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钢琴组曲《版纳风情》

2015-05-11 21:17王芳
艺术评鉴 2015年8期
关键词:版纳彩蝶风情

王芳

摘要:钢琴组曲《版纳风情》是由作曲家夏良创作的,1987年在我国首届上海国际音乐比赛中荣获作品二等奖,并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本文尝试从作曲技法角度对作品进行剖析,旨在使更多的练习者了解这部优秀之作,从中得到启发,更好地将我国民族音乐的精髓同钢琴曲创作完美地结合。

关键词:版纳风情 民族性

一、作曲家生平简介

夏良(1953-),云南人,1978年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并以毕业作品《幻想协奏曲》在全国音乐作品比赛中获一等奖而享誉乐坛。随后他又陆续创作了多部佳作,其中《第一巴松协奏曲》1986年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新作品音乐会中获三等奖;钢琴组曲《版纳风情》1987年在上海国际音乐比赛中荣获作品二等奖;管弦乐《序曲》1992年由台湾音乐艺术节委约创作,并由著名指挥家陈澄雄指挥台湾交响乐团演出;管弦乐与民乐组《中国风情二首》1993年由美国明尼苏达州艺术委员会委约,在明尼阿波利斯首演;小提琴奏鸣曲《红土谣》1993年由著名美籍小提琴家林昭亮委约原创,在美国华盛顿音乐厅首演成功,华盛顿邮报给予高度评价;管弦乐《双长笛舞曲》1999年在全球华人作曲家交响乐创作征集的140余部作品中入选最终的六强之一,并在北京国庆五十周年大型音乐会中演出;交响诗《远山》2004年获云南省新作品汇演一等奖;交响随想曲《浏阳河》2006年由湖南省交响乐团委约创作,国内外多次演出,媒体高度评价为:“韵味悠长、气势恢宏、震撼人心”;交响序曲《颂歌》2009年在全国交响乐作品征集中入选八部优秀作品之一,并在当年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新作品音乐会中列为压轴曲目;管弦乐《庆典序曲》2009年在上海音乐厅首演,继而在美国演出,均获得广泛好评;《古林随想》2010年全国作品比赛荣获优秀奖。理论书籍成果有:《夏良钢琴作品集》2005年由香港未来文化出版社出版;《幻想协奏曲》2008年修订版,2010年入选国家重点文化发展项目——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总谱和CD已由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斯特拉文斯基复节奏》理论研究论文,由上海音乐学院《音乐艺术》出版;《经典作品和声分析》理论著作,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版纳风情》音乐分析

五乐章组曲:林、水之舞、情、彩蝶戏花、铓与锣(铓与鼓)。

作曲家运用了现代音乐语汇描绘了西双版纳的民族风情,音乐含蓄、有韵味,不透彻地指出写的是什么,全凭想象,重在写意,这些特点正是中国历代诗画家所提倡的最高境界。这从而也揭示了作曲家的创作基点:以中国古典审美意识为基点。

(一)《林》

乐曲刚开始在不协和的特性和弦深沉的音响背景下,随着力度起伏,音型织体的半音以三连音为特点缓缓流动,紧张而富有神秘感,如同进入林中的一种不安、神秘,表现了莽莽原林的浑沌、朦胧,描述了西双版纳秀美的自然风光,作者置身于神秘的原始森林中的感受。两小节之后,旋律由和弦形式变为单音流动,音乐更富动感。乐曲前四小节如同引子,自由而富有想象,描绘了作曲家对西双版纳——林的感受。第五小节开始,速度由刚开始的小广板,每分钟62拍变为较活跃的,每分钟88拍。出现了明确的4/4拍,音乐织体上下互换,右手为和弦的持续,左手以流动的七连音为特点,如同星光洒入林中,色彩斑斓、熠熠生辉。时至第九小节,音乐速度回归到最开始,主题同时也回归,简短的主题再现后,音乐逐步变弱、变慢结束本乐章。

此乐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根据乐曲表现的需要及出于控制音乐结构的考虑,作者为表达某种意象而攫取的特定音响色彩——不协和的特性和弦,特性和弦以四、五度音程为主要材料,具有五声音列纵合的结构特征。该和弦在乐曲中形成了固定音响,且不断地受到突出强调,使之具有了“主持续音”的功能。乐曲结束时,特性和弦往上移高了三全音,体现了极音互换的调性构思,其不稳定的收束,很好地引出了下一乐章。

(二)《水之舞》

《水之舞》是一首关于水的交响诗、芭蕾舞,如同一首生命哲理的散文诗。表现了热带雨林中潺潺的小溪,傣族泼水节热烈欢腾的场面。乐曲刚开始一小节引子以伸缩处理,变化速度在高音区用一组上行的短句构成了一幅小河流水扬扬洒洒的自然景象。之后音乐进入主题,有活力、生气地小快板,此曲用全音阶写作而成,相距纯四度的两个全音阶作平行级进流动(第2小节之后)。有岩口滴水的叮咚之声,有泉水跳过山涧乱石的欢跃,有溪流汇拢成江河的奔腾……那始终不间断的音符颤动,如傣族泼水节的狂欢,是水的奔流,是光的闪耀。此段音乐前有引子后有尾声,遥相呼应,音乐在最后力度慢慢变弱,好像水流慢慢流向远方,是生命的象征——永无止息。

(三)《情》

乐曲结构安排和《水之舞》有些类似,前有引子,后有尾声。乐曲刚开始是一小节描绘性的引子,以田园情趣般的伸缩处理进行抒发,如同山歌式的问答。此曲运用了少数民族惯用的音调、变音,调性也是较为常规的手法,具有一定的逻辑性。音乐速度时而快、时而慢,伸缩处理,自由酣畅,配以含情脉脉的音调抒发了少数民族同胞的美好爱情或者可以理解为对家乡浓浓的故乡情,不管描绘的是哪种情。总之,这种情是极真挚的但又含蓄的,整个乐章由pp的力度到mp最后慢慢回归到ppp结束,音乐非常清淡,以致音乐并未发展到淋漓尽致的高潮,只是稍微展开了一下,便又淡然而去,给听众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音乐具有表现性的抽象意味。

(四)《彩蝶戏花》

如同它的名字,使读者很容易理解,描绘的是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嬉戏的场面。对于此部组曲来说,《彩蝶戏花》放在中后部的位置,如同古典的托卡塔,是一首炫技曲,乐曲结构为回旋曲式。

乐曲一开始在非常高的音区,运用轻巧、敏捷的快板,急速互绕的上下行音型,描绘了彩蝶戏花的景象。频繁的调中心转移,通篇贯穿着不同方向进行的纯四度音程都是此乐章的特征。根据此乐章几个点上的调性呈示,全曲的调性结合关系可列表如下:

(五)《铓与锣》(铓与鼓)

本乐章生动地模仿了少数民族打击乐器的特色。行板的速度,具有乡土风味、田园般情趣的音乐感觉。模拟式特性和弦在低音区采用以纯五度为框架、内部附加小二度,配以长短不一的节奏型,浑厚而结实的音响,模拟了少数民族民间打击乐器铓和锣的敲击声。曲首第1-2小节,第28-29小节,移位流动的特性和弦与主功效位置的音响形成并置、对照。

组曲《版纳风情》五个部分以不协和的音响色彩,贯穿使用各种形式的四、五度音程的特性和弦,使之既有现代音乐的特点,同时,又不失我国民族音乐的韵味,可谓之:古典与现代美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刘珺.钢琴套曲《版纳风情》的文本演示及音乐性分析[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2]王青.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创作国际比赛——(87.中西杯)获奖作品和声研究[J].中国音乐学,1991,(01).

猜你喜欢
版纳彩蝶风情
马硕山
风情之旅
西双版纳
彩蝶树
小彩蝶的心事
梦是什么
枯叶蝶与彩蝶的故事
Xu Qixiong: Master in Gongbi Style
西部风情
唐时风情诗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