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邓小平研究中引人关注的几个问题

2015-05-12 16:07梁洋张磊
世纪桥 2015年4期
关键词:理论创新邓小平

梁洋+张磊

摘要:2014年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国内外学者对邓小平生平和邓小平理论的研究进入了丰产期。从理论的成果看待如何将邓小平理论创新;如何进一步深刻认识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现实指导作用,准确把握邓小平理论这一重要的指导思想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以及如何拓展邓小平研究的新领域等问题,是近期理论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创新;新领域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4-0010-03

一、 基本研究概述

2014年8月20日,中央召开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同月,全国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刘云山在会上也发表了重要讲话。与会的理论专家学者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并进行了热烈讨论。这篇讲话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战略性和指导性。与会学者从不同角度和不同领域,阐述了邓小平同志的历史贡献和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

邓小平的有关著作和文集的出版,既是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又为邓小平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和撰写的《邓小平文集(1949—1974)》和《邓小平传(1904—1974)》。《邓小平文集(1949—1974)》反映了这一时期邓小平同志关于新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民族、统战工作及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思想,特别反映了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深入思考和艰辛探索,是《邓小平文选》的重要补充,对于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了解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渊源,具有重要意义。《邓小平传(1904—1974)》全面反映了邓小平在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懈奋斗和探索的过程中建立的不朽功勋和做出的卓越贡献,对于深入研究和宣传邓小平同志的思想、业绩、品德和作风,研究和宣传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此书是国内出版的第一部经中央批准同意的邓小平传记,也是国内出版的第一部依据大量内部档案材料撰写的邓小平传记。

在2014年围绕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关于邓小平理论研究更加深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主要核心期刊和报纸发表的邓小平理论研究论文近千余篇,主要涉及了以下内容: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邓小平与改革开放;关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贡献;关于邓小平治国理政的战略和艺术;关于邓小平与我军战略指导思想的转变;关于如何学习邓小平的战略智慧;关于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历史伟人的关系,等等。其中有代表性的论文有:郝永平和黄相怀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深刻启示》,郑德荣的《邓小平“走自己的路”思想动因探析》,曲青山的《邓小平改革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林小波的《深化邓小平理论研究的几点思考》,朱佳木的《重温和牢记邓小平对八九政治风波的反思》,李景治的《坚持邓小平的权力观》,刘建武的《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途径方式的创造性探索与贡献》,李洪峰的《邓小平怎样开创历史新时期》,谢荫明、韩勤英的《十年来关于邓小平任总书记期间的思想与实践研究述评》,柳建辉的《邓小平全方位开放思想及原则》,尹广泰的《邓小平对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贡献》,程中原的《邓小平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杰出贡献》,胡振平的《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突破性环节》,武市红的《邓小平晚年的坚定信念与战略思维》,赵甲明的《对邓小平改革观的几点认识》,奚洁明的《改革开放与邓小平的政治品格》,王新生的《试析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论述》,陈锡喜的《现实基础:邓小平开创新道路创立新理论的主客观条件》,任晓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肇始——邓小平“江西下放”时期思想探析》,董洁的《“改革需要有勇气——邓小平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梁柱的《正确评价毛泽东是邓小平一大历史功绩》,闫建琪的《邓小平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创造性思考——邓小平文集(1949—1974年)》述要,李颖的《以三大视角展现邓小平革命和建设生涯——<邓小平传(1904—1974)>读后》,成龙的《新世纪国外邓小平研究特点分析》,梁怡的《为什么关注国外邓小平研究》,韩强的《国外邓小平研究不断拓展》,陶季邑的《美国邓小平研究述评》等。

二、 邓小平研究中的理论创新和现实指导意义问题

(一) 邓小平研究中的理论创新

以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为契机,邓小平研究中的理论创新成为学术界探讨的一个新亮点,主要集中反映在邓小平的经济、科技和外交思想方面等研究中。

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途径方式发展的思想是研究重点之一。有学者从四个方面谈了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途径方式的探索与贡献,一是通过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走出了一条“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新道路;二是通过创办经济特区和加入世贸组织,实现了从政策性开放到制度性开放的转变;三是通过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四是通过“社会主义主体”的思想与实践,形成了社会主义为主体的条件下同资本主义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新格局。[1]刘德定在《社会主义研究》2014年第4期发表的《邓小平的“两个飞跃”思想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两种模式》中提出,“两个飞跃”的实质是要在推动农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发展。当前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两种模式是对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的具体实践,核心是推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杨承训在《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年第6期发表了《以战略思维发挥科技引领配置功效——重温邓小平的科技思想》。朱丹在《中共党史研究》2014年第10期发表了《邓小平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思想研究》。王素莉在《中共党史研究》2014年第6期发表了《试析邓小平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邓小平重视知识分子和科学技术在“四个现代化”中的决定作用,强调科学、教育在国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过程中的战略地位,创造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为科教兴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辟了正确道路。

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发面。宫力在《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年第8期发表了《邓小平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何理良在《百年潮》2014年第8期发表了《随邓小平副总理访美》。董振瑞在《党的文献》2014年第6期发表了《十二大前后中美苏“大三角”中的邓小平》。柳建辉在《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年第8期发表了《邓小平全方位开放的思想及原则》,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一是全方位开放绝不是放弃独立自主,而是自始至终要把国家主权放在首位,永不接受别国干涉内政;二是全方位开放式独立自主的,但也要打破以意识形态定亲疏、划阵线的旧框框,以务实灵活符合政策的国情向前推进;三是全方位开放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是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为人类做出应有贡献;四是全方位开放必须务实性多边外交紧密结合,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趋利避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来;五是全方位开放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辩证统一。陈少铭在《中共党史研究》2014年第10期发表了《邓小平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的确立》,文章从时代主题、外交目标、外交政策三个方面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确立过程。并提出邓小平在新外交战略确立过程中的重大贡献,一是为新外交战略的确立和发展寻找到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二是为新外交战略加入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因子;三是促成中国外交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有学者从五个方面肯定了邓小平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思想,一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本;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魂;三是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路;四是坚持培育“四有”新人,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基;五是坚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植根群众火热生活,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源。[2]

(二)邓小平研究中的现实指导意义

进一步认识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现实指导作用,准确把握邓小平理论这一重要的指导思想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学术界也展开了进一步探讨。

包心鉴在《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7期发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重要基点和强大动力——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及十八大以来的新发展》一文,文章指出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进程中,邓小平改革思想得到了坚持运用和丰富发展。全文分四个部分,论述了从邓小平改革思想到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一、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二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出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点。三是坚持改革的问题导向,解决重大现实问题,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关键所在;四是把握改革的内在规律,坚持改革的正确方法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重要保障。齐平卫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第9期发表了《邓小平设计改革开放的战略思维及其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一文,文章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都离不开战略思维,历届党中央领导重视战略思维的思想一脉相承。邓小平谋划改革开放的战略思维,显示了总设计师的卓越智慧。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党中央形成了加强顶层设计的新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这是当代中国发展中对邓小平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提高进行战略思维的能力。

有学者论述了邓小平的党建思想,文章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邓小平和历届党中央在党的建设问题上的基本观点。邓小平治党论主要包括:治党根据、治党任务、治党途径。文章还强调了邓小平在治党过程中处理好的几方面关系,一是虚与实的辩证关系;二是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三是宽与严的辩证关系。[3]有学者提出邓小平的政党观是围绕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围绕无产阶级政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有效执政这一特定主题进行逻辑运演、加工、改造和科学抽象的结晶。它由政党执政本体论、政党执政实践论、执政党建设论三大部分构成严密的逻辑结构。从理论上看,它是对中国特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回应,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是对特定历史和时代环境的反映,是对共产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4]还有学者引用邓小平理论及“不折腾”文献三篇,结合1992年南方谈话,将邓小平“不折腾”思想的精神实质理解为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5]还有学者提出了邓小平的反特权思想,认为认真研究邓小平的反特权思想,对于当前认识党内存在的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6]有学者从干部作风方面谈了邓小平的作出的贡献和对当今的现实意义,蔡文华在《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11月发表了《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干部作风建设思想及启示》一文,文章指出邓小平认为干部作风关系到党的执政安危,他要求领导干部严格按照政治纪律和组织制度加强学习、规范言行,自觉克服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等倾向,切实依靠群众推进各项工作。十八大以来,党的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根本要求虽都没有变,还是要遵循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规律和执政规律,切实践行群众路线,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确保干部队伍具有优良的作风。

有学者从邓小平军事战略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进行了探讨。张化在《百年潮》2014年第8期发表了《邓小平与1975年铁路整顿》。徐田、付东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2014年第5期发表了《邓小平的铁路梦——论邓小平与中国铁路建设》一文,文章梳理了邓小平在我国铁路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理论,对指导我国铁路高速化、现代化、国际化,实现中国人民的高铁梦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张星星在《当代中国史研究》2014年第5期发表了《邓小平探索和开创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历史贡献》。田玄在《当代中国史研究》2014年第4期发表了《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军事战略的历史性贡献》一文,文章从三个方面肯定了邓小平在军事战略的历史贡献,一是引航军事战略与时俱进的历史性贡献;二是推进军事战略结构性变革的历史性贡献;三是对新时期军事战略理论传嬗的历史性贡献。有学者提出邓小平军事战略思想在战略目的上,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在战略方式上,坚持遏制战争与赢得战争相统一;在战略力量上,寓军力于综合国力;在战略准备上,立足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7]

有学者从邓小平民生观方面进行了探讨。面对“文革“后中国民生普遍贫困的落后局面,邓小平紧紧围绕为什么要改善民生、如何改善民生以及改善民生的目标是什么等基本问题,把改善民生与社会主义本质、改革开放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密切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民生思想体系,指导着中国人民不仅彻底摆脱了贫困而且实现了总体小康。研究邓小平的民生观,对于我们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8]

三、进一步开拓研究新领域问题

从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学术界提交的研究成果来看,邓小平研究又有了一些新的拓展。这些新拓展表现在邓小平理论与“中国梦”关系及邓小平改革思想的辩证特点研究等方面。

有学者研究了邓小平的“小康社会”理论与“中国梦”的关系。钟瑛在《当代中国史研究》2014年第5期发表了《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主张的创新发展》。有学者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赶超思想、现代化思想和“三步走”发展战略思想,并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对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9]邓小平通过对第一代领导集体“四个现代化”发展蓝图的批评改造,形成了他的“小康社会”理论模式。小康社会理论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分别经历了“温饱型小康”、“总体性小康”和“全面小康”三个阶段,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发展学说的合理内核。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思想,既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小康社会理论,也为中国社会在新的战略机遇期构建了更为长远的发展蓝图。[10]孟迎辉、邓泉国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年第5期发表了《邓小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文,文章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作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科学地制定了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重要战略目标;从战略高度对基本实现现代化作了规划和部署,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成功探索出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提出了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源。

有学者从邓小平改革思想的辩证特点进行了阐述。苏伟在《理论与改革》2014年第10期发表了《论邓小平对“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方法论的贡献与习近平的发展》。李君如在《毛泽东思想研究》2014年11月刊发表了《新一轮改革是对邓小平改革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一文,文章指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改革思想,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开启了新一轮改革航程。还有学者提出,邓小平的改革思想之所以能成为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指南,与邓小平坚持运用辩证法分析和解决中国改革所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密不可分。邓小平改革思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立足中国国情进行创造性阐发,所体现出的鲜明的系统性、创新性、平衡性、务实性、战略性、群众性等特点,有助于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科学运用正确的方法论,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对策,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威力,不断解决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迈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以深入地推进改革树立了光辉典范。[11]

参考文献:

[1]刘建武.邓小平对利用资本主义途径方式的创造性探索与贡献[J].中共党史研究,2014,(7).

[2]龙新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基石——学习邓小平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思想[J].中共党史研究,2014,(9).

[3]李君如.邓小平的“治党论”[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4).

[4]张燮,禹辉映.邓小平的政党观:主题、逻辑结构与理论特点[J].社会主义研究,2014,(4).

[5]冷兆松.邓小平关于“不折腾”的主要文献和基本思想[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4,(4).

[6]韩冰.邓小平反特权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6).

[7]李志萍,韦取名.邓小平军事战略思想及战略决策[J].中国政党干部论坛,2014,(7).

[8]董永在.从“三个密切结合”看邓小平的民生观[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4,(7).

[9]郑大华.邓小平对毛泽东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4,(3).

[10]张翼.从“小康社会”到“中国梦”——邓小平“小康社会”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J].湖北社会科学,2014,(11).

[11]杨先农,肖柯.邓小平改革思想的辩证特点[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理论创新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坚守与创新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邓小平南方讲话关于生产力问题的理论创新
2015~2016年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热点述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脉络
邓小平承认:林彪比他更能理解毛泽东的意图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