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提高自评积极性

2015-05-12 07:10:07王丽刘静怡
科教导刊 2015年5期

王丽 刘静怡

摘 要 针对我国当前学生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即要求既要让学生作为评价者参与评价过程,重视学生自我评价。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为评价主体的学生却没有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分析了学生自评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并提供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学生自我评价 自评积极性 师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2.082

Guide Students' Self-evaluation and Improve Self-assessment Initiative

WANG Li[1], LIU Jingyi[2]

([1]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 Kunming, Yunnan 650106;

[2] College of Educatio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Abstract The current single situation of student evaluation,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Trial)" proposed to achieve the "evaluation of the main diversification", which requires both allow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evaluation process as evaluators, emphasis on student self-evaluation. However, in actual operation, as an evaluation of the student body did not show a highly motivat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is situation for student self-assessment are not enthusiastic, and provides corresponding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ement.

Key words student self-evaluation; self-assessment initiative; normal evaluation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育评价的核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新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发展性学生评价是当代课程改革倡导和传播的学生评价新模式。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发展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发展性教育评价强调将学生自我评价纳入到评价体系之中。

1 学生自我评价的涵义

学生自我评价是基于事先设定的标准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定性评价。①对这一定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1)学生自我评价是一种“定性评价”。即自我评价不是仅仅给出一个分数的定量评价。它关注的不是分数,而是学生能从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成功之处,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2)学生自我评价是一种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许多学者将自我评价仅仅定义为对学习结果的评价。然而自评同样发生在学生监控自己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会使用事先制定的标准去判断自己的学习活动是否符合要求,并会作出适当的调整。(3)学生自我评价需要事先制定好评价标准。清晰明确的标准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更全面地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标准的制定有三种方式:一是由教师制定标准;二是由师生共同商定标准;三是由学生自定标准。②

2 学生自我评价的意义

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中的自我调节是最重要的,其核心就是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自我评价是元认知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1)学生自我评价是促进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学生只有成为一个积极的自我评价者,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齐默尔曼将自主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即计划阶段、行为或意志控制阶段和自我反思阶段。而自我评价即为自我反思中的重要一环。自我评价是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判断自己是否完成了预期的学习目标,学生能够根据评价结果改进和制定接下来的学习目标,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自主学习。

(2)学生自我评价能够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传统的学生评价往往以教师为评价主体,评价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一些外显行为作出的外在判断,无法关注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而学生自我评价能够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部发展情况,有利于教师不仅从学生的外部表现,而且从学生的内部发展情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了解学生,同时能够反思自己对学生的评价,从而更好地监控和指导学生的发展过程。

3 当前我国学生评价现状

当前我国的学生评价仍是以学校、教师等管理者作为评价主体,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消极的被评价者的地位。随着新课程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不少学者对学生自我评价的相关问题作了研究,部分学校也在课堂评价中加入了学生自我评价的环节,然而总体来说,学生的自我评价仍只在很小的范围里使用,并且使用情况也不理想。总体表现作为评价主体的学生并没有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

4 学生自我评价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4.1 教师的重视度不够

大部分教师没有清晰的认识到自我评价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仍以自己的外部评价为主,给予很少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且往往只是让学生简单的用百分制或十分制作出评判,流于形式。教师没有足够的重视,学生更是无法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价值,自然失去了自我评价的积极性。

4.2 没有清晰明确的自我评价标准

目前的自我评价基本上是让学生对自己完成的学习任务给予一个口头分数的定量评价,且分数也不是基于清晰明确评价标准上,评价过于主观,且随意性较强。这样的自我评价无法全面、有效反映出学生在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学生无法从自我评价中获得成效。

4.3 学生没有获得及时的反馈

反馈是评价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教育性评价》中指出:“反馈不只是有用的。它是每个完整学习中的一个核心部分。”③反馈能够让被评价者得到具体的信息,能够评价结果以及从相应的描述中得到启发。而自我评价由于评价主体(学生)自身认知的局限性以及自我评价本身的主观性,评价存在片面性且不一定完全正确,因此自我评价结束后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反馈让学生了解评价是否全面客观正确,即获得一个“评价的评价”。这样的反馈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自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形成。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反馈的环节,学生陈述的结束就意味着自我评价的结束,学生既无法了解到自我评价是否合理且没有依据自我评价结果改进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4.4 获得成效耗时较长

有效的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成绩。但是有效的自我评价是建立在良好的自评能力基础上的,而学生自评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反复的实际操作练习中慢慢得到提高,除此之外,自我评价对提升学业成绩的积极影响也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一个耗时较长的过程。

5 改进学生自我评价的建议

5.1 制定清晰明确的评价标准

在让学生自评之前,应该事先制定一套评价标准,让学生了解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评价,这样能使得自评结果更加全面,便于学生通过自评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更具针对性。

而学生自我评价标准的制定应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商定,学生是自我评价的主体,自评标准的设定应该从学生的角度的出发,让学生参与到自评标准的制定中,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我评价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让自评标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以及内化。而自评标准的制定需要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而有所区别。(1)根据评价方式的不同:如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的口头自评的标准应该设计得简单笼统一些,便于课堂操作。而课后进行的单元小结式的笔头自评标准应该设计得细致一些。(2)根据评价内容的不同,主要是指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5.2 教师进行示范评价

示范是教师指导学生所采用的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示范评价是教师给予学生一个成功的样本,再让学生参照样本评价自己。为了使这种方式更有效,样本应该在学生进行学习任务之前呈现给学生,这样能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任务完成时应该达到的水平,有利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参照样本有效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成功的样本同样应该建立在师生共同商议的基础之上,教师呈现一个成功样本,对照事先制定的评价标准,师生共同探讨该样本的成功之处在哪里。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后应该达到的水平。在学习任务完成后就能通过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目前的水平和应该达到的水平的差距。从而反思自己以后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改进和提高。

5.3 教师对学生的自我评价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

由于学生自我评价存在片面性且不一定完全正确,需要教师给予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评价的成功和不足,对自己有一个更加客观公正的认识。笔者认为,教师反馈需要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

(1)及时性。反馈要及时,尤其是针对口头自我评价的反馈,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口头评价的记忆往往是暂时性的,如果反馈不及时,教师和学生可能都已经遗忘了自我评价的内容,那么这样的反馈无疑是无效的。所以,反馈要及时,让学生及时了解自我评价存在的不足,调节对自己的认识,有利于接下来学习计划的制定。

(2)有效性。教师的反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笼统的建议、批评或表扬上,这样的反馈是无效的,因为学生并不能从教师的反馈中获得具体有用的信息。因此,教师的反馈应该是具体且具有针对性的。学生的自我评价本身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所以教师的反馈也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予以反馈。

(3)激励性。学生的自我评价往往会着重关注自己的不足,较少关注自己的优点。有时候甚至会把自己批评得一无是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给予学生反馈时要以激励为主,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独特的闪光点,从而树立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除此之外,教师的反馈应该是和学生的一种平等交流,而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指出学生的不足。因为,只有平等的交流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接受教师提出的意见,并且愿意根据教师的建议作出改进。否则学生无视教师的反馈,这样的反馈同样无法获得成效。

5.4 将学生自我评價与档案袋评价相结合

自我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建立在长期有效的自评基础上,因此可以将学生的自我评价以档案袋的形式保存下来,记录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Ernesto Panadero和 Jes鷖 Alonso-Tapia④指出让学生重新回顾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评能力。教师可以定期组织(每单元组织一次,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进行笔头自评。具体步骤如下:(1)让学生根据事先制定好的标准填写自我评价表;(2)教师针对学生的自评填写教师反馈表;(3)要求学生根据自评以及教师反馈填写学习计划表,即制定接下来的学习计划。 (下转第177页)(上接第172页)

最后,将学生的自我评价表、教师反馈表和学习计划表各复印一份,原材料保存在学生自评档案袋中,一份交由学生自己保管,便于学生能够随时根据这三份材料监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及时调整学习行为。

在下一个阶段的自评环节再让学生根据上一个阶段的自评和计划反思这段时间的学习,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制定进一步的计划。如此循环往复,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同时教师在此环节中可以加入适当的强化,如针对学生的自我评价设立几个奖项,如“自评之星”等,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评的积极性。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自我反思与自我调节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给予学生充分的自评的机会,运用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评,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不断收获成长与进步。

注释

① Panadero, E. (2011). Instructional help for self-assessment and self-regulation: 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of self-assessment scripts vs. rubrics .Ph.D. dissertation.

② Panadero, Ernesto Jes鷖 Alonso-Tapia:Self-assessme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nnotations. When it Happens, How is it Acquired and what to do to Develop it in our Students.[J]Electronic Journal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13(11).

③ [美]Grant Wiggins.教育性评价[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④ Panadero, Ernesto Jes鷖 Alonso-Tapia:Self-assessme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nnotations. When it Happens, How is it Acquired and what to do to Develop it in our Students[J].Electronic Journal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