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红玉 洪德全 赵 朋(安徽省地震局,合肥 230031)
2014年霍山MS4.3地震发震断层参数测定
倪红玉 洪德全 赵 朋
(安徽省地震局,合肥 230031)
2014年4月20日安徽霍山MS4.3地震是霍山地区1973年MS4.5地震后的又一次4.0以上地震,震后序列活动频繁,以往研究表明该地区的小震对周边地区中强震的映震效果较好。对于中强地震,可以综合震源机制解、余震的分布以及地表破裂带等来推测其破裂参数。对于中小地震主破裂面的确定则比较困难。陈学忠等(2005)认为,地震破裂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所产生的地震波的频率存在方向性,因而可以利用P波或S波拐角频率的方向性来反演地震的发震断层参数,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作者利用该方法测定2014年4月20日霍山MS4.3地震的发震断层参数。
使用安徽、湖北、河南台网地震波形资料,震中距在200 km以内的台站共18个,其中LNA(烂泥坳)、SJH(石家河)、BZY(豹子崖)、FZL(佛子岭)台震中距在15 km以内,为了避免距离太近影响测定结果,用于测定的台站共14个,震中距在42~200 km,方位角在24~327°,跨度达303°,能很好地反映地震波频率随方位的变化,可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先将波形数据去倾处理,后进行富氏变换,再经积分后得到观测位移谱。在近震源条件下,震源距r较小,可以忽略地壳介质非弹性衰减的影响。采用Brune模型, 通过对地震位移谱和速度谱进行积分的方法求得P波的拐角频率(图1a)。设有N个台站,台站的方位角为φi(i=1,2,3,…,N)拐角频率的倒数为T0i(i=1,2,3,…,N)则T0i与cos(φ0-φi)的线性相关系数r为:
式中,xi=cos(φ0-φi),yi=T0i。根据相关系数方法,当r取最小值时,对应的φ0为断层破裂传播方向。利用各个台站方位角和拐角频率数据,绘制线性相关系数r随φ0的曲线(图1右),可以看出,当φ0=238.5°时,相关系数r最小,即通过P波数据测得2014年4月20日霍山MS4.3地震的破裂方向为238.5°。进而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地震马赫数和破裂长度,破裂速度为1.9 km/s,破裂长度为0.27 km。
刘泽民等(2015)利用Snoke方法计算了霍山MS4.3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节面I走向为135°,倾角为78°,滑动角为-33°,节面II走向为232°,倾角为57°,滑动角为-167°,其中节面II的走向与本文反演结果较为一致。余震精定位的结果显示,余震呈北东向分布。作者通过多台P波和S波的拐角频率的方向性,拟合出破裂面沿NE-SW向,结合震源机制解、余震精定位、现场调查和震区周边的地质构造背景等分析认为,落儿岭—土地岭断裂很可能是2014年4月20日霍山MS4.3地震的发震构造。
图1 2014年4月20日霍山MS4.3拐角频率和破裂方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