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遗产原真性的研究综述

2015-05-11 10:56娄甜田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客观主义真性存在主义

娄甜田

内容摘要: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遗产原真性逐渐成为旅游学术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国外关于遗产原真性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客观主义、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存在主义原真性。而国内则主要偏重微观方面。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研究成果,希望对今后遗产原真性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遗产原真性;研究综述

随着旅游业在世界各地开始兴盛,遗产原真性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内容。原真性最初来自希腊语,之后被借用到哲学领域的人类存在主义的研究中。旅游业中的原真性研究缘起于西方社会学家着眼于旅游业给地方文化带来的冲击。1973 年,麦肯莱尔在《舞台的原真性》一文中首次将原真性这一概念引入旅游研究中,此后对原真性的讨论成为研究热点。

三、遗产原真性国内外硏究综述

(一)国外遗产原真性研究综述

通过对西方学者对“原真性”的研究进行总结,发现其在理论层面研究内容较多。一般来说国外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客观主义、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存在主义原真性。

1. 客观主义原真性

所谓客观主义原真性,即主要从专家的客观标准角度看待旅游吸引物的原真性,其中代表学者为柏斯汀和麦肯莱尔。柏斯汀认同古代的精英旅游,他认为旅游应坚持原初的真实,他认为现代的游客只是一群喜欢在安全的环境下体验一种陌生感觉的文化看客。

麦肯莱尔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现代生活的不真实。麦肯莱尔提出“舞台的原真性”理论,而旅游业却只提供给游客的只是一种舞台假相。可见,麦克莱尔对于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带有悲观色彩。

2. 建构主义原真性

建构的遗产原真性观点的出现是由于学者们的关注焦点逐渐向旅游者主观体验过渡而发展出的。在科恩率先提出的“舞台猜疑”模式中,他指出了旅游客体的真实与旅游者主观感知“客体是否真实”之间的根本区别。赛拉蒙通过对具有墨西哥特色的乡村旅舍的调研,指出真实的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建构主义者将原真性认为是社会对可观测到的事物构建的解释,比之客观主义原真性更多了一些思辨的成分,进一步拓宽了旅游研究的视角。建构主义者认为,商品化与文化原真性并非完全对立,它不一定会破坏文化的原真性。

3. 后现代主义原真性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特点之一就是表现出强烈的怀疑主义和反本质主义倾向。后现代主义者最显著的特点即认为模拟是真实的存在,比真实更加完美,完全将“真”与“假”的界限抹杀。鲍德里亚就是后现代主义原真性的杰出代表,他关于迪斯尼乐园等主题公园的研究说明了其超真实理论,认为仿真和虚像所达到的境界就是完美。

总之,后现代主义原真性所强调的是创造“原真性”的技术,认为旅游产品整体的艺术性更值得重视,这点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后现代主义原真性却完全抛弃了原真性,推崇人造景观,这存在一定局限性。

4. 存在主义原真性

存在主义的原真性将存在主义哲学的相关理论与旅游研究相结合,探讨旅游活动中的原真性问题。持该观点的学者王宁强调,存在是一种特殊的“成为”状态,人在这种状态中才能成为真实的自我。另外,有学者认为在参加历史展示时,游客能够进入一种“原真性的绝妙时刻”,可以真实的感觉到与时间和灵魂的接触。

(二)国内遗产原真性研究综述

我国国内旅游领域目前对遗产原真性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研究成果主要是有:介绍国外对遗产原真性概念的各种观念和理论,以及采用定量分析法研究某一种类型文化遗产的游客感知等,后者是国内遗产原真性研究的一种进步。具体说来,国内遗产原真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下方面:

(1)遗产原真性概念的各种观念和理论研究

阮仪三从词源、国际相关文献等方面解释了文化遗产原真性。李旭东等阐释了西方旅游研究领域中原真性的概念和理论的发展历程,呼吁学界更加关注文化原真性的建构因素等问题。陈勇通过对遗产旅游地过度商业化现象的考察研究,探讨了遗产原真性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最终认为“舞台原真”现象确实是由遗产旅游的发展导致的。

(2)遗产地民族歌舞表演的原真性研究

民族歌舞表演是遗产地民族旅游的重要形式。保继刚等以西双版纳傣族歌舞为例,调査各要素对游客的原真性体验具有如何的影响。马晓京梳理了西方研究中原真性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甘露、卢天玲分析了九寨沟当地社区居民心中对于民族歌舞表演项目的原真性认知,填补了旅游地居民的原真性认知的研究空白。

(3)某一类遗产的游客感知研究

冯淑华等将游客的原真性感知与旅游满意度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并从游客感知角度研究了古村落游客真实感与满意度的测评指标体系。褚琦针对成都洛带古镇的原真性从旅游者体验和需求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四、研究小结

1. 通过以上研究综述可以发现,国内对于遗产原真性理论的研究,主要是对国外相关概念和理论研究进行介绍、引入和借鉴。虽然国内学者对原真性的研究缺乏深入和细致,但也提出一些对于遗产原真性的真知灼见。而国内学者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拓展。

2. 笔者认为游客所追求的原真性与民族文化保护所要求的遗产原真性并不是同一概念,前者更加强调感知和体验过程中的原真性,只要文化商品化的程度在游客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就可以满足游客对遗产原真性的要求。今后,关于游客的原真性需求与遗产文化保护的原真性这两者对原真性的要求程度如何,将成为一个值得深层次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Boorstin D. J. The Image: AGuide to Pseudo-Events in America [M]. New York: Athenaeum, 1964.

[2]Cohen E. Rethinking the Sociology of Tourism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79, 6 (1): 18- 35.

[3]李旭东,张金岭.西方旅游研究中的原真性理论[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1) :1-6.

[4]陈勇. 遗产旅游与遗产原真性——概念分析与理论引介[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4(16) :21-24.

[5]田美蓉,保继刚. 游客对歌舞旅游产品原真性评判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歌舞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1 (16) : 12-19.

[6]卢天玲,甘露. 社区居民对九寨沟歌舞表演的原真性认知[J]. 旅游学刊, 2007, 10(22) :89-94.endprint

猜你喜欢
客观主义真性存在主义
非真性询问疑问句与传信语的异常态“同现”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中日新闻术语之比较
社会危害性判断标准问题研究
试论德里达解构方法论(策略)的矛盾性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荒诞世界的生存之道——《他们》的存在主义解读
生命尊严的确立和制度化
《在冰山里》的存在主义解读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转化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