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欣
【摘要】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咨询师不知不觉就运用了暗示法,但很多时候自己并没有意识到,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清醒地知道自己正在使用的暗示手段,有目的的进行操控,发挥出暗示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心理咨询;暗示手段;魅力
我们知道,暗示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它是指在无对抗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或行为产生影响,使其产生与暗示者的预期相一致的结果。
今天,暗示更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暗示法,在心理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暗示法的运用相对于其他心理治疗法来说,要更加灵活,它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影响要更加隐蔽,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中暗示的应用,充分施展其魅力。
科学家已经研究指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暗示是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那么,为什么很多行为方式,我们不能直接告诉对方,而必须采取暗示的方式呢?
经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着或强或弱的自尊心,无论其强弱与否,当你直接命令某人做某事时,它都会马上意识到有人要干涉它、控制它,它便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种抵抗的力量,不愿就范。因此,即使你的方法再好,对方也不会完全按照你的命令去执行,这就使得一个好的方法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暗示恰恰绕开了人的自尊心产生的抵抗力量,由于它发出信息的方式是含而不露的,其发出过程是两个人的心理交流过程,个体无意中受到影响,其信息内容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了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主观上已经肯定了它的存在。因此,个体对暗示词的吸收就像海绵吸水一样,毫不费力,并尽可能多地吸收,仿佛“融化到了血液中”而成为自己固有观点的一部分,这样形成的观点在个体的头脑中会更具有权威性。现在我们可以肯定,暗示的确对被试个体产生明确的生理与心理的影响,改善情绪,增强机体的免疫、生長于修复功能。
这种对个体不留痕迹的影响是其他心理学手段所不能取代的,因此,在实践中,我们要巧妙、充分地运用暗示方法。
当然,暗示有其两面性,即积极性和消极性。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个人往往因为遇事畏缩的缘故而失去了成功的机会。”畏缩的原因就在于个体存在着不良的暗示,他总会悄悄对自己说“我能行吗?”、“我不行吧?”、“我看不可能吧?”等等,这些都是消极暗示。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消极暗示的出现而更深层次地挖掘积极暗示的作用。尤其是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告诉自己“我能行”、“我会很棒”、“我会成功”等,这样我们就会勇气倍增,成功的机会自然也就随之而加大,这就是积极暗示给我们的力量。
在实践中,掌握心理学知识的人,面临的来访者主要是各种心理疾病患者,这些患者对外界各种刺激的承受力多数是比较脆弱的,在对他们的咨询治疗过程中,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各种有利因素,对他们进行积极的暗示,帮助他们恢复心理健康,如:整洁的就诊环境,心理医生本人的权威性,所用仪器的先进性、摆放的合理性、整洁程度,心理医生对仪器,药品使用的熟练程度等,这些都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暗示作用。
我们知道,临床上的安慰剂就是利用了人们的暗示心理而发挥着它独特的治疗作用的,调查表明,有三分之一的临床患者通过安慰剂的合理使用就能得到完全的康复,积极暗示的魅力可见一斑。
暗示也并非适用于所有的人。研究表明,人群中约有百分之六十五的人可以比较容易的被成功暗示。被暗示者如果独立性差,缺乏自信心,知识水平低则暗示效果明显;被暗示者年龄、性别与暗示效果也有关系,年龄越小者或老人容易接受暗示,一般女性比男性易受暗示。另外,被暗示者的气质类型也和受暗示性的高低有一定的关系,一般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较胆汁质和多血质的人易受到暗示。
那么,一个人的受暗示性究竟有多高,这是一个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在使用暗示法之前一般都要对被试者做暗示性高低的测试。
通常使用的比较简单有效的暗示性高低的测试法有手臂平衡法、试管液体嗅觉分辨法等。
暗示法可与其他多种心理治疗法联合使用运用于心理咨询或治疗中。如催眠技术、精神分析疗法、合理情绪治疗、行为治疗等。甚至在催眠技术中就将暗示叫做“间接的催眠技术”,曾被美国居催眠治疗引领地位的大师米尔顿.艾瑞克森深入研究。许多专业人士发现,间接的催眠技术即暗示很有吸引力,特别是适用于对传统催眠有阻力的人。
美国人Gloden曾联合运用暗示催眠法和合理情绪行为治疗,治愈了一个有阻抗的考试焦虑的来访者。被暗示催眠者约翰是一个单身的美国黑人,一个30岁的学生,有考试焦虑。约翰找过5个催眠师,他对治疗师说:“我很想让你催眠,但是并不是不信你能催眠,到现在还没有人能给我催眠。”Gloden的反应是说约翰说对了,他没有办法给他催眠,但是他可以告诉约翰如何自我催眠。他给了约翰间接的放松暗示,小心地让约翰选择,比如“通常我是闭眼的,也可以不闭。但是在一开始放松的时候闭眼比较好”这样,Gloden完成了诱导过程,然后做那些有助于约翰达到学业目标的暗示,经多次治疗,最后约翰满意地离开的他的治疗医生。
以上只是暗示法与其他疗法联合使用的一个简单案例,可以说,暗示无处不在,其使用方法灵活多变,很多专业人士是在不知不觉中就使用了它,我们应更加明晰它的作用,更加努力摸索其运用规律。相信,如果我们能将暗示的作用充分发挥,那么它对心理疾病患者的积极的治疗作用将是不容忽视的。
参考文献:
[1]郭念峰主编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2]美 Richard S.Sharf博士 著 胡佩诚 等译 《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及案例》(下册)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年10月
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