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燕,马金萍,宋德荣*(.毕节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毕节 55700;.毕节地区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贵州毕节 55700)
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及青干草饲喂贵州黑马羊效果试验
姚燕1,马金萍2,宋德荣2*
(1.毕节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毕节551700;2.毕节地区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贵州毕节551700)
摘要:青贮饲料因其成本低、操作简便、利用率高而受到广大小规模养殖户的青睐。试验结合毕节市养殖现状,进行玉米秸秆青贮饲料饲喂贵州黑马羊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饲喂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贵州黑马羊其采食量、日增重、饲料利用率均比饲喂干玉米秸秆的羊只提高了23.08%、73.29%、41.05%,且差异显著(P<0.05),青贮饲料与优质青干草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青贮饲料的经济效益极显著高于饲喂干玉米秸秆(P<0.01),显著高于饲喂青干草(P<0.05)。
关键词:玉米秸秆;青贮;贵州黑马羊
贵州黑马羊是从贵州黑山羊中分化出的一群无角个体,生活在毕节高寒山区,产区地形破碎,山高坡陡,切割纵深,海拔多在1 400~2 000 m,相对湿度约80%,年均气温10.5~13.4℃,无霜期209~245 d,降水量800 mm,属湿润气候暖温带地区。产区草山草坡、灌木草丛资源丰富,多为传统放牧,管理简单。黑马羊具有耐粗饲料、抗寒耐湿、早熟易肥、皮薄骨细、肉质优美等特点,已显示出优良的种质特性,但总体生产性能还有待提高[ 1-2 ]。玉米秸秆青贮是利用青绿饲料中存在的乳酸菌,在厌氧条件下对饲料进行发酵,使饲料中的部分糖源转变为乳酸,使青贮料的pH<4.2,以抑制其他好氧微生物(如霉菌、腐败菌等)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长期贮存青贮饲料的目的。毕节市属于高寒山区,冬季饲草饲料资源短缺,玉米作为该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种植面较大,而玉米秸秆利用率较低。因此,开展玉米秸秆青贮不仅可作为牲畜的优质饲料,缓解冬季养畜饲料紧缺,还可减少资源浪费,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从而成为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有效途径之一。
1.1试验材料
1.1.1玉米秸秆青贮料
玉米成熟收割后,将玉米秸秆铡成1~3 cm长的草节,加水至原料含水量达60%~70%,拌匀压实密封于水泥窖中,装贮原料时用滚筒等反复压实,然后再装1层,直至装满。青贮时要特别注意四周及拐角,边填边踩实,窖装满后,经40~45 d,启封检查合格后,方可饲喂。合格青贮料呈黄绿色,气味为酒香味。
1.1.2青干草
适时刈割后的紫花苜蓿及黑麦草在原地干燥地段摊开曝晒,经常加以翻动,待水分降至40%~50%时,用手工搂成松散的草垄可集成0.5~1.0 m高的草堆,保持草堆的松散通风,把牧草自下而上逐渐堆放或打成15 cm小捆,草的顶端朝里,并避免与地面接触吸潮,草层厚度<70~80 cm。由于草架中部空虚,空气可以流通加快牧草水分散失,提高牧草的干燥速度,水分<17%即可贮藏。
1.1.3干玉米秸秆
玉米成熟收割后,立即收割玉米秸秆,将玉米秸秆铡成1~3 cm长后晒干。
1.2试验动物
选取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3月龄断奶贵州黑马羊45只。试验前完成羊四联苗、口蹄疫苗和羊痘苗的免疫注射,驱除体内外寄生虫,进行体重一致性测定,并剔除体重过大和过小者,编号后随机分组,然后进入试验期。
1.3试验设计
将3月龄断奶贵州黑马羊4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羊。按以下精粗料搭配饲喂,对照组:干玉米秸秆+精料;试验Ⅰ组:青贮玉米秸秆+精料;试验Ⅱ组:青干草+精料。粗饲料自由采食,每日饲喂3次,并分别称量每日实际饲喂量和剩余量。其他饲养管理条件相同,饲喂时先粗后精,精料0.3 kg·d-1·只-1,精料组成:玉米60%、麦麸13.5%、菜籽粕15%、豆粕10%、食盐0.5%、肉羊育肥预混料1%。预试期10 d,试验期30 d。
1.4饲养管理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口腔溃疡采用双黄连口服液联合盐酸雷尼替丁胶囊能够显著提升疗效,促进患者症状更快速地改善,同时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6]。
试验羊均饲养在同一栋羊舍内,每组一栏,专人管理。饲草料分组同槽饲喂,3次·d-1。每组试验羊自由饮水、自由活动。每天打扫舍内外卫生,每10 d消毒1次羊舍及用具,保持舍内干燥通风。
1.5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采用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
2.1采食量
各组羊的粗饲料采食量见表1。
表1 各组羊的粗饲料采食量
由表1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的采食量增加了23.08%,试验Ⅱ组的采食量增加15.38%,且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Ⅱ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玉米秸秆青贮后,呈黄绿或黄褐色,手感柔软,湿润且有芳香的酒糟味,极大地改善了其适口性,从而使肉羊更喜采食[ 3 ]。
2.2日增重
各组羊增重效果见表2。
表2 各组羊增重效果比较
2.3饲料利用率
各组羊饲料利用率见表3。
表3 各组羊饲料利用率比较
由表3可知,3组的精料品质和采食条件都相同,但粗饲料采食量和日增重不同,饲料利用率也不相同。试验Ⅰ、Ⅱ组的精、粗饲料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试验Ⅰ、Ⅱ组饲料利用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青贮后的玉米秸秆可有效降低纤维素含量、改善适口性、平衡营养、提高利用率,起到降低饲料消耗、节约饲料成本、提高增重效果的作用[ 4 ]。
2.4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对比见表4。
表4 各组羊经济效益比较
由表4可知,在30 d的试验期内,试验Ⅰ组肉羊只均盈利比对照组多68.14元,提高90.98%,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Ⅱ组肉羊只均盈利比对照组多48.61元,提高64.91%,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Ⅰ组肉羊只均盈利比试验Ⅱ组多19.53元,提高15.81%,差异显著(P<0.05)。青贮料与优质青干草的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差别不大。
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干玉米秸秆)相比,试验Ⅰ组(青贮玉米秸秆)和试验Ⅱ组(青干草)在杂种肉羊的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等方面的差异均显著(P<0.05),在只均增重和日均增重等方面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Ⅰ、Ⅱ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尽管试验Ⅰ、Ⅱ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是试验Ⅰ组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 0.05)。综合考虑贵州黑马羊采食量、增重效果、饲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等因素,饲喂青贮玉米秸秆可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饲养价值,且青贮技术具
有成本低、操作简单、贮存地点及贮量不受限制、易密封、不易霉变、取喂方便等优点[ 5 ]。
依据毕节市实际养殖现状,玉米秸秆青贮技术可在散养农户和小型养殖场进行示范推广。
[参考文献]
[ 1 ]宋德荣,彭华,周礼扬,等.毕节无角黑山羊调查[J].贵州畜牧兽医, 2007, 31(2): 9-10.
[ 2 ]宋德荣,王嘉福,周大荣,等.贵州黑马羊新品种培育[J].江苏农业科学, 2013, 41(6): 163-165.
[ 3 ]杨丽瑰,王霞,魏钊.玉米秸秆青贮饲喂育肥羊的效果试验分析[J].甘肃畜牧兽医, 2009, 39(1): 14-15.
[ 4 ]黄玉富.全株玉米青贮饲喂杂种肉羊效果观察[J].养殖与饲料, 2013(2): 12-13
[ 5 ]秦留德,张宏武,陈小平.饲料袋装青贮技术[J].云南农业, 2006 (9): 23.
Experiment of Corn Stalk Silage and Hay Feeding Guizhou Black Sheep
YAO Yan1, MA Jinping2, SONG Derong2*
(1. Bijie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Bijie 551700, Guizhou China; 2. Bijie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Bijie 551700, Guizhou China)
Abstract:For its low cost, easy operation, high utilization, silage was accepted by the majority of small-scale farmers. Altogether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ocal farming, the experiment of corn stalk silage feeding guizhou black sheep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eed intake, average daily weight gain and feed utilization of guizhou black sheep feeding silage corn stalk increased than sheep feeding the dry corn stalk by 23.08%, 73.29%, 73.29%, and it ha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silag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high quality green hay(P>0.05).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feeding silage was ver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eeding the dry corn stalk (P<0.01),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eeding green hay(P<0.05).
Key words:corn stalk; silage; Guizhou black sheep
*通讯作者:研究员。
作者简介:姚燕(1968-),女,贵州毕节人,兽医师,主要从事临床兽医研究。
基金项目:贵州省2011年度农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黔科合NY字[2011]3064号);毕节市科技计划项目(毕科合字[2012]23号、[2014]07号);毕节试验区肉羊产业发展研究人才团队(毕人领办通[2013]7号)。
收稿日期:2015-02-02
中图分类号:S8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084(2015)03-0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