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燕红
摘要:人本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自主性的尊重,将情感作为学习的最根本动力,并且将人的发展与社会等密切联系起来,突出人性向善。大学生思政教育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指导思想上,充分体现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实现思政教育的创新,更好的落实思政教育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 人本主义理念; 大学生; 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4-0045-02
一、人本主义理念
人本主义理念来源于西方现代化强调工具化和个人主义的反思,在后现代背景下对“以人为本”的理论的探索。理论基础主要从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出发,衍生出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主张人性向善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最核心的观点就是主张人性向善,将人的价值充分重视起来,发挥人的潜能进行教育,人类的天赋是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学习过程中,人的学习动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动机就像一颗种子,在长成大树前就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内在发展潜力。人的学习动机也是成长与发展的原动力,所以在现代教育中必须要发掘人的潜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人的不断进步。
(二)强调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教学理念的教学目标,从人性观出发,发展人的创造力形成人的个性实现。人本主义中强调人性是有建设性的,传统教学中的“灌输”思想和“控制”思想显然是不合理的,人本主义教学理念追求自由的、自主的学习。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就是要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发展创造力,并主动实现自我。自我实现要对经验逐步开放,让自己的学习生活时刻保持充实的状态,相信自己,自由而自主的发展和创造。
(三)情感是主要的教学动力
人本主义教学理念认为情感因素是认识发展的必要条件,情感不仅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在构筑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时,更培养了人在自我实现过程中的重要价值。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形成了以情感协调活动为核心,把情感作为各项教育活动基本动力的教学体系模式。
(四)更加重视有意义的学习
人本主义教学理念认为学习的意义,就是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获取的知识或获取的过程产生个体的影响,也就是说学习的意义要将知识等全面的渗入个性发展和个体行动中去。因此,人本主义教学理念更加重视学生对学习的主动选择,教学内容也都按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进行选择,尽量少的干预学生的自由发展。
(五)学生为中心的无结构教学
人本主义教学理念相比较于结构教学,更关注教学中人际关系的价值。师生关系上,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将教师主要归为班级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单纯的“教授”者,既然作为班级活动的参与者,也就突出了“促进者”的作用,要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相关的学习材料,解决学生的疑问等,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了更好的突出教育活动中学生发展重要性,教师对学生应当更加真诚,对学生的问题和学习情况给予更多的理解,对学生的思想要采取包容和接受的态度,让学生在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实现自我的发展。无结构的教学关系,就是让学生决定自己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从根本上讲就是让学生实现自我教学。
二、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人本主义理念的借鉴与体现
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相伴而生,教育落实以人为本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我国教育事业在落实以人为本的过程中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科学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与教学实践的关系。人本主义教学理念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对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的积极探索。
(一)关于人性观的体现
上文说到人本主义主张人性向善,在教育中也总是应当相信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方式处理自身的学习。人具有一定的自我实现能力,这种自我实现需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中,忽视学生自我发展和潜能价值的观点,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从主观层面发挥创造性,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实现对人性观点的回归。所以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正确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抽象,理论性强,诸多内容对于学生学习起来觉得脱离现实,学生很容易因为课程内容枯燥难懂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思政教育对于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接受这些知识,从人性观点出发必须要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体现人本主义教学理念,教师要从根本上相信学生充分具备掌握知识的能力,为学生营造合适的学习氛围,就能将学生学习潜能激发出来。作为受教育的学生,其内在都包含自我实现的愿望,以及获取丰富知识的愿望,在此基础上开展思政教育将更有利于取得教育的成功。为此,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并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理论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认识到通过学习思政理论课程,了解国家和社会对他们思想政治素质的希冀,让学生能够在步入社会后更好的适应社会和建设社会,突出学生社会人才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多用“我相信你可以…”“我尊重你对…的看法”等鼓励性包容性的语句,以宽容和鼓励的态度让学生获取主动应对困难的动力。
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基础是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在人性观方面也有需要发展的地方,我们还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对其进行综合讨论。唯物历史观认为所有的人在社会关系中都是社会和历史的存在,也规定着人的本质内涵。人的全面发展贯穿社会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一定离不开社会条件,抽象的讨论人的发展是不实际的,就像马克思曾经说过“个人的全面性不是设想的全面性,而是观念关系的全面性。”
因此,我们在进行大学生思政理论教学是,抽象的理论到理论显然是脱离实际的,学生也觉得非常陌生,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才能让思政理论更有实际意义,让学生不只是实现理论上的全面性发展。注重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和感受思政理论的现实意义,需要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只局限于课堂教学,更关键的在于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思想政治理论。
(二)关于教学目标的体现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提出要培养能够自我实现的人,这一教学目标是社会发展需要的直接体现,人的发展要有创造力并能将个人能力实现,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未来进入社会的必备条件。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这一观点极大的丰富了现代教育的目标了理论,很好的调整了人的重要性与社会重要性的关系。所以在大学生思政理论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发展观念,主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体现人生价值。
以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作为大学生思政理论教学的教学理论参考,如果过分强调个人创造力和自我实现,很有可能会出现个人凌驾于团体法则的问题,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不利于学生自身价值的发挥。个人只有在绝对服从国家法律制度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提出了,革命是在物质利益基础上产生的,只讲牺牲那就是唯心论。所以说我们在人本主义理念之上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目标时,既要主张提倡学生的创造力和自我实现,还要强调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让学生自由的实现自身价值。
(三)关于教学活动的体现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的情感,以情感合理的处理学生的人际关系,从行为主义出发控制和塑造学生的不同行为,与认知理论相结合强调知识的结构化,用发现的方法促进学生的有向发展。教师的态度以及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对学生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真正促进学生实现学习意义的往往是师生之间的某种品质,这种影响在大学生思政理论教学中尤为重要。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真诚的对待学生,学生可能对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产生困惑,此时教师不应回避或者不加引导的予以否认等,教师要发挥教学指导者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和说明,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给学生肯定的回答在情感上更容易与学生产生良好的关系,也是开启学生求知欲望的关键,能够通过情感的影响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
相反的,如果过分的强调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学生会产生情感主义偏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还处在一个社会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学生的所想所为还需要教师通过实际行动进行引导和培养,而情感主义的偏向会使得教师根据学生的思想和体验而转移,忽略了明确的理论指导,有可能对学生产生误导或者形成错误的观念,这不利于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对社会现实的正确理解。
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理论教学以情感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可信的,但于此同时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要保持教育的原则性和严肃性,强调思政教育的社会理想的同时注重社会现实问题,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学生对社会和公民的思想素质产生正确的认识,以此来更好的适应实际社会的需要。
(四)关于教学内容指导思想的体现
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方面主张学习的意义和学习的实践,这对传统教育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有良好的改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现代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只把认知学习作为重点,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就足以让学生学的很好。实际上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关键在于知识对于学生是否有实际意义,这也是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要素。一般来说学生发现学习的知识与自身的某种目的有关时,学习的意义比较突出,学习兴趣也明显高涨起来,但同时知识的意义并不完全是课程中教师所赋予的。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教师应当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指导学生发现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对于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以及个人生活经验精密的结合起来,尽可能的让学生在实际条件中理解思政理论。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的组织,要突出综合性,把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学习经验考虑进去,这样更容易让学生发现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意义。
三、总结
综上所述,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相信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发展潜力,以激励学生发挥内在学习动力形成健康人格为目标,建立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的意义,一切为了学生考虑,综合实现以人的发展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余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双向驱动模式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
[2]范彦,金鑫.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3]成立,王立仁.人本观照下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育人模式的构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4]贺武华,廖明岚.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实践的合理限度[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