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司马迁祠墓的历史文化资源布局研究与开发

2015-05-11 10:54解若男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太史太史公韩城

解若男

摘要: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之一,被尊为“史圣”、“太史公”。后人为纪念,在桑梓韩城南芝川立衣冠冢,恭称“太史司马祠”。祠墓历经千年风雨,几经翻修,已成为研究司马迁文化的重要实物史料。

关键字:司马迁;司马迁祠;文化资源

一、司马迁祠墓历史沿革

学史之人,历来尊西汉大历史学家司马迁为一代“史圣”。正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太史公之功绩彪炳于史。太史公逝后,归葬桑梓龙门。

《水经注》载:司马迁“墓前有庙,庙前有碑。永嘉四年,韩城先贤,汉阳太守殷济瞻仰遗文,大其功德,遂修石室,立碑树桓”。太史祠院修建首推西晋汉阳太守殷济,他是为太史公修祠第一人。其后,北宋尹阳,明朝张士佩,清朝翟世琪皆有修筑。

北宋宣和七年,尹阳任韩城县令,资助财务,亲率民众,大修献殿、寝宫,并塑太史公坐像,供奉于寝殿中央。

明万历十三年,韩城芝川人,户部尚书张士佩将自家位于司马坡下的田地租出,经三十年积累千余两,用此购置砖瓦木料,聘用石匠,对太史祠进行了彻底修葺。

古代最后一次大修是在康熙七年,韩城县令翟世琪向士绅集资共修司马迁祠墓。这次大修历时七年,奠定了如今这司马迁祠依山就势的基本格局。

二、现今司马迁祠墓布局研究

今日的司马迁祠,于山下大修一广场,且塑了十数米高的太史公立像,庄严巍峨。

欲入古祠,首先需踏上芝秀古桥。桥下芝水迤逦向东,倾而汇入黄河。《韩城县志》记,芝秀桥最早修于明隆庆年间,1936年,杨虎城与邵力子亲临韩城,睹古桥遗迹,遂拨银重修,即为现状。桥为石拱形,共5孔,全场110米,宽5.2米,桥面平整,两侧有石栏杆,栏杆间有望柱123个,望柱首饰以瓜果石雕——私以为这是极少见的。原先桥两端有牌坊,南有邵力子题“利涉大川”,北有杨虎城题“钟灵毓秀”,而今已毁。今人在桥北修牌坊,北写“文史圣域”,南写“史圣千秋”。

司马迁祠墓原山门今只留木质牌坊,上书“汉太史司马祠”,今人在其后修筑山门,上有启功大师亲题“汉太史司马迁祠墓”匾额。

入门即有一石砌古道,自坡脚而上,向西直达古韩原,这便是有名的司马古道。古道原名“韩奕坡”,因其自太史祠山麓直抵山顶,故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司马古道”。

司马迁祠第一层台,北临悬崖,南向司马古道,台上修一牌坊,修于康熙时,正面匾额为“高山仰止”,背面为“既景廼岗”,均书自韩城籍书法家强汉山先生之手。

太史祠山门位于第二层台,为单间穿堂式建筑,启东向西,南北临崖,为宋代建筑。门上有书“史笔昭世”牌匾,为1995年,纪念司马迁诞辰2140周年,韩城籍书法家杜穆题。“史笔昭世”四字,正是太史公功绩之总结。

向上而行,有一青砖砌成的仿木结构牌坊,清康熙七年,县令翟世琪大修时建。额题“河山之阳”,下有对联曰:“圣人兴道统,汉史竟经文”,均为翟世琪手书。

自“高山仰止”牌坊至祠院门口,翟世琪修筑了九十九级台阶,以山门、“河山之阳”牌坊为分界点,分成四段,分别为五级、十九级、三十五级、四十级,一段更比一段长,一段更比一段陡。古人认为“天地之至数,起于一,极于九”,人们将司马迁祠台阶修为九十九级,意为颂扬司马迁的伟大精神、宏伟业绩将永留天地间,同时也赞美司马迁历尽千辛万苦,完成《史记》巨著,登上史学和文学的巅峰,正可谓是“史学传千古,神威镇一峰”。

登至山巅,即为太史公祠墓之院。院中古柏参天,周围有女墙挡护,安静肃穆。献殿为祠院主建筑,穿堂式五间,西贴寝宫,东向祠院。殿中碑石不计其数,有供桌一张。供桌石刻,正面雕刻“琴棋书画”,书卷上刻“荐馨”。桌身正面浮雕二龙戏珠,做工粗细相间,为同治十二年,百姓自发捐造。献殿西为寝殿,殿内供奉太史公塑像一尊,为北宋所塑造。

司马迁墓位于太史祠寝宫之后一高台之上。墓冢为砖砌蒙古包状,高约3米,周长18米,周嵌八卦及花开砖雕图案。墓顶为一古柏,分五枝。墓前为清乾隆陕西巡抚毕沅书“汉太史司马迁墓”碑一块。

司马古道北为祠墓之院,南为新迁此地的古殿群。

“关中文物最韩城”,韩城的古迹遗存繁多。近年为了统一保护遗迹,韩城政府将分散在各地的古殿逐渐移置于司马迁祠附近。

元代的彰耀寺于1977年移迁至司马迁祠,现为《司马迁生平》国画专题陈列展,画出自韩城籍秦惠浪笔下,作品精美绝伦。

元代的禹王庙献殿,结构为“明三暗四后五间”,为韩城最典型的建筑之一,1978年搬迁至司马迁祠后,被开辟为《史记格言警局碑林》专题陈列展厅。

元代的三圣庙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纪念刘关张三兄弟而建。1982年将其献殿、寝殿、山门迁建于司马迁祠,按原格局重建。现为《史记故事画展》、《史记研究成果展》专题陈列展厅。

三、对司马迁祠墓保护开发的意见

如今的司马迁祠墓经过重新翻修与系统管理,逐渐开放为旅游景点。景点遗迹基本保持原状,极有历史感。近年清明时节韩城市会举行大型“风追司马”祭奠太史公活动,对司马迁祠的宣传有极大益处,如果这一活动成为定制,必定可将司马迁文化传播开来。

建议政府加大对司马迁祠墓的宣传力度,整合韩城历史景点资源,形成一条完整旅游路线。加大对司马迁祠墓的修建投入,并对周边环境进行改善,统一规划景区开发,内外相契,形成一个完整有序、整洁宽畅的展示环境。

韩城民间民俗与众不同,可以在景点进行地域风土人情、民间文化风俗展示,例如引进当地剧种,使游客从多方面对韩城加深了解。

司马迁祠墓的解说工作至今未到位,政府应培养专业解说人员对景点进行解说,使游客更清楚了解此处的独特。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国书局,1959.

[2]贾俊侠.司马迁祠现存碑石与价值探讨[J].唐都学刊,2014,(6).

[3]薛建芳,张仲君.风追司马[Z].陕西:司马迁祠,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太史太史公韩城
不败
不败
“太史公牛马走”
魅力韩城
嗨!韩城
韩城老街
请到我们韩城来
太史公“恤”
太史公“恤”
三周的救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