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音乐史综述

2015-05-11 21:17何蓉蓉
艺术评鉴 2015年8期
关键词:综述

何蓉蓉

摘要:本文针对魏晋时期音乐研究现状和成果进行统计,对近20年内所写的关于魏晋时期音乐核心研究发展进行分析评价,提出一些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魏晋时期历史由一个在音乐历史中不是太起眼的音乐史时段渐渐被学者们挖掘出一定的资料。对学术研究有帮助的魏晋时期音乐史的文献资料加以具体的和逻辑性的整合。

关键词:魏晋音乐 综述 成果分析

一、研究成果统计

论文论题研究的总体状况,其中包括近十几年的走势,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大体情况可以在搜集论文的数量上有一定的体现。从1994-2014这20年间,笔者搜索魏晋包含音乐的主题,发现发表在中国期刊全库的关于魏晋时期音乐的核心论文有144篇,而其中音乐舞蹈类的有68篇,其中《中国音乐》占有8篇,《交响(西安音乐学报)》有7篇,《中国音乐学》有6篇,《人民音乐》有5篇,《音乐研究》有6篇等还有其他各类核心期刊、《中国音乐》是搜索为止最早讨论这个论题的研究的核心期刊,为后续魏晋时期的音乐研究提供参考和可能性。搜索优秀硕士论文有167篇,最早研究与2001年对“魏晋人文乐府”的研究,博士论文搜素结果有47篇,除核心期刊类其他论文有322篇。在笔者搜索的68篇音乐与舞蹈类关于魏晋时期音乐核心期刊中,分别查阅其内容发现有14篇写音乐美学和8篇写音乐理论以及思想,5篇着重写音乐审美,5篇写魏晋时期乐器,4篇写玄学与音乐,音乐史料有2篇,一篇专门写魏晋时期音乐人物,另还有佛教音乐,音乐特征,文人音乐,礼仪用乐等文章。

二、研究成果分析

(一)音乐美学及审美

早在1985年,不少音乐研究者就在学术研讨会上开始讨论用各种方法论来阐述两部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著作《乐记》、《声无哀乐论》。而笔者整理发现,陈景娥2009年发表在《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院报)》的文章《从审美心理学角度谈<声无哀乐论>之“音心”问题》里谈到魏晋时期嵇康的代表作《声无哀乐论》对现代音乐审美体验理论有很大的影响。陈景娥认为嵇康的声音以本体为和的“和”是一种自律和他律的调和。陈景娥认为:第一,嵇康对“和”的有感而发,认为哀乐的情感体验区别于知觉反映,这和审美心理学的情绪与情感的概念区别是一样的。第二,审美心理学讲究“静观聆听”,这和嵇康所用的“自然平和”是一致的。第三,审美体验存在音乐本身不定性和多义性的误差,而嵇康也曾有关“音乐之无常”的论点。总结以上内容,音乐不能脱离人类的经验以及人类主体“心”所表达的情感所在。2004年发表的论文《嵇康音乐思想探源及其审美意义浅析》强调了音乐审美主体的主导作用,“人“作为主体的思想对音乐表现内容的影响力。2011年郑琳,何一波发表的文章《论阮籍前后期美学思想的转向!以其音乐美学思想为例》突出庄周逍遥美学的超然境界和玄学的快速发展。阮籍审美情趣代表了魏晋时期众多文人们的洒脱,心追求自然无为的音乐审美。

笔者总结:第一,整理发现中国魏晋时期音乐美学思想乃至整个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阐述中,缺乏清晰严谨的语言以及换种角度的新意,各学者们所争论的有关于《声无哀乐论》的看法,莫过于声和心的重要性,音乐和声的区别,理智和感性情感体验的辩论,因此音乐美学这门学科的规范用词和精确性以及创新性对于学术研究来说是很关键的。第二,很多学者在音乐美学这门学科研究中都通过反思来强调人的审美经验和观念的重要性,而现在撰写音乐美学的学者们更加注重在该时期的审美活动以及音乐审美主体的研究。音乐主体地位的提高通过查阅整理不难看出已经呈上升趋势。最后,笔者通过发现关于魏晋时期众多学者研究音乐美学这个方向,不难可以得出音乐美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通过整理这一时期的音乐美学相关论文,可以发现它包含了中国魏晋时期音乐美学,对于古琴与其他乐器发展的美学研究,魏晋时期舞蹈等表演艺术的美学,这一时期玄学与美学的关联,乃至到中国音乐美学现状的反思以及音乐美学这门学科的未来建立。可以说覆盖了这一时期音乐的很多重大问题以及对这门学科的思考和疑惑。

(二)音乐理论及思想

笔者整理了中国期刊全库里的8篇核心期刊魏晋时期音乐理论及思想论文,发现大多数论文依旧在研究魏晋时期最重要的一本音乐理论《声无哀乐论》。例如:2009年王光照,倪永强发表的文章《嵇康<声无哀乐论>的主体意识》,刘承华发表在中国音乐第4期上的论文《嵇康声无哀乐思想形成的理论背景》对这部音乐理论的背景进行考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他认为魏晋时期很多提议是嵇康将这些零碎不完整的提法归纳总结并形成了自己的音乐美学体系。这本书的理论思想对后世音乐思想研究特别是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历史意义。

笔者认为作为魏晋时期音乐最伟大的著作《声无哀乐论》,它还是一本充满哲学内涵的书籍。这部著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例证,可以有很多的论点可以写,本书批判了儒家思想忽略人主体性的看法,它确立了音乐主体对客观的影响地位,它注重了事物的自然发展。但是经笔者查阅发现,很多相似的论题以及观点出现,内容大都强调声无哀乐论的主体意识和自然的本体地位。创新和文献价值上有一定的缺乏。其次,这一时期论文的写作并无出现一些理论结合实践,将魏晋时期音乐理论怎么运用到教育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论文出现。例如:可以将无为自得的观点运用的心理学或者音乐治疗学中去探索研究,这样清净无为的音乐又是如何影响文人们的养生观的等等问题。如何将这一理论观点运用到教育学中启发后代人的思考。最后,应当加大对音乐理论及思想的研究。音乐理论作为注意音乐史学记载方式,和音乐史学研究和其是密切关联,相辅相成的。而在理论研究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永远都是理论研究者们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魏晋时期古琴与其他乐器

许彩萍2010年发表在《中国音乐学》第1期上的文章《魏晋南北朝曲项琵琶的演奏特点》,此文作者通过写魏晋时期文化大融合,佛教音乐的盛行等对乐器变化发展的作用,进而整理魏晋时期曲项琵琶的演奏特点,演奏技巧和演变。笔者认为这篇文章通过梳理清楚琵琶始终曲项琵琶的历史脉络可以对整个琵琶这门乐器甚至整个中国音乐乐器史存在了参考价值。而徐文武2012年发表在《交响·西安音乐学院院报》第一期的文章《魏晋南北朝琴学与音乐教育思想》叙述了魏晋时期琴学在于文人们用来修身的而不是技艺。其次说明了琴学的兴起对琴谱产生的影响,阮籍注重正统音乐以及颜之推在音乐教育上主张德和艺相结合的思想。并且整理了魏晋时期琴学大师们的简表。2011年发表在《天籁》上的文章《魏晋南北朝黄门乐考》通过讲述魏晋时期黄门鼓吹乐如何走向衰亡来进行反思,例证了这项乐器的衰亡给音乐制度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

笔者认为音乐表演离不开乐器这一形式,乐器的表现形式可以体现所在这一时代的音乐风格和音乐审美,也会是这一类乐器历史走向的分支之一。这一时期乐器的发展在于不仅仅局限于乐器的本身技艺和演奏,而是把乐器作为文人的一直音乐文化,用来修身养心之用。另一方面通过对魏晋时期乐器的论述看出这一时代的音乐制度的发展与变革。

(四)其他类型论文

李敦庆2012第4期发表在《交响·西安音乐学院院报》上的期刊《以古为雅 不相沿乐——论魏晋南北朝礼仪用乐的创作特点》换了一个角度来写了魏晋时期礼仪用乐的特色。论述了在魏晋时期,雅乐复古是主要的创作方向和目的,但在继承上另加以自己的创新,这种复古与创新结合的礼仪音乐创作方式是中国礼仪音乐创作的一个重要手段。

笔者认为大量各类型论文的研究证明了对魏晋时期音乐的研究加强了广度和全面性。笔者认为这个现象在学术界是很好的,不能把思想局限于几个类型的论文写作方式,而是要在学科和学科之间发现关联,比如音乐和古代礼仪的关系,然后从中挖掘出新的创新点。但是值得思考的是随着对魏晋时期音乐思考的不断增加广度和扩大,一些根基性的基础概念是否会被研究者们摒弃呢?思考模式过于多元化,跨越到文学、玄学?是否关注魏晋时期音乐本身会有所减少呢?笔者认为回归音乐史本身史料的整理,将该时期音乐本身研究透彻以及传统研究的和跨学科的论述挖掘新论点之间能否做到恰好平衡这似乎是个新的挑战。第二,笔者发现大量的关于这时期的学术论文都是以魏晋时期音乐史料为主,史论结合来叙述论文的。但是很多作者提出的论点过多偏向于作者的自我对其的理解。黑格尔的《美学》里有这样一句话:就对象来说,每门学科一开始就要研究两个题:第一,这个对象是存在的;其次,这个对象究竟是什么。魏晋时期音乐的研究要就研究对象这个问题进行深层次探析,我们得清晰知道我们研究的这段史学资料是什么,包括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不能一味自圆其说,要有一定根据和逻辑顺序。

猜你喜欢
综述
认知需要研究综述
氢能有轨电车应用综述
综述的写作格式
5G应用及发展综述
机器学习综述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深度学习认知计算综述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Progress of DNA-based Methods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