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辉
斯克里温纳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教师最主要的工作可能就是创造所有可能的条件,让学习成为可能。导学案则成为教师所选择的实现学习手段的工具之一。目前,对于导学案的定义大同小异,主要是指教师为了方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学生讨论、竞答、辩论、游戏等形式而在课前用心设计的能够在课堂中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这个方案不仅能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还能够提高课堂效率。
到底怎样的导学案能够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首先我想把我早期在教学中设计的一课时的导学案拿出来分析分析,這节导学案设置是否合理,还有什么欠缺之处,起到了高效地理课堂的效果了吗,学生对于导学案教学的效果满意吗?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学生导学案
明确本节课授课模式以及任务目标:这节课主要采用的是与高考考纲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相符的通过四个环节来提升学习能力的模式,四个环节分别是四个学生的课堂活动。
活动一:提取资料中的有用信息
观看引课视频《生物进化》,利用非常有趣的视频素材导入本课。同时带领学生阅读教材前两个自然段的相关内容,找出关键词,提取材料中的有用信息。
学生活动1:能否根据观看的视频和课本中的阅读,分组讨论完成书本第67页的活动题。
活动二:整理知识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纵观地球环境的演变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在地球生命出现之前,地球表层的演变主要是_______演化过程;在生命出现之后,则是_______演化则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
学生活动2:小组讨论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在空白处写下你的结论。并请论证你们小组的结论。(提示:长颈鹿进化的图片对你是否所启发呢)
活动三:调运知识
教师提问:视频图片都是发生在过去的地质历史时期的事情,而我们第四纪才出现的人类,是如何知道之前的生物进化过程的?
(二)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1)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__________________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______全部灭绝;______植物明显衰退。
(2)中生代末期:______完全销声匿迹;海洋中50%以上的________动物种类灭绝。
学生活动3:调动运用你所掌握的知识来分析中生代恐龙灭绝的证据,并组织讨论,让学生对中生代恐龙的灭绝原因发展自己的观点。
活动四:总结归纳,陈述观点
教师过渡:从恐龙的灭绝我们得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请同学们回顾视频图片,想一想人类是不是适者呢?
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学生活动4: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展开辩论,其他同学们通过听取辩论,总结归纳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这节课的导学案我在教学前一天发给同学们预习,课后,我与很多学生进行了详谈,大多数学生在使用这节导学案授课之后的感受是,使用导学案的确能够起到让学生提前预习所学知识,查找相关资料,丰富课堂视野,做好发言和辩论的准备,明确上课环节等好处,提高了上课的效率,让学生感到上这节课很有收获,发言讨论热烈,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地理课的魅力,增加的学习地理的兴趣。
我就这节导学案授课的优点与缺点谈几点我的感受与建议:
一、 编制导学案应注意的三个环节
导读环节。教师而对于自学提纲的设计,一定不要过于复杂,精心设计出一目了然的自学提纲及活动程序,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的了解本节课要学的知识是什么。在有的练习册中也会导学案和自学提纲,但是学生光填完自学提纲都需要20-30分钟的时间,这样无疑既增加了学生负担,又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
导议环节。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掌握围绕学案中设计的思考活动题展开讨论。对于本节课而言,导议环节主要呈现在环节三中,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可以说这节导学案的设计最成功之处就是导议环节的这几个问题能够极大的推动课堂达到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高潮。通过导学案的提前发放,学生在课下有时间准备资料或查询相关问题,是课上的讨论更加有理有据,范围也更加宽广。
导练环节——在导学案中设计填空式的知识点或练习题。导练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使知识的条理更为清晰,同时帮助学生加深印象。这节课的导练贯穿在四个环节当中,需要填的空不多但都是重点,而且让每个环节都有学有练,就这节的导练环节来讲我认为设置是较为合理的。
二、 科学合理的使用导学案是地理课实现高效课堂的核心
何为科学合理的使用导学案,首先就是这节课一定非常需要这个导学案,只有用了这个导学案,才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地理课并不是每节课都必须采用导学案教学,比如常规的习题课实际上用了导学案反倒成了一些学生的负担,这种情况下就不必用学案。所以建议教师们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设计特点的不同选择性的使用导学案,使每节课的导学案不要大同化,对于网络资源或其他老师设计的导学案应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延伸,使导学案在课堂中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同时彰显教师个人风格。比如《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这堂课在地理组内公认为是很“难”上的一堂课。原因是这堂是一堂地理边缘交叉课的体现,涉及到生物学的相关知识,对于这部分知识要用精准的学科语言去表述对于地理教师来说有一定困难。而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是在初中学的,有一部分知识可能已经遗忘了。而这堂课的重点本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但是讲授前面关于生物与环境的相关知识时会用去大量的时间,这样会从时间安排上看显得重点不是那么突出。而利用导学案就能够巧妙的解决这些问题,学生遗忘的知识用一幅“长颈鹿进化的图片”作为补充与启示,在地理课堂中借助生物知识但淡化生物知识,学生就会轻松很多。
总之,导学案的科学使用实际上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利用导学案教学不是上课没事可做,而是教师更要处理好导学案与教案、教材、课件之间的关系,使它们相辅相成又各有侧重,以达到深入浅出,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