的线路以供消费者选择,当然也要考虑其他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各景点间通达度、绿色低碳化的交通工具以及舒心的旅游出行安排等。所以,在设计旅游线路要要按照循环线路设计原则进行。
5.打造结构优良的旅游空间布局。从大湘南旅游资源的综合情况出发,其发展应采取以整体发展带动局部发展的方式,同时加强城市旅游重点景区的建设总路线的规划,实现大湘南各景区互动、共同发展的一体化格局。
总之,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各旅游圈间的竞争始终存在,并会与旅游圈系统空间结构的耦合相关,在景区旅游空间不断扩张时竞争加剧。同时,竞争也可促进各景区内部结构重组与优化,使各旅游圈间利益格局发生变化。从大湘南旅游业发展的进程看,上述分析对各旅游区在耦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了论述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希望促进大湘南旅游业的发展。
[1]贾雪娇,刘晓利.河北省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工会博览,2009,(1).
[2]李肖慧.陕西省旅游区空间结构与竞争耦合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12).
[3]杨蕾蕾.福建省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的优化分形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
[4]田雨佳.基于旅游资源学视角的旅游公路网布局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2.
[5]黄波平.湖南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6]吴春英,季梅,杨岩涛.湖南大湘南区域发展规划与旅游研究进展[J].经济研究导报,20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