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郝锐 杨晓萍
摘要: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对某民族院校2007级、2008级、2009级的维吾尔族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维族新生中存在心理问题者比率与存在轻生意念者比率均较高;数据显示,维族新生具有较强的心理咨询的愿望,接近半数的维族新生有心理咨询的愿望;维族新生主要的心理症状为人际关系问题、情绪问题与强迫问题,且不同出生年代的维族新生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症状特点。
关键词:维吾尔族;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75:B8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3-0097-0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高等院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随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逐步深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入研究者的视野。维吾尔族(以下简称维族)大学生,由于他们具有坚定的民族信仰,与汉族明显不同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鲜明的民族特性,一直是研究者青睐的研究对象。学者们在揭示维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社会适应等方面做了诸多有益的探索,本文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对维族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出分析,并试图揭示3年来维族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变化的趋势。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数据来自某民族高校2007-2009年入学新生心理健康普查资料。在当年新生入学一个月之后,对所有新生进行施测,并建立数据库,本研究选取当年的维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计275人,其中男生108人(39.3%),女生167人(60.7%),2007级学生79人(28.7%),2008级学生110人(40.0%),2009级学生86人(31.3%)。
(二)研究方法
采用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应用心理发展中心提供的心理软件进行在线测试,以班级为单位对新生进行分批测试,现场由专业心理测量教师进行指导施测。学生填写完毕后在电脑上提交问卷,由心理教师将每位学生数据导出,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由于其题量少、筛选效果好等特征,被广泛应用于高校心理普查工作中。本研究亦将学生UPI测试结果作为其心理健康程度的反映指标,对275名维族大学生的UPI测试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根据UPI问卷的评分标准,可以将学生按照其心理健康程度分成三类。第一类学生,也称明显具有心理问题者,只要满足下列任意情况者,即划分为该类。总分大于等于25;第25题做肯定回答者;辅助题得分大于等于2;要求心理咨询者。第二类学生,可能存在心理问题者,评判标准为:总分在20-25分之间;第8、16、26题中有一题做肯定回答者;或辅助题得分等于1者。第三类学生为心理健康者,不属于第一类、第二类学生者即为第三类学生。
二、结果
(一)三届维族新生筛选率的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在2007-2009年入学的维族大学生中,一类学生的筛选率在32.7%-41.8%之间,经计算,该校全体新生一类学生的筛查率在23.8%-25%之间,可以看出,维族新生一类学生的筛查率要明显高于全体学生。另外,与其他研究中接近10%的一类学生筛查率相比,维族学生中具有心理问题者比率亦偏高。
(二)三届维族新生自杀倾向的比较
经计算,该校全体新生存在轻生意念学生的比率为4.7%-6.0%之间,可以看出,维族新生存在轻生意念的学生比率远远高于全体新生,且经过卡方检验,三届维族新生在该题目的选择率上并无显著差异,这表示,维族新生中存在轻生意念的学生人数基本保持稳定,且总体高于其他民族新生。
(三)三届维族新生关键题目的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三届维族新生在关键题目的选择率上未显示出明显的规律。这说明,三届维族新生的家庭背景、当前心理状况及对心理咨询的认知基本同质。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仅有极少数人接受过心理咨询或治疗,但是每届维族新生都有接近四分之一的人认为自己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而同时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有“心理咨询的愿望”。
(四)三届维族新生主要心理症状的比较
笔者分别对三届维族新生在单个题目上选择率超过30%的项目做了归类与排序,具体情况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首先,2007、2008级维族新生在选择率超过30%的题目中均有19项,而2009级维族新生选择率超过30%的项目有27项,这说明,2009级学生的心理症状表现更为多样化,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更多。其次,在对三届新生选择率超过30%的题目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对维族新生来说,主要的心理困扰来自以下方面,一是强迫症状,如“对脏很在乎”“对任何事不反复确认就不放心”“有些摆托不了的毫无意义的想法”等;二是人际关系问题,“在乎别人的视线”“总注意周围的人”“容易被人误解”等;三是情绪问题,“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思想不集中”“情绪易被破坏”“情绪起伏过大”等。可以看出,虽然三届新生在具体项目的排序上略有差异,但综合来看,维族新生仍以上述三类心理问题为主。第三,从三届新生在各个题目选择率的排序来看,可以发现,虽然三届维族新生的主要心理症状基本相似,但每届新生的具体表现还是显示出一定的差异。从相同点来看,三届维族新生在7、22、38、53、57、58等题目上的排序相似,这说明,这几个题目集中反映了维族学生最普遍的心理困扰,即父母期望高、缺乏自信心、在乎周围的人的看法等。从相异点来看,三届维族学生在某些题目上的排序差异极大,如与2007级维族新生相比,2008级维族新生在与强迫症状相关的题目的选择上显示出更高的频率,2009级维族新生则表现出对人际交往方面更多的困扰,且一些躯体类的问题也更多。
三、讨论
(一)维族新生存在心理问题者比例较高
本研究通过大学生人格问卷,对三届维族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筛查。结果发现,维族新生中一类学生的比例远远高于已有研究所报告的结果,亦高于本校其他民族新生的筛选比例。从表1可以看出,三届维族新生中一类学生比例在32.7%-41.8%之间,而据此前的相关研究报告,绝大多数普通院校一类学生的筛选比例在10%左右,亦有少数研究显示该比率可以达到14%-17%,但高于20%的筛查比率已属少见。在本研究中,笔者计算了除维族新生外的其他学生的筛查比率,发现一类学生的筛查率在23.8%-25%之间,虽然该比率仍然高于绝大多数院校的10%,但已经要大大低于维族新生的筛选率。这样的结果给我们以启示,相对其他院校而言,民族院校存在心理问题者的新生比例较高,而在民族院校,维族新生心理存在问题者在新生中的比例更高。那么,什么原因导致维族新生有如此高比例的心理问题呢?笔者认为,一来与民族院校这一客观环境有关。众所周知,民族院校有着特殊的“校情”,最大特色就是学生民族成分多样化。这往往伴随着学生家庭背景、受教育水平之间的巨大差异,此外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信仰、生活方式,这些差异性势必使民族院校的学生面临着比普通院校学生更困难的适应难题,因此,民族院校的学生具有更多的心理困扰也不足为奇。而维族学生作为各民族学生中极具特色的一类,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及坚定的信仰,甚至在外表上就与其他民族的学生区别开来,这样的独特性是其他民族学生所不具备的,这样就造成了许多维族学生喜欢“扎堆”、喜欢与本民族学生交往的局面,这样的局面不利于维族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第二,维族学生较高的一类学生筛选率与题目表述有关。姜伏莲(2004)曾对大学生人格问卷的新旧版本的题目表述做了分析,认为含糊的词语表述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选择。在本研究中,由于研究条件所限,使用的是UPI的旧版本,在语言表述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筛查比率。例如,以选择率较高的第53题“对脏很在乎”而言,这样的表述就会造成不同的理解,含义也比较模糊,如果改为新版本中的“对脏过分敏感”,则其所表达的含义要准确得多,鉴别力也会更好。第三,与维族学生对汉字的理解有关。维族学生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在民族院校中,许多维族学生的汉语并不精通,有的学生甚至存在“听得懂、认不得”的现象。而对多数维族学生来说,要理解一句汉语所表达的真正含义,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根据对施测的专业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在现场测试中,维族学生的答题速度往往是最慢的,且他们经常会就某一字词的含义提出疑问,在老师的解释下才能理解整句话的意思。例如,在测试过程中,“杞人忧天”“想轻生”这样的词汇就被许多维族学生提问。这一现象说明,使用汉语对维族新生进行测试,其效度还需进一步的考证。
(二)维族新生存在轻生意念者比例较高,有咨询愿望者比例较高
与普通院校不足3%的存在轻生意念者相比,本研究中维族新生存在轻生意念者的比例超过了20%,如此巨大的差异给我们以警示,校方需密切关注维族新生的自杀意念。此外,通过关键题目的分析发现,三届维族新生的家庭背景、当前心理状况及对自身健康和心理咨询的认知是比较稳定的。表3的数据显示,有接近半数的维族新生有心理咨询的愿望,但在实际的心理咨询工作中,维族学生的咨询人数却并未显示出如此高的比例,相反,走进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的维族学生仅为极少数。这一方面说明维族学生内心对心理咨询具有强烈需求,另一方面也说明,维族学生在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方面亦存在一定的顾虑,这是否与维族学生固定的人际交往模式与交往圈有关,亦或是与其宗教信仰有关,则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三)维族新生主要心理症状为人际关系问题、情绪问题与强迫症状,且心理症状出现逐渐多样化的趋势
笔者分别分析了三届维族新生在大学生人格问卷各个题目的选择率,并根据选择率的高低进行排序,以此来分析每届维族新生最主要的心理症状表现。与其他研究相比,维族新生与普通院校新生所表现出的心理症状相似,主要是人际关系、情绪以及强迫方面的困扰。这说明,对大学新生而言,适应问题仍是其入学之后的主要困扰,多数学生比较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关心自己各方面的表现,并伴随着一定的紧张情绪。另一方面,维族新生的心理症状显示出自身的特点,在表4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趋势,2009级新生比2007、2008级新生存在更多的心理症状(选择率高于30%的题目有27项之多),且更多地表现为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综合来看2009级新生选择率排在前十位的题目,发现与其他两级学生相比,2009级新生更多地关心对自身性格与人际关系方面的认知,这表明,2009级维族新生更多地关注自我的发展而非其他。通过年龄统计发现,2009级维族新生大多为“90后”,2007级学生为80末,2008级学生则介于两者之间。可以看出,三届学生的心理症状还是有所差异的。相比较而言,2007级维族新生与普通院校新生的心理症状存在更多的相似性,而2008级维族新生则表现出更多的强迫特征,2009级学生则表现出更多对自我的反省,且心理症状的表现也更加多元化。这些特征与不同出生年代学生的人格特征相吻合。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新生的出生年代范围,通过在更大范围内比较不同出生年代学生的心理症状特点以期获得更为准确的结论。
四、结论
首先,民族院校维族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存在心理问题者比率与存在轻生意念者比率均较高。其次,维族新生具有较强的心理咨询的愿望,但在实践中却存在很大顾虑。最后,维族新生主要的心理症状为人际关系问题、情绪问题与强迫问题,且不同出生年代的维族新生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症状特点。
(责任编辑:侯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