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庚
摘要:蒲松龄是清初自成一家的民间大诗人,但诗名长期为他的小说的艺术光辉遮掩。他一生与济南结缘,济南之行带给他最多的是辛酸和失意,他率性歌哭,写下了大量诗篇,将自己的事业与济南的人文历史融为一体,他是独一个!
关键词:蒲松龄;济南;诗人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济南有“诗城”之美誉,“自虞廷赓歌,《大东》高唱以来,历代诗人辈出,其闻名全国,诗传载籍者,若唐之崔融,宋之范讽、李清照、辛弃疾,金元之杜仁杰、刘敏中、张养浩,明之边贡、李开先、李攀龙、于慎行、王象春,清之王士禛、田雯、王苹等指不胜屈”(徐北文《济南竹枝词》),可谓群星璀璨,辉映泉城。令人遗憾的是,在这长长的诗人名单里,漏掉了一位很不应当遗漏的大诗人——蒲松龄!
当然,这不是学者的失误,而是因蒲松龄位卑家贫,史书不载。蒲松龄具有卓异的艺术禀赋,才华横溢,自少年起便与友人张笃庆、李希梅等结郢中诗社,以写诗作为寄兴之生涯。一生中教书,应试,写狐鬼仙怪、奇人异事之类的聊斋故事等等,始终不废吟咏。他为诗“守其门径,无所触亦无所附,卒成一家之言”(张鹏展《聊斋诗集·序》),其基本特点是诗同心行,意随气发,不拘一体,也不拘一格,写生活,写个人感受,记录社会真情实况,对社会发声,有担当;特别是他后期的诗篇,对官府苛重的租税徭役,以及不时发生的水旱灾害给农民造成的深重苦难,直言不讳的揭露,乃是对杜甫创作精神的发扬光大,堪称“诗史”,说他在有清诗坛自成一家,非妄评也。其诗人地位未能确立,实因诗作为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艺术光辉所遮掩。蒲松龄交游不广,未能进入诗人的圈子,身为塾师又没有教出一个有地位、有影响力的弟子为他游扬,凡此种种致使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默默无闻,诗作被发掘也是由《聊斋志异》引起,作为研究蒲松龄生平和思想的资料而进入人们的视野的。
蒲松龄从“童时赴郡试”起,到他以七十六岁高龄在聊斋依窗危坐而卒,一生中常来往于淄川和济南之间。台湾刘阶平先生考“就留仙生平游踪,由淄川游稷下,就《志异》与其《诗集》钩稽而得者有十五次”(《蒲松龄济上游踪》)。马瑞芳教授说:“循蒲留仙的诗文,查其济上游踪,有据者近二十次。”(《蒲松龄评传》)盛伟先生在《蒲松龄年谱(简)》中所示者计二十四次。笔者研究所得,为三十一次。可以肯定地说,蒲松龄在他七十余年的生涯中游济次数绝不止此。蒲松龄频居康了,济南之行带给他最多的是辛酸和失意,不过,济南乃齐鲁大地首善之区,人文荟萃,也让他大开眼界,受益匪浅,特别是使他社交范围扩大,文名日盛,对于《聊斋志异》的创作和传播意义重大。
盛伟编校《蒲松龄全集》收他的诗作一千余首,其中有八百多首按年编次,起自康熙九年庚戌年(1670)南游之初,迄于康熙五十二年甲午年(1714)。“年年作客芰菱乡”,蒲松龄有着浓浓的济南情结。半个多世纪中,他率性歌哭,尽情地释放自己的诗歌生命能量,把诗魂留在了泉城。他一生与济南结缘,将自己的生活、事业与济南的人文历史融为了一体。
为了能够详细地再现蒲松龄当年济上游踪,笔者将研究所得以年表形式,按蒲松龄游济的时间先后,将他题咏济南的诗词一一列出,将这些诗词首首通读下来,在文字背后你会看到他的行迹、作为,走近他的内心长廊,窥探他的生活体验、感受、心理状态、情趣以及对现实人生的一些问题的思索,发现《聊斋志异》创作的心源。读完年表,一位孤介峭直、朴讷厚道的老人就站在了你的面前了,他就是植根于民间的大诗人——蒲松龄!
顺治?年(?),?岁。
《聊斋志异》卷一《偷桃》开篇第一句:“童时赴郡试。”就是讲的他未中秀才时在济南亲眼看到的一场幻术演出。如是,则当在他十九岁之前,具体时日待考。郡,即济南。清代淄川县隶属于济南。
顺治十五年戊戌(1658),十九岁。
是年,到济南应童科之试,以县、府、道三第一(名列第一),补博士弟子员(中了秀才),受知于山东学使施愚山。文名籍籍诸生间。
顺治十七年庚子(1660),二十一岁。
山东乡试。“顺治十七年庚子(1660),即蒲松龄做了秀才后的两年,他初次参加乡试。……却名落孙山,铩羽而归。” (李永祥《蒲松龄传》)
康熙二年癸卯(1663),二十四岁。
是年,蒲松龄与张笃庆、袁藩参加山东乡试,皆名落孙山。蒲松龄写信给张笃庆表示思念和劝慰。张笃庆《答柳泉来韵》:“迩来将遁世,闭户绝交知。”从诗句中可以推知他二人落榜后悲痛心情之一斑。只是蒲松龄这部分诗作已佚。
康熙三年甲辰(1664),二十五岁。
是年,蒲松龄与李希梅到济南游玩。归来后,与张笃庆等郢中社诗友泛舟湖上作诗唱和。张笃庆有《希梅、留仙自明湖归,与顾当如社集同赋》:“羁客江南游,游人湖外归,放歌临崥堄,山翠湿人衣。” (《昆仑山房集》)
康熙五年丙午(1666),二十七岁。
是年,蒲松龄与张笃庆参加山东乡试,皆未中试。蒲松龄写信给张笃庆,表示思念和慰藉。张笃庆回《寄柳泉、希梅六首》,其一,写他二人乡试落榜,心情悒闷之时,收到好友的劝慰的信件,深受感动:“历下归来后,松关尽日虚……故人寄尺素,长跪意踟蹰。”可惜蒲松龄所寄尺素已佚。 (《昆仑山房集》)
康熙七年戊申(1668),二十九岁。
是年六月十七日,山东地震。
《聊斋志异》卷二《地震》:“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
稷下,本来是古齐国都城临淄附近地名,在今淄博市临淄区,此指济南。济南自北魏称齐州,唐天宝元年改齐州为临淄郡,天宝五年又改为济南郡。后遂以“稷下”、“稷门”代指济南。
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三十三岁。
蒲松龄辞聘归里,乃为参加山东乡试,在蒲松龄的诗文中没有作正面记载,但从他和孙蕙该年的通信中却能佐证这一点。蒲松龄在信中附有《寄孙树百》诗三首,其第一首透漏他频居康了的苦闷:“君疲牛马身犹病,我困遭逢数亦悭。三载行藏真落水,十年意气已阑珊。不堪蟋蟀愁中听,但把茱萸醉后看。千里踟蹰何所寄,惟凭尺一劝加餐。”孙蕙在复函中这样写道:“……异乡落寞,满拟好友蜚翀,少添意兴,不意芜椷无灵,致误云翼。文章憎命,不其然乎?……来什怜及牛马,传语加餐,足纫至爱……” (路大荒《蒲松龄年谱》)
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三十九岁。
《聊斋诗集·戊午编年诗》有《同安邱李文贻泛大明湖》七律二首。其一:“北极台临北斗悬,两人把手意怆然。片帆无恙湖山雨,一棹忽冲荷芰烟。常卧齐云弹白帢,欲吟楚些问青天。挥髯共洒陵阳泪,此日相看最可怜。”其二:“百年意气满蓬蒿,此日登临首重搔。秋恨欲随湖水涨,壮心常凭鹊山高。鬼狐事业属他辈,屈宋文章自我曹。知己相逢新最乐,芒鞋踪迹遍林皋。”诗中景色是秋天,戊午系乡试之年,从内容上看此次赴济是为了应试,试后情绪低沉,显然为落榜之故。
另有《明水阻雨》七律一首,附在《同安邱李文贻泛大明湖》之后。
《明水阻雨》:“横流浩皛接苍冥,白鸟红莲缀远汀。急雨来时村舍黑,垂杨深处酒旗青。宁堪鸿雁随秋至?况是芭蕉向晚听!四十年来人似旧,可怜险阻已全经!”
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四十四岁。
三月与高季文(之骏)赴济南。《聊斋志异》卷四《上仙》:“癸亥三月,与高季文赴稷下,同居逆旅,季文忽病。会高振美亦从念东先生至郡,因谋医药,闻袁鳞公言:南郭梁氏家有狐仙,善‘长桑之术,遂共诣之。”从文中看,只是客观叙述,对求仙问卜之事并不太相信。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四十五岁。
山东乡试。该科考题为:子贡曰“譬之宫墙,之富”、“执其两端”二句,“能言距杨”一节。蒲松龄考卷三存二,其“执其两端”之考卷已佚。
按:据《阅世编》载:清朝科试,至康熙二十年辛酉乡试,“揭榜后,除中试朱卷解部外,其落卷即令本生各自领归。倘有故误,许本生据实告部。”据此可以断定,蒲松龄自康熙二十年后的《聊斋制艺文》是可信的。
蒲松龄应试失败,写有词一阕:《大江东去·寄王如水》:“天孙老矣,颠倒了天下几多杰士。蕊宮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病鲤暴腮,飞鸿铩羽,同吊寒江水。见时相对,将从何处说起? 每每顾影自悲,可怜肮脏骨消磨如此。糊眼冬烘鬼梦时,憎命文章难恃。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里。未能免俗,亦云聊复尔尔。”(盛伟编校《蒲松龄全集》第二册《聊斋词集》)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1685),四十六岁。
腊初,寓居济南,事由不详。填词一阕:《水调歌头·腊初稷下雪中遣怀》:“旅中念余日,十日九常阴。街头泥滑难度,已自废登临。那更琼英飞处,铺遍三千世界,回首变遥岑。叠叠青山外,人在客窗深。 茆店里,片席地,半床衾。终朝帘幕不卷,白昼黑沉沉。早旦三杯卯酒,彻夕一场僵卧,何处散雄襟?熬尽长宵漏,碎却异乡心。” (盛伟编校《蒲松龄全集》第二册《聊斋词集》)
康熙二十六年丁卯(1687),四十八岁。
是年乡试,因越幅被黜。赋词一阕:《大圣乐·闱中越幅被黜,蒙毕八兄关情慰藉,感而有作》:“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觉千瓢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痛痒全无。痴坐经时总是梦,念当局从来不讳输。所堪恨者、莺花渐去,灯火仍辜。 嗒然垂首归去,何以见江东父老乎?问前身何孽,人已彻骨,天尚含糊。闷里倾樽,愁中对月,击碎王家玉唾壶。无聊处,感关情良友,为我欷歔。”
毕八,即毕盛钰,字振淑,毕际友的侄子。他长期旅居济南,蒲松龄到济南时常到他寓所去。这年,毕盛钰也参加乡试,所以在蒲松龄被黜后,他最先表示关心、慰问。 (盛伟编校《蒲松龄全集》第二册《聊斋词集》)
康熙二十八年戊辰(1688),四十九岁。
是年春,游济,宿白雪楼。有七律诗《白雪楼》三首。其一:“湖上春残草色深,骚坛旧迹快登临。垂杨庭榭长烟雨,近水楼台自古今。风定时看花自落,雅亡犹有梦相寻。往来冠盖豪游地,俯仰当年思不禁。”其二:“胜地犹传白雪楼,五陵花马系桥头。柳中高阁全南向,槛外长河尽北流。并占才名推七士,独开诗派在千秋。拼将李杜悲凉调,尽付钟谭日夜咻。”其三:“院落开门背鹊华,重重山色野云遮。风过碧水楼台动,日射雕栏树影斜。当代诗名推大雅,千秋绝调静淫哇。齐门才子空遗迹,此日登临兴转赊。”
按:在张笃庆抄本中,诗题下有“在历城王舍人庄”七字。
为长男蒲箬补博士弟子员,蒲松龄再次到济南小住,赋诗多篇。
《再到济南喜箬儿入泮》:“再到稷门菊尽霜,风摧荷梗冻银塘。短檠照影人闻漏,晓被偎寒客恋床。少饮幸无多酒债,大男喜已得臣狂。英雄赚老真长策,又是浮生半月忙。”
《历下旅邸》:“前年此日始到家,今年此日仍天涯。鲤鱼风老荷花老,蓝蔚天高雁影斜。书价虽腾犹欲买,酒胡相识不愁赊。闲收市上青莲子,归作明湖景物夸。”
《历下南郊偶眺》:“客邸萧然昼漏催,郡城西去路萦回。池边绿冷黄花发,郭外天空白雁来。日日清狂频贳酒,朝朝逸兴一登台。谁家庭院垂杨树,小阁朱门傍水开。” (盛伟编校《蒲松龄全集》第二册《聊斋诗集》)
康熙二十七年己巳(1689),五十岁。
是年秋游济,访毕振淑。有诗《稷下毕振淑斋中》七律一首:“小院垂杨傍碧湍,行人浑作画图看。迎秋坠粉莲房老,掠水风来草阁寒。石隐何妨仍近市?鱼肥更不解投竿。儿童久住能相识,门外赊麦共客餐。”
(盛伟编校《蒲松龄全集》第二册《聊斋诗集》)
看景物,毕振叔居处是大明湖一带。
康熙二十九年庚午(1690),五十一岁。
是年秋,应山东乡试。一场试后,时主司已拟元,二场因病不获终试。主司惜之。有词《醉太平·庚午秋闱二场再黜》述庚午年这次闱中失败。《醉太平·庚午秋闱二场再黜》:“风檐寒灯,谯楼短更,呻吟直到天明。伴崛强老兵,萧条无成,熬场半生。回头自笑濛腾,将孩儿倒绷。”
(盛伟编校《蒲松龄全集》第二册《聊斋词集》)
康熙三十年辛未(1691),五十二岁。
九月到济南,游东流水,并为馆东物色菊种。有诗七律二首,题为《辛未九月至济南,游东流水,即为毕刺史物色菊种》,诗前有小引:“朱门西向,绿水东流。竹坞臼铛,辋川相似,烟波亭榭,金谷还同。绕栏之迳三叉,入户之溪九曲。扉临隘巷,每多长者之车,槛袅垂杨,时系达官之马。只因爱菊陶令,羡绿野之风流;遂使看竹子猷,通黄花之声气。髯奴瀹茗,便以久远为要;佳种携来,许以有无相易。退成近体,聊赠主人。”其一:“主人亭榭近芳洲,竹树苍苍景物幽。院背高城临户见,溪穿小苑入墙流。菊畦恨不宽赢亩,山色何当更满楼。鸡犬遥闻仙境异,桃花疑在水西头。”其二:“小榭池塘物色佳,楼台秋树接烟霞。胜传东郭无双地,路出西城第一叉。曾有安丰私玉李,不闻靖节吝黄花。携来花种容相易,金谷重寻太尉家。” (盛伟编校《蒲松龄全集》第二册《聊斋诗集》)
康熙三十一年壬申(1692),五十三岁。
据张笃庆抄本《聊斋诗集》载:康熙三十一年壬申编年诗第六十九题《灯宵前二日客稷下,与刘文昭夜谈率成》七律一首:“怀中刺字久消磨,稷下冲寒一骑过。犊鼻未能招大尹,鸢肩聊复客常何。云连火树灯光隐,月满楼台夜色和。岐路相逢感相念,长言每到二更多。” (盛伟编校《蒲松龄全集》第二册《聊斋诗集》)
由此看来康熙三十一年蒲松龄到过济南,事由不详。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1693),五十四岁。
山东布政使喻成龙闻蒲松龄文名,倾慕不已,饬邑令尽礼敦请。邑令驰驿遣吏伴送之藩署,馆之署中数日,赋梅花书屋图:《喻廉宪命题〈梅花书屋图〉》。(略)
在做客期间,适逢山东盐运使李兴祖捐资重修历下亭峻工,蒲松龄作为布政使的客人躬践庆祝盛会,且即席赋《重建古历亭》七律一首,兴犹未尽,又赋千言长赋《古历亭赋》一篇。
《重建古历亭》:“大明湖上一徘徊,两岸垂杨荫绿苔。大雅不随芳草没,新亭仍傍碧流开。雨余水涨双堤远,风起荷香四面来。遥羡当年贤太守,少陵嘉宴得追陪。”
《古历亭赋》“亭以地名,物因人见。……”(略)
(盛伟编校《蒲松龄全集》第二册《聊斋诗集》)
康熙三十四年乙亥(1695),五十六岁。
是年与友人张笃庆、李希梅游历下。到郡后致朱缃一函,内云:“到郡数日,未敢以褦襶相干。今行矣,昨所借书,如蒙电过,望掷还也。”
归途中,张笃庆有诗云:“千年华岳一峰青,有客同寻湖上亭。白雪楼中春寂寂,知君何处吊沧溟?” (《昆仑山房集》)
康熙三十五年丙子(1696),五十七岁。
是年八月,到济南参加山东乡试,济南名士朱缃(子青)得讯,打听到蒲松龄的住处,像信陵君访侯赢一样冒雨登门,送了酒,也送了自己的作品请教,即共定交,五十七岁的穷秀才和二十七岁的贵公子成为忘年契友。
蒲松龄赋《答朱子青见过惠酒》七律三首,以记其事。其一:“镜影萧萧白发新,痴顽署作葛天民。爱莲舟过明湖水,问舍衣沾历下尘。狂态久拼宁作我,高轩乃幸肯临臣!不嫌老拙无边幅,东阁还当附恶宾。”其二:“踏泥借马到南城,高馆张筵肺腑倾。岂以作宾拟枚乘?徒劳入市过侯赢。锦堂蕴藉诗千首,褐父叨沽酒一盛。公子风流能好士,不将偃蹇笑狂生。”其三:“棨戟门庭近女墙,梁园上客满高堂。童心儇佻迟方悔,戏技穷愁老已忘。北海论文怜杜甫,江州赍酒过柴桑。淫霖快读惊人句,未觉深秋旅夜长。”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1619),五十八岁。
初秋客历下,九月末东归,回家祭祖。
居济期间写有:
《门人毕子与沈惠庵昆仲泛舟大明湖,骤雨沾衣,践泞而归,戏成二绝》:“斗酒初斟锦缆开,翻盆急雨北风催。归来情状知何似?燕子冲帘铩羽来。”“登舟一望远模糊,绝似南宫泼墨图。仓卒尽随风雨散,于今遗恨满西湖。”
《稷门客邸》:“年年作客芰菱乡,又是初秋送晚凉。露带新寒花落缓,风催急雨燕归忙。浅沙丛蓼红堆岸,野水浮荷绿满塘。意气平生消半尽,惟余白发与天长。”
《采莲曲》二首:“返棹孤舟漾碧丛,少年逼趁半塘中。若非邻女来相唤,渐入深荷路欲穷。”“两船相望隔菱茭,一笑低头眼暗抛。他日人知与郎遇,片言谁信不曾交?”
张笃庆抄本《聊斋诗集》收蒲松龄康熙三十七年戊寅诗《采莲曲》(二首)。可视为表现渔家风情的佳作。
康熙三十八年己卯(1699)六十岁。
山东乡试。
对于蒲松龄是否参加乡试,路谱、盛谱均未言及。辽宁大学高明阁教授在《蒲松龄的一生》一文中考证:康熙四十一年壬午(1702)乡试后,归作《寄紫庭》诗三首,其二:“不恨前途远,止恨流光速。回想三年前,含涕犹在目。”玩味其诗意可知,己卯科乡试蒲松龄是参加了。
康熙四十一年壬午(1702),六十三岁。
春三月,病初愈,赴济,有诗《途中遥见山村红绿如画》七律一首:“溪畔沙洲过雨痕,北山云起如黄昏。马嘶芳草斜阳路,人业红桃绿柳村。墙里秋千犹系树,花间篱舍半开门。不堪病后寒侵骨,两袂清风短策温。”
(盛伟编校《蒲松龄全集》第二册《聊斋诗集》)
抵济后一日,朱缃邀宴,席间得识安丘张杞园(贞),为张杞园所绘《远游图》题诗。另有诗《朱主政席中得晤张杞园先生,依依援止,不觉日暮,归途放歌》:“先生卓荦绝世才,挥毫立洒烟云开。……·”(略)
在济另有唱和之作《趵突泉赋》。
《趵突泉赋》:“泺水之源,发自王屋,……”(略)
其中赞趵突泉奇异秀美,引人入胜:“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他借景抒情,大发感慨,哀伤自己虽有趵突泉那样的“嘣腾小技”却始终难分太液之余华。 (盛伟编校《蒲松龄全集》第二册《聊斋诗集》)
是年暮春赴济,至八月十九日始离济归家,滞留数月之久,壬午乃乡试之年,可能是为参加乡试,仍然名落孙山,作《寄紫庭》三首,《客邸》一首,均为此而发。蒲松龄心灰意冷,从此退出乡试。
《客邸》:“客邸秋声起,萧条旅兴孤。小舟横近岸,远舍傍丛芦。落拓颠狂在,衰残意气无。久拼明主弃,不复染霜须。”
盛伟编校《蒲松龄全集》第二册《聊斋诗集》中另有《客秋》(二首)、《中秋早眠》均系手稿,附在《客邸》之后,疑为同是在济南所作。
《客秋》:“芦风萧飒绕池塘,池下流寒照夕阳。八月荷花凋卸尽,满城荷叶裹粮粮。”“雁阵已教露气降,可堪蓬鬓对兰缸。西风落木萧萧下,又送秋声到晓窗。”
《中秋早眠》:“旅况萧条最可怜,良宵辜负月明天。星河一片清如水,空使寒光照客眠。”
康熙四十三年甲申(1704),六十五岁。
淄川岁歉,谷贵民饥。蒲松龄春间写《上布政司救荒急赈书》,赴济南投送布政司。到济南后,见郡城也是一片令人触目神伤的景象,写下了《饿人》、《流民》、《历下》、《饭肆》等诗篇。选录二首。
《历下》:“有道天王自圣明,南漕百万济苍生。大人已报年初富,五月横尸满郡城!”
《饿人》:“何处能求辟谷方?沿门乞食尽逃亡。可怜翁媪无生计,又卖小男易斗糠!”
居济期间有诗《邱子行素师弟,邀游东流水》(据手稿):“石家金谷避嚣尘,可奈挝门众恶宾。便了涕长强开户,犹将白眼看游人。”五月东归途中见饥民载道,问之,皆淄人。感而赋古体诗一首记之:“大旱已经年,田无寸草青……”(略)
(以上均见盛伟编校《蒲松龄全集》第二册《聊斋诗集》)
康熙四十四年乙酉(1705),六十六岁。
三月间,赴济南。赁屋寓大明湖畔。《聊斋诗集》乙酉编年诗收诗六首。(均据手稿)
《三月赴郡途中作》:“马上吟鞭背晓晖,杏花卸尽燕飞飞。风开细柳黄初褪,暖入平芜绿欲肥。晚麦如丝春惨淡,旧村经眼梦依稀。长途人自愁边至,惟见随阳雁北归。”
《客邸晨炊》:“大明湖上就烟霞,茆屋三椽赁作家。粟米汲泉炊白粥,园蔬登俎带黄花。罹荒幸不沟渠转,充腹敢求脍炙嘉。余酒半壶堪数醉,青帘虽近不曾赊。”
《阴雨连朝》:“东风迟日燕来初,近傍湖亭僦一庐。旅邸思生归雁后,雨声愁在晚钟余。登山屐作乘泥楯,贳酒藉为引睡书。喜是吾乡春旱久,青畴此日麦新舒。”
《拟李员外之芳酬李邕、杜甫登历下古城峭湖新亭之作》二首。(略)
(盛伟编校《蒲松龄全集》第二册《聊斋诗集》)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1706),六十七岁。
是年,朱缃致蒲松龄一札,内云:“……《志异》并祈携来,从前抄者,尚有鲁鱼之讹,欲更正也。”夏到济南,仍赁屋大
明湖畔,不知是否是应得朱缃之约。其时,《聊斋志异》稿已成书,朱缃录存,并题辞七绝三首。次年朱缃即逝世。
朱缃,字子青,号橡村居士。他是蒲松龄的崇拜者,《聊斋志异》最热心的读者,全部《聊斋志异》的过录者,对于《聊斋志异》得以广泛流传功不可没。
《夏客稷门,僦居湖楼》绝句二首:“西来僦居水云间,枯坐摊书四壁闲。雨过开窗风满座,独持杯酒看华山。”“半亩荒庭水四周,旅人终日对闲鸥。湖光返照青连屋,荷气随风香入楼。” (盛伟编校《蒲松龄全集》第二册《聊斋诗集》)
康熙四十七年戊子(1708),六十九岁。
二月十五日赴济南,时值雨后,道路泥泞困顿难行,乃作古体诗《二月十五日赴郡,作钝蹇行》(略)以记之。蒲老先生年近古稀,已不胜长途跋涉之劳顿矣。
抵济,适值试士,目击士子应试情况,乃亲曾经历,深受其苦,感而为《历下吟》(并序)。
《历下吟》(并序):“薄游稷门,适值试士。少见多怪,因志所感,索和同人。……”(略)
另据手稿,尚有三首《旅邸》、《风寒泛舟》、《出城见杏花》为该年所作。如下:
《旅邸》:“湖上天阴旅客愁,蹋泥溅水几时休?稷门半月浑无事,十日僵眠五日游。”
《风寒泛舟》:“一苇荡破明湖翠,北风瑟瑟铎声碎。人如浮蚁纤芥轻,舟似残荷香瓣坠。船底汹汹生绿波,凭栏四顾仍放歌。春水一篙醅初泼,平光十里镜新磨。折过历亭风逾猛,水气如刀彻骨冷。棹急拨散云涛堆,舟横摇动湖山影。吟肩孤耸片叶中,此况难与俗人同。”
《出城见杏花》:“雪余道上少尘埃,二月深寒雁未来。乍暖犹疑春事浅,南城惊见杏花开。” (均见盛伟编校《蒲松龄全集》第二册《聊斋诗集》)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1709),七十岁。
居济,原因不详。有诗《珍珠泉抚院观风》(二首):“稷下湖山冠齐鲁,官寮胜地有佳名。玉轮滚滚无时已,珠颗涓涓尽日生。泡涵天影摇空璧,派作溪流绕近城。远波旁润仍千里,直到蓬莱彻底清”“一曲寒流印斗杓,凭轩载酒尽金貂。萍开珠串凌波上,池涌瑶光弄影消。偶倚斜栏清睡梦,暂听哀玉静尘嚣。扁舟月夜弹清瑟,爱近泉声舣画桡。”
康熙四十九年庚寅(1710),七十一岁。
为清漕弊,不但写了大量上告呈文,而且亲赴济南为民请命,投诉贪腐害民的漕粮经承康利贞。事见《聊斋文集》卷五《与李希梅》:“郡中一行实非本意,因向在城中见康利贞,以情相告……公然不给一信,弟决意而行,十五日到郡……”
(李永祥《蒲松龄传》)
附录一
吟咏济南风物的诗篇其写作年月待查者,计五首。
一、《华不注晴望》:城里看山山愈幽,依微城畔雨初收。楼台影浸花千亩,烟水晴归鹭一洲。人在木兰俱是客,月来香国更宜秋。轻桡去向寒烟外,醉拍红桥又放舟。
二、《暮春泛大明湖》:停桡把盏傍菰蒲,到此能令暑尽无。天送好风来水国,人披爽气坐冰壶。阜民正叶南薰曲,揽胜何殊西子湖。更有娱情耽赏处,红莲绿叶白莎凫。
三、《观珍珠泉游湖》:仙舟缥缈渡银河,倒泻芙蓉万顷波。亭在水心浮日近,柳摇堤畔受风多。中流鼓吹鱼龙跃,四面峰峦紫翠罗。疑向蓬莱游弱水,阳春白雪听高歌。
四、《水面亭》:论心话旧一樽前,风送荷香媚远天。酒遇刘伶醒亦醉,月逢庾亮过不圆。雄谈欲碎珊瑚树,小酌堪凌玳瑁筵。闻说圣朝新右武,好投文笔去筹边。
五、《齐鲁青未了,抚台观风》:巨镇岧峣覆二东,天门万丈接苍穹。楼台近日青蓝出,峦壑当春紫翠同。一百八城残照里,数千余里乱烟中。明堂辙迹仍荒草,惟有白云护旧封。
附录二
《聊斋志异》中以济南地区为背景的篇章计三十一篇。
《偷桃》、《长清僧》、《狐嫁女》、《鹰虎神》、《地震》、《祝翁》、《快刀》、《丐僧》、《公孙九娘》、《念秧》、《狐谐》、《姊妹易嫁》、《寒月芙蕖》、《武技》、《木雕美人》、《上仙》、《布客》、《云翠仙》、《跳神》、《林氏》、《刘亮采》、《钟生》、《顾生》、《皂隶》、《王货郎》、《何仙》、《冯木匠》、《段氏附录》、《乩仙》、《一员官》、《济南道人》。
参考书目:
①蒲松龄著,张友鹤辑校《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出版。
②蒲松龄著,盛伟编校《蒲松龄全集》,学林出版社1998年出版。
③路大荒著《蒲松龄年谱》,齐鲁书社1986年出版。
④袁世硕著《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齐鲁书社1988年出版。
⑤马瑞芳著《蒲松龄评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
⑥李永祥著《蒲松龄传》,山东文艺出版社1993年出版。
⑦山东大学蒲松龄研究室编《蒲松龄研究集刊(1—4)》,齐鲁书社出版。
⑧蒲松龄纪念馆主办《蒲松龄研究(季刊)》,《蒲松龄研究》编辑部编辑出版。
(责任编辑:朱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