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建筑构造思维对现代音乐创作的启示

2015-05-11 21:17青泉
艺术评鉴 2015年8期

青泉

摘要:音乐艺术与建筑艺术虽属于不同领域,但有其共同之处,它们的艺术语言、符号系统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地相互转换、相互影响。本文将从中国建筑构造思维对中国现代音乐创作的关联与影响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到一些新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建筑构造 现当代音乐创作 虚实观 数理观

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分属于不同的艺术领域,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就整体而言,一方面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另一方面中国建筑构造思维巧妙地吸收中国书法用笔中的粗细、干湿、浓淡的起伏韵律和中国水墨画中景物间的差距与线描等技法。对于音乐艺术而言,不仅借鉴诗歌、文学、舞蹈、戏剧等姊妹艺术学科之精华,从构成的思维立体空间来说,横向主要表现为旋律曲线、纵向体现立体数字和声的框架思维、时空呈现在音响强弱效果以及声音投向展示为多媒体声学磁场的构架。笔者认为,从中国传统建筑构造思维与现当代音乐创作的相互联系来看,融汇了阴阳对位、八卦易经、天人合一等元素体系。本文将从中国建筑构造思维形态与现当代音乐创作的构成要素为观测点,力图从中找出规律性的创作原则,能够为现当代音乐创作提供更多新的思路。

一、建筑——音乐的历史渊源与理论关联

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文章《建筑与建筑艺术》生动形象的举例说明一座建筑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的一柱一窗、一柱两窗、一柱三窗的排列法同音乐的拍子形成一致的艺术表达。美学家宗白华在分析中国画中指出:“我们的空间感觉随着我们的时间感觉而节奏化了、音乐化了。”说明建筑艺术以空间组合、体形、比例、色调等元素与音乐艺术以虚体的韵律、节奏、和声等要素体现出实体与虚体之间的联系。建筑的意识形态如同砖块和混凝土用框架结构来搭建的房屋一样,体现了“凝固的音乐”形态特征,而音乐又如同用音块和音符通过数字理论构成的乐章一样,亦像“流动的建筑”。建筑以和谐、对称、比例、数理等要素为表现特征,音乐以旋律、曲式结构、和声、复调、配器等要素为表现形式,二者交融贯通使其升华到审美的通感作用。二者从整体的、活性的视角,诠释了建筑与音乐在空间与时间二维一体的活性运动组织构造。

二、虚实观

在中国第一篇较有系统的美学论文——《乐论》中指出:“‘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以虚为用,以实为例”很好地概括了音乐与建筑二者看似独立而又关联的虚实关系。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能居住的功用就具有了虚与实的辩证关系, 我们建构它的实体确是为了使用它的虚体。以典型的例子中国徽州传统民居“四水归堂”的合院建筑而论, 这是一种虚实相生的建筑形式。大量的徽居是密集建造的,马头墙就造成徽居封闭的整体外观,是“实”的一面;建筑群的内部用天井呈现的植物盆景繁茂、居民生活气息的各种景象,这是“虚”的一面。正是这虚实相生中达到了艺术和生活完美统一的境界。从先前老子的“大音希声”说蕴含音乐虚实相生的哲理,在不同方面对后世音乐创作产生的影响并启发人们对音乐意蕴的追求。对于音乐创作来说,传统“四大件”(和声、曲式、复调、配器)之间相互依附、彼此转化体现在以下方面:和声中横向的和声连接功能为实,纵向的立体框架为虚;曲式中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为实,连接部、补充等部分巧妙地过渡为虚;复调中支声、对比、模仿等手法为实,多声部之间层次对接为虚;配器中各种不同乐器的编配为实,多种不同乐器融合所构成的色彩为虚。以高为杰创作的民乐室内乐《风声》为例,在乐曲的开始部分,以筝独奏的五声性色彩旋律为整曲奠定了浓厚古朴的中国传统韵味的基调为实体,作曲家别出心裁地用布覆盖马左琴弦来进行演奏,为营造出远处阵阵微风袭来的轻感官体验为虚体,二者一实一虚不仅体现出乐曲的中国格调,还别出心裁的用音乐演奏方式使人们体会到乐曲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通过虚实的运用,更好地诠释了以“实”拓展“虚”、以“虚”升华“实”。

三、数理观

中国古代数理哲学是一个涵盖了易学、天文历算、乐律等诸多方面的庞杂体系。首先对于建筑艺术和音乐艺术来说,建筑艺术中的数是各个空间组合的比例体现,音乐是用数字来解释的,它的和声、节奏、韵律都由数来组成,用数字和声学研究得出和谐、比例、尺度、秩序、比率等概念,因此建筑方位的偏差最终是借助音乐手段测出的。再者有关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中的“理”,两者艺术之间所共同倡导的遵循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秩序,建构了空间实体与时间虚体的天、地、人和谐统一之原则。

具有“江南第一村”美誉的黄山呈坎村,依山傍水而建,坐西朝东、背靠大山,呈九宫八卦式排列,从高处俯视,向外延伸八条街巷,把整个村庄分成大小八块,村内街巷,似通非通、似连非连。村边周围矗立着八座大山,山与山之间梯田形成了八卦的八个方位,巧妙地布局与结合,使徽州成为中国古村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由此折射出到现当代音乐创作,数控技术在“非音乐”的对象中寻找出新的探索思路。作曲家彭志敏以数理特性与逻辑方法,创作出具有探索性的钢琴独奏作品《风景系列》,受到数控技术中最简单和有效地方法---斐波那奇数列,用了一千个十六分音符,使用两种以十六分音符为基本单元的节奏排列法,将音程转化为数字来表述。 由此可以看出以建筑比例对应音乐逻辑、以音乐比率决定建筑特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文化精神内涵来说,二者不仅循着中国传统朴素文化中“天地之和”、“自然之和”的基础上,还运用了开拓创新的思维方式。从意识形态上看,建筑以可视性的形象特征反射出音乐内在结构而形成的时空观,“凝固的”实体与“流动的”虚体二者之间的完美通感之效应、以及“世界性”的数理逻辑延展至创作空间的比例等要素,以高度的视角俯视建筑框架思维对音乐创作的影响、启发,二者之间的互通关系,使得建筑艺术对现代音乐创作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思维空间,同时也对现代音乐创作道路给予了更多的可能。

参考文献:

[1]谭平,滕菲.精神的游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2]童忠良.现代乐理教程[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