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张英琦+张一澍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前苏联的存在经历了萌芽、发展、衰退的历程,曾经在苏联的各个领域占据绝对的指导地位,被称为“国家哲学”。随着苏联的解体,作为一个社会附属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罗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今天,俄罗斯哲学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多元化,在这种多元化的趋势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也由原来的“国家哲学”转变成为一个哲学流派。
关键词:国家哲学;政治属性;多元化; 动态哲学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4-0080-02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其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是先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在苏联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执政党决策和社会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指引作用,但随着苏联的解体,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罗斯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苏联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家哲学”
从1938年至1991年苏联解体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始终担当“国家哲学”的角色,历经了53年的时间。由于其在意识形态中的重要地位对苏联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在苏联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什么?安启念教授指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成为苏联哲学的代名词,并且被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画上了等号。”[1](P.34)苏联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系统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形成经历了一个从理论准备到人物提出再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化的一个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概念的最早使用者普列汉诺夫,在《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和《论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中,使用并对“辩证唯物主义做了极其完美的有价值的阐述” [2](P.67)又在此基础上对辩证唯物主义体系进行了完善,并将其内容归结为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历史观三个部分;斯大林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界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分为辩证法、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部分。在斯大林的关注下,1932年和1934年分别出版的米丁、拉祖莫夫斯基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教科书化,这一体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苏联人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和理解。1938 年斯大林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联共(布) 党史教程》里公开发表后, 苏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及成果发展到了极高的水平。政治变动对苏联哲学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冲击,以致斯大林体系成为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标志性体系。
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其在前苏联“国家哲学”的地位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从普列汉诺夫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带进了苏联,并在理论上进行了阐述到列宁发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从确立“列宁主义”的理论权威地位到以通过政治参与手段将哲学学术争论带入政治斗争的范围,再到利用联共中央文件的方式发表理论著作,从而最终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心的“国家哲学”在苏联确立起来,成为不容置疑的哲学圣经和绝对权威。
二十世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传播、运用、发展最辉煌的时期,正如沃龙佐夫曾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苏联的官方哲学“为现实政治服务的特点表现得相当突出。党的主要领导人的更替, 政治路线甚至政策的每一变化,往往都会影响到哲学的发展。”[3](P.67)前苏联时期的领导者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向苏联人民灌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国家哲学”的意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能体会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绝对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作为前苏联的“国家哲学”期间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客观的讲,苏联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不仅在理论和实践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了更高层次的诠释,而且也取得了世界认同的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续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时期具有较强的阶级属性和政治属性,是在无产阶级取得和巩固政权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使苏联时期的马克思主义逐步走向教条化,把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看作是权威,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看成是意识形态的研究,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分歧看作政党之间的斗争。这种教条主义导致苏联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经常是与政治相提并论,也失去了作为一个学科进行研究的独立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保持其生命力的关键在于理论结合实践,苏联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缺乏实践与批判。在对待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上,把十九 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逐渐出现和形成的西方哲学流派,统统定义为“帝国主义反动派的哲学”和“科学和进步坏透了的敌人”。[4](P.510)认为“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全部哲学决不能成为实践上影响世界的工具, 也不能成为认识的工具”,[4](P.500)从而对一切马非克思主义的哲学,采取了非科学的批判态度和“一概‘骂倒的方法”,[4](P.290)并在二十世纪20年代初将许多杰出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者驱逐出境,禁止与官方意识形态持不同观点的哲学流派存在和发展。这种教条主义也使我们更加深刻的领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时期的绝对权威。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罗斯——哲学流派之一
1991年苏联的解体后,在俄罗斯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俄罗斯哲学和西方哲学三足鼎立的状况,学术研究也由单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转向多元化的俄罗斯哲学领域。几乎每个俄罗斯哲学家都认为在俄罗斯不会出现苏联时期那种一种哲学作为官方哲学的现象。从1991年至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罗斯只是作为一个哲学流派继续存在。
一方面,马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已经降温。当前俄罗斯民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态度主要表现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做科学理论,而是继续把它当做意识形态;第二,以人道主义为基石重建马克思主义;第三,从当前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深入探寻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论价值;第四,认为马克思主义只能作为理论进行研究,没有实践价值;第五,绝对的反对马克思主义。虽然如此,我们仍然看到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罗斯面临着危机。第一,苏联解体后仍有像弗罗洛夫、斯焦宾、梅茹耶夫、丘马科夫、莫姆江等有代表性的、坚定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们的一些理论观点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已经不能与苏联时期的作用相提并论了。而更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改变了立场,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投入到其他哲学研究方向,这就给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造成很大的损失。第二,虽然许多俄罗斯哲学家分析问题时所使用的基本方法仍然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可是在阐述问题时会刻意回避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联系,不再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旗帜。第三,在俄罗斯始终在争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后现代问题仍谈在热议,不过这种讨论呈现出降温趋势,俄罗斯的哲学家更多的是致力于其他哲学问题的研讨。第四,如同弗罗洛夫认为当今俄罗斯哲学界压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这种压制虽然没有形成规定,但已形成了一种社会氛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各种宣传领域不再占有优势甚至受到冷遇,相关媒体、出版部门不播报、不出版带有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节目和著作;在学校和相关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和研究被非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所代替。
另一方面,俄罗斯哲学正在向多元化发展。在俄罗斯由莫斯科大学主办的目的在于确立和推动当代俄罗斯多元化哲学发展的全俄哲学大会就指出,俄罗斯哲学的特点是动态的哲学、具有时代性、是多元的、要与民族相结合。可见,当前俄罗斯哲学领域的重要特点就是趋向多元化。
苏联解体至今,俄罗斯哲学界没有占据统治地位的哲学理论,而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一种态势。在今天的俄罗斯哲学界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在大学的哲学系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关注社会的生存发展问题的政治哲学;寻找“新俄罗斯思想”的历史哲学;关注现实问题的伦理哲学;以俄罗斯宗教哲学、东正教哲学、新宗教运动为研究主题的传统宗教哲学;从哲学角度分析和揭示文化学与历史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传统文化、宗教学、伦理学、西方文化等的相互关系,寻求相关研究方法的文化哲学;研究科学实践和科学理论,探寻科学本质、获得和检验科学知识的方式方法、科学的逻辑结构等关于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科技哲学;关注作为主体的“人”的目的、意识、价值的内在本质的人的哲学。可见俄罗斯哲学已经突破苏联时期哲学的研究范围,力求从哲学角度揭示政治、经济、文化中的社会学问题及其本质的社会哲学;将教育与哲学联姻,从哲学高度探讨教育的教育哲学等。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罗斯的地位已经远远不能和苏联时期被称之为“国家哲学”的绝对领导地位相比较了。作为俄罗斯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丧失了其政治功能,它不再是国家政治大力宣传的唯一理论,不再是学生教科书中哲学课程的唯一教学内容,不再是哲学家们热捧的哲学经典,不再是在社会各个领域能够指挥一切的理论指导,也不再是俄罗斯哲学发展多元化的桎枯。
参考文献:
[1]安启念.俄罗斯向何处去——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
[2]列宁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
[3][俄] B·A·沃龙佐夫.俄罗斯科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J].国外社会科学,2000.
[4]贾泽林.苏联当代哲学(1945-198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