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5-05-13 13:25宫亚峰毕海鹏焦峪波孙晓博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

宫亚峰 毕海鹏 焦峪波 孙晓博

摘 要:知识经济的时代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吉林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依托吉林大学交通学院及交通运输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通过全面的调研、系统的研究、深入的课程体系优化和教学改革实践,制定了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加深学科基础、加强素质教育、淡化专业意识;适当拓宽学生专业口径,增强专业适应性;加强实践环节,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应用性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性;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从而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复合型人才 强实践 重创新

中图分类号:U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1(c)-0184-02

当今社会新技术、新工种、新行业不断涌现,岗位界限越来越模糊,学科专业之间相互交叉与渗透,因此具有一专多能及创新精神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科技发展中急需被培养。吉林大学特设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依靠专业在全国交通领域的广泛联系,利用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路桥交通重点实验室资源,通过全面的调研与研究、深入的教学改革实践,制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同时,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推进课程体系的优化及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从而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

1 深入大学及相关行业单位进行调研

深入国内重点大学交通学院下设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进行调研,参考其现有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并掌握本专业在国内外发展的特点。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该专业领域拥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吉林大学与该校同在东北地区,较方便进行科研交流与调研活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道路工程本科专业之一。分别于1986年、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道路与铁道工程二级学科是建设部重点学科和黑龙江省重点学科。依托于本学科建有建设部“寒冷地区混凝土工程病害与防治建设部重点实验室”和“城市道路与交通建设部重点实验室”以及交通运输部“交通安全特种材料与智能化控制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我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应积极与该校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深入该校进行交流和学习,了解该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以及实验室建设等内容,为我校的专业建设以及学生培养提供宝贵的经验。

深入相关职能部门和基层设计、施工单位,关注国家和行业单位对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之一就是要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深入施工及设计单位了解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设计单位选取位于长春市的吉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进行调研。吉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前身为吉林省公路勘测设计院,创建于1953年。现持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公路工程勘察综合类、公路行业设计、工程测绘、建设项目咨询、工程试验检测综合和工程监理等甲级资质证书及水土保持、市政公用行业(道路)等乙级资质证书。主要从事高等级公路、桥梁、隧道、互通立交、交通工程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工程咨询、试验检测、工程监理等各类业务。该院在道路与桥梁设计领域拥有较高的资质和丰富的经验,因此我校选择深入该院进行学习,了解道路与桥梁设计行业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并针对相关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和讲座,让学生了解设计行业的工作性质及能力要求。在施工单位的调研问题上,我校主动联系了长春市及周边的施工单位并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实习,让学生亲自了解施工单位的工作性質、熟悉施工现场的工作流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2 探索“模块+平台”式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课程结构体系

应明确此特设专业的课程设置,合理确定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突出“宽口径”,体现人才培养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所谓的“模块+平台”式的课程结构体系即在专业必修课的平台基础上增加模块式的特色课程,用以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及专业能力。突出本专业培养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特点。通过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特色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但能拥有基本的专业能力,更能了解多样性的特色专业知识,以适应现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的基本专业课程包括工程力学、工程测量、结构力学、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基础工程、桥梁工程等。这些课程能使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力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还能拥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法律法规、经济管理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但学生想在交通、城建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科研与教学等多方面的工作,单单靠基本的专业课程是不够的,必须开设适于“宽口径”人才发展的特色课程。

模块式的特色课程可包括理论特色课程和实践特色课程两个方面:理论特色课程主要可集中于学校所在区域特点以及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开设。吉林大学位于长春市,冬季寒冷,因此可开设适于长期研究和发展的“寒冷地区结构设计及施工”等相关课程,主要讲授寒冷地区混凝土工程的设计施工特点及冻土的相关知识。本专业毕业学生很大一部分都选择在东北地区进行就业,对寒冷地区结构设计与施工知识的了解对其将来的工作是十分有益的。实践特色课程的主要围绕“寒冷地区桥梁与道路病害的预防及治理”方面进行。学校可组织学生在冬季对成桥进行病害调查,并根据病害类型设计治理方案,选取实验桥段进行治理实验,最后查看结果并得出结论。这样的实践课程不但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能让学生亲自了解到寒冷地区道路及桥梁的病害预防和治理相关知识,对学生将来的就业是十分有帮助的。

3 夯实基础

主干课程永远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只有对主干课程有良好的学习才能在将来的工作中发挥专业优势。因此应对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主干课程进行有效整合,以主干课程建设带动专业建设,强调“厚基础”。

主干课程与核心课程是在培养学生本专业核心知识、核心能力中起至关重要作用的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因此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的建设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核心工作,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1]。系里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到主干课程的教学中并将教育资源大量的投入到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本着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依据学校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提出按照“突出重点,分段实施,以点带面,联系实际,强调应用,融合现代,改进手段,提高质量”的课程建设总体原则,积极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建设,建立健全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创新能力的现代化工科教学课程体系,以利于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

“突出重点”要求系里重点抓住对本专业学生培养起主导作用的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指定系主任或有规划经验的教师负责课程的整体规划工作,系里在经费、人员、实验设备、教师待遇和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务必做好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安排足够的课程相关实践环节,让学生对本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与实践都有足够的学习。“分段实施,以点带面”要求系里采取统一规划、分阶段实施、逐门课程落实的方针,将四年课程建设规划分为三个阶段完成,并充分发挥系重点建设课程的示范作用。每个阶段之间应该紧密联系,通过课程进行良好的过渡。阶段的核心课程应该予以重点建设和示范,用较多的课时对该阶段的核心课程进行教学,使同学们在不同的阶段对本专业的知识有着更高层次的认识。“联系实际”是指以要求课程的内容的为选择,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实现、实践、实用”为原则,体现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工程技术人员首先应该有足够的实践经验,脱离实际的理论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工程技术的教学环节应该紧密联系实际,掌握該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使同学们无论在工作实际应用中还是科研中都能有良好的发展。“融合现代,改进手段”要求主干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建设应体现该课程所涉及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广泛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全程使用,计算机的课件制作应该形象生动,让学生更加容易学习该课程的知识,避免了传统板书教学的单调乏味。这样的数字化教学能拓宽学生视野、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质量,对课程的建设有着良好的作用。“提高质量”要求课程建设应始终围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来进行,使学生具有工程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授课主动性和学生求知的能动性,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崭新课题,需要进行不断的摸索与实践。

4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积极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即专业教师既具备高校教师应具备的理论水平,同时也具备卓越工程师所具备的工程实践与创新实践能力和水平。

我系应根据本专业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加快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资格培养体系,根据本专业的技能特点,制定符合相关行业技能要求的评审标准和评审程序,使“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定有规可依[2]。将过去单一的“学历+职称”标准改变为“学历+职称+实践能力”新标准。在教师评价体系中添加实践能力测评标准,结合本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构建一支涵盖从普通教师、骨干教师到专业带头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对于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到设计和施工单位进行交流和学习,并且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用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更多的教师投入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中。学校也应该拓宽“双师型”教师的引入渠道,现在高校对于引进教师的学历要求较高,这就使得一些实践能力强,但学历不够的工程技术人员难以进入大学为学生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高校可以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结合学生实际需要,企业派出相应的工程技术人员传授学生工作后所应具备的专业技能,提高人才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引入都是为了能让工科学生更了解实践技能的重要性,对培养复合型人才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5 构建系统化的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

将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课程试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系统化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现在的教学安排是课程试验和课程设计在该课程结束后进行,而专业实习及社会实践大多集中在寒暑假,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在大四进行。这样的教学安排导致整个实践性教学体系中各个部分脱节较严重,学生在一次实践课程中所学的知识不能马上运用到下一次的课程实践中。针对这种不够系统的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有必要将各实践环节有机的联系起来,各门主干课的课程设计可以选择与寒暑假的专业实习同时进行,这样可以让学生将理论设计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毕业设计,可以选择对课程设计进行拓展和创新,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再次记忆和创新,免去了毕业设计重新定题带给学生的陌生感。

学院也应制定实验教学中心发展规划,开放实验室,增加创新型实验项目,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本专业的路桥交通重点实验室对学生开放是十分必要的,实验室作为培养工科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地点,学院应合理安排实验课程,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6 探索启发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重点强化创新思维能力训练

鼓励教师努力做到科研成果和科研平台反哺教学,实现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使科研成果既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支撑,也成为课程教学的内容。现在高校普遍出现科研项目与教学内容之间联系不紧密甚至脱节的现象。高校的科研项目多集中于该专业领域的前沿发展方向,而教学内容往往过于陈旧,有些内容甚至已经被社会发展所淘汰。因此教师应该将科研项目内容与课堂教学相互联系,给学生讲授现今专业领域的前沿研究内容,使学生能紧紧抓住专业的发展趋势。课程教学内容应该做到与行业发展同步或适度超前于行业发展,这样科研平台才能既产生科技创新成果,也能培养创新型人才。

“启发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既需要授课教师对专业发展趋势有着足够的认识,也需要学生对该课程有着足够的兴趣,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教学方法的开展。创新思维能力更是对复合型人才的一个重要要求,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及拓展,在实践教学中注意发掘学生对技能应用及开发的潜能,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训练。

7 结语

通过以上6方面改革措施,积极制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结构改革,使学生基础扎实、专业面宽,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温守东,孙乃有.关于加强高校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3(7):28-30.

[2] 张艺,孙维连,马志凯.论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策略[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2):83-85.

[3] 程晓红,徐娟,张利,等.基于协同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08-112.

[4] 许桢英,王匀,李萍萍.工科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3):85-88.

猜你喜欢
复合型人才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转型发展探索
“产业计划”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下的材料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第三语言韩国语教育
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
高师钢琴主修课教学探究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问题
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小语种对大学生(非小语种专业)就业竞争力影响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