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娟
摘 要:当前我国水质安全不容乐观,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进行水质监测十分必要,如何规范监测过程,控制监测质量是相关部门必须直面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水质监测;质量控制;解决问题
1 水质监测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模式都是粗放型的,以牺牲自然环境换取经济利益,水资源的污染首当其冲。不能及时掌握水质情况,不能有效处理饮水污染,就不能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其危害相当大。前些年出现的“黄浦江浮猪”造成很大的用水恐慌;在我国还有不少的“癌症村”、“怪病村”,经调查发现都和水质污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我国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着力解决水质污染问题,保障用水安全。
水资源质量检测就是针对指定区域对样本水进行采样、化验、分析、总结等工作。在采集数据时要做到科学、公正,只有在数据准确的前提下,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分析,进而才能供职能部门决策。检测过程中,检测计划的制定,检测样本的采集、保存、化验、方法,检测仪器都对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保证每个环节的科学合理和精准度是保证检测质量的关键因素。
2 影响水质监测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因素
1.样品的采集、保存不科学、不规范。采集被测样品是检测工作的第一步,是确保检测科学合理的首要前提。然而实际工作中,采集点的选取不充分,采集过程避重就轻;采集样本少,样本空间小,不符合统计学最基本的要求。采集样品过程中,由于地区偏远,运输颠簸而混入了其他杂质。样品在实验室入库时没有做好防范工作,样品受到实验室环境影响而改变了其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特性。检测部门未能根据检测任务要求,充分考察采样点,草率执行采样计划。检测人员分工不明,现场采样的安全和样品质量得不到保障。
2.检测人员职业素养不高。人是检测工作中的主体,检测人员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检测结果的精准与否。一些检测站的工作人员学历不高,专业水平不够。[2]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检测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升级改造中,而一些检测员由于工作习惯问题,不愿接受新方法,新理念,导致业务水平跟不上来。某些工作量大,检测任务繁重的机构为了加快进度,提高工作速度,在样品采集阶段,使用临时工,然后带回去交给专业人员做技术分析。可想而知这些被采集的样本是不够客观、不够公正、不够反映实际情况的。
3.检测仪器设备的落后和检测环境的简陋。精准的仪器才能够得到精准的数据结果,在我国条件落后地区,仪器设备相当陈旧,且由于资金匮乏,长期使用的仪器损坏而无法修复,仪器出现误差。即使在经济条件相对可以地区,使用的仪器设备虽然种类齐全,但是和最先进的检测技术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例如,目前一些研究机构已经研制出了计算机自动检测系统,只要将被测物放入带有传感器,红外线扫描等检测工具的容器中,计算机就可按照内设程序自动帮助分析,并直接输出结果。但是在我国水质检测机构里推广使用很少。检测环境即实验室工作条件的好坏也是影响检测质量的关键因素。对于某些微生物含量的检测可能需要极其严格的室内环境,无菌、常温这些都需要保证,才能使结果不受外界干扰,然后很多实验室都达不到这些要求。
4.检测方法不够科学,数据分析处理不全面。目前绝大多数实验室采用的是试管+试剂的传统检测方法,由于试管的洁净度不高和试剂的纯度不够精准,往往导致检测结果偏差。实验前没有对仪器进行校验:一些长期未曾使用的仪器,由于年久失修,误差大,而经验不足的检测人员却不进行校验而直接使用。采集样本不够,因而检测不同指标时做不到控制变量,测得结果理论依据也就不够充分。检测过程单一、马虎,有些被测含量很少,单一次检测不能够直接作为结果,应该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重复多次试验,然后取得平均数。还有些实验室在对数据分析时,用低于国家标准的指标来评定结果,显然这样是一种自我放松,自我欺骗。
3 提高水质监测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措施
1.从源头抓起,保证样品的采集,运输,存放不受外界干扰影响。确定了被测地点以后,要进行实地考察,制定出合理的采样计划。[3]哪些水域需要采样,样品多少,采样时水深多少都要详细规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采集样品尽量多,样本空间大,样本丰富能够提高检测的精确性。采集到的样品要密封保存,若有特殊要求,还要存放在恒温箱,要将盛装的容器固定好,避免运输途中发生震荡。样品运回实验室时要根据检测的标准,调整好实验室环境,是否需要常温,是否需要无菌,要按标准执行。
2.提高检测人员的职业素养。加强在职人员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采用科学的检测方法,掌握使用先进的检测仪器。提高招聘门槛,在选择人才时,尽量招录专业知识过硬且动手能力强的人。检测机构要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对工作人员形成学习压力,对于考核不合格者,要批评,再培训,并且扣除相应的奖金等惩处措施;相应对于工作认真、负责、突出者,要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要严肃检测队伍,剔除能力不足的人员和临时工。
3.投入资金力量,改善实验室条件。用水安全直接关乎到人们群众的生命健康,政府有义务投入资金到提高水质质量的相关工作中。长期以来,我国水质监测机构条件差,工作难度大,难以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有了资金的投入,能够改善实验室的条件;升级监测仪器设备,能够提高检测的准确性,降低检测中由于客观因素可能导致的误差。淘汰不能使用的仪器,修复、校验还有价值的仪器。
4.改良检测手段,提高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国外水质监测技术比较先进,我们要虚心向同行学习,可以派出专家组赴外考察学习,了解人家模式,然后将技术带回国内。资历比较老的检测机构要形成自我优势,总结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要探索创新出新方法、手段。要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来提高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利用线性回归方程,算出浓度校验的相关系数、利用校准曲线分析数据走势。结合实际,可以利用计算机程序或者算法辅助处理数据,计算机能够方便地可以将不同数据放在一起比对分析,并能准确地计算出相应数据曲线上某点的各项内涵。
4 总结
综上所述,水质监测是一项极其重要又十分复杂的工作,水质安全是人民群众的生命线。相关部门必须重视起来,从现有问题出发,逐步解决我国水质监测质量不高的现状。要从样品的采集、运输到保存,各个环节严格控制样品的可靠性;要从检测人员队伍入手,提高技术人员整体职业素养;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落后地区实验室环境;要积极采用最先进的检测方法,提高检测精度。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将我国水质监测质量提升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王晓君;姜峰;吕利雪. 浅谈水质监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广州化工,2013,09:179-180.
[2] 石琨. 浅谈水质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措施[J].科技风,2014,10:232、260.
[3] 梁淼. 水质监测中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0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