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分析

2015-05-11 01:46:20王昕洲范存良赵建青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防治措施成因现状

王昕洲 范存良 赵建青

摘要:地质灾害几乎遍布我国三十多个省,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发生频繁、危害严重,这给我国我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当前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本文主要从我国当前频发的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做了相关的阐述。

关键词:环境地质灾害;现状;成因;防治措施

一、我国当前频发的地质灾害的概述

我国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发生频繁,曾多次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面塌陷等灾害,给当地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已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地质灾害一般分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变性的地质灾害,突发性的地质灾害是指在没有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地质灾害,通常以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等形式发生;缓变型地质灾害主要在平原地区发生,主要以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形式发生。

1.崩塌的相关概述

崩塌又叫做崩落、垮塌或者塌方,它是指在重力作用下在比较陡的斜坡一般是在60度到70度的斜坡上,上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并堆积在坡脚或者破骨的地质现象,崩塌分布在新构造活动的频度和强度比较大的地区,包含强震区,在地表水侵蚀切割强烈的高中山地区、人类活动强度比较大以及暴雨比较集中对自然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的地区发生崩塌发生比较频繁。

2.滑坡的相关概述

滑坡是指在重力的作用下,斜坡的局部稳定性受到破坏而使岩体或者其他碎屑沿着一个或者多个破裂滑动面向下做整体滑动的过程与现象。滑坡的发生会给政策的工农业生存带来巨大损失,给人民的生命财产会造成威胁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滑坡的发生可能会砸埋房屋,毁坏田地,并破坏各种设施,给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损失。如2013年11月16号下午河北省秦皇岛市的昌黎发生滑坡,其中6个人被困,1人获救,由此可见滑坡带给人们的巨大威胁。

3.泥石流的相关概述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沟谷中,在暴雨、水雪融水等水源的推动下,大量的泥沙和石块滚滚而流。根据流于形态的不同,泥石流可以分为标准型泥石流、河谷型泥石流和山坡型泥石流。泥石流一般发生在比较陡峭而且水资源比较集中、上游有丰富的固体物质堆积而且短期内有大量流水来源的地带。泥石流的发生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规律,一般发生在暴雨集中的夏秋季节。

二、地质灾害的成因

1.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是影响地质灾害一个最主要的因素,而且这个因素是难以改变的,像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地质条件等对地质灾害的发生起着决定作用,这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客观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处于热带和寒温带两大气候带的过渡地带,气候以季风气候为主,夏季多高温暴雨,冬季多寒冷干燥,这样就使旱涝灾害、水土流失、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比较频繁,而且处于两大地震带交接处,地震时有发生。地理位置、季风气候和地质地形条件是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且危害严重的客观原因。

2. 人为因素

在地质灾害发生的过程中,人为因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观因素。人为因素如对树木的滥垦滥发,会加剧水土流失和滑坡泥石流带来的危害,人为搬运、人为的过渡挖掘等会对我国的地形带来安全隐患,打破人与生态环境的平衡,人类对自然资源过渡索取,那么生态环境也会反作用于人类,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对人类造成的重大影响正说明了人为因素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或者对地质灾害的发生起着推力的作用、

三、防治环境地质灾害的有效措施

1.政府要加强对环境地质防治工作的重视

政府应当发挥应有的职能,重视环境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或者是把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小。政府部门可以指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督促下级部门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要把环境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当为重要任务来完成。政府部门可以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宣传,可以宣传安全教育如何在地质灾害发生时做好相应的应急措施,可以成立环境地质灾害专项基金,当地质灾害发生时,有足够的资源对灾区进行及时的补救。

2. 做好环境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工作

当地有关部门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环境的承载量,因为地质环境是一种有限的資源,在利用环境资源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环境的最大承载能力,不能过度开采和利用,要保持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可以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利用谁补偿的方针政策,实现责任制,这样能够限制对环境资源的过渡开采。

3.运用高新技术防治地质灾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仪器和设备应用到环境地质灾害的防治中,例如遥感技术、定位技术和卫星云图技术等,当一个地区发生地质灾害时,运用这些先进的技术就可以在别的地区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探究,能够很好的了解灾情和灾害发生的具体位置,在通过互联网等技术可以对灾区进行各种支援;还有比如地震仪器能够在地震发生前就预测到地震发生地,及时通知,能够有效的减轻地质灾害的发生和预防。

4.开展环境地质灾害科普宣传工作

广泛宣传环境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包括防灾的一般知识、发生前兆,地质灾害的群策群防、预测和防止地质灾害发生的应急工程等。

参考文献

[1] 高仁.我们如何远离地质灾害[J].中国减灾杂志, 2011, (3): 16-19.

[2] 张梁,张业成.地质灾害评估理论与实践[M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8.

[3] 张润霞,侯茂生.安徽省主要自然灾害及综合减灾战略构想[J].自然灾害学报, 2012, 3(1): 15-23.

猜你喜欢
防治措施成因现状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宝藏(2017年7期)2017-08-09 08:15:19
分析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
煤矿井筒装备防腐涂料的选择和施工
对某鸡场鸡白痢发病情况的调查及防治效果的分析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46:08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0:44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47:18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