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重庆进出口丝类商品质量分析

2015-05-11 07:18:56张后兵涂红雨陈丽华胡青蓉李贤良
丝绸 2015年10期
关键词:生丝重庆地区丝绸

张后兵,涂红雨,陈丽华,刘 浩,胡青蓉,李贤良

(1.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检验检疫技术中心,重庆 400020;2.北京邮电大学 图书馆,北京 100876)



研究与技术

2014年度重庆进出口丝类商品质量分析

张后兵1,涂红雨1,陈丽华1,刘 浩1,胡青蓉2,李贤良1

(1.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检验检疫技术中心,重庆 400020;2.北京邮电大学 图书馆,北京 100876)

对2014年重庆地区进出口丝类商品的生产报检情况、检验情况、质量状况、进出口情况等相关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重庆地区2014年度出口丝类商品委托报检企业8家,报检企业数量较上年基本持平;丝类商品委托报检数量470批、207.35 t,其中生丝244批、139.58 t,双宫丝226批、67.77 t;生丝平均等级3A54,双宫丝平均等级双特级72,丝类商品平均等级稳中有升。2014年从重庆口岸直接出口丝类商品132.84 t,直接出口金额766.39万美元,相对上年同期增长23.90%。

丝类商品;生丝;双宫丝;质量分析;进出口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蚕丝生产国和出口国,规模以上缫丝绢纺企业300家以上[1-2]。茧丝绸产业作为重庆的传统优势产业,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辉煌,在90年代中期后全面陷入低谷[3],目前全市有丝绸生产加工企业20多家[4]。茧丝绸产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其产业链条长、带动性好,在促进重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城乡统筹建设、城镇人口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民生作用。随着东部和沿海地区经济转型,继“东桑西移”后,“东丝西移”“东绸西移”的步伐加快,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已成为发展的选择[5-6]。2000年以来,重庆茧丝绸行业在困境中致力改革[7],并以改革为突破口,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优化结构,扩大外贸业务,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经受住了国际环境急剧变化的严峻考验,但受到生丝价格波动大,国内原料涨价,重庆丝绸出口市场和品种单一,印度对中国丝绸的反倾销,人民币升值等的影响[8],重庆的茧丝绸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的考验。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重庆进出口丝类商品的生产和报检情况,进一步提升重庆地区的丝类商品质量,为重庆地区的丝类商品发展提供必要参考,现对重庆地区的丝类商品的质量进行分析。

1 基本情况

1.1 重庆丝类商品检验基本情况

2014年,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检验丝类商品470批,207.35 t,其中生丝244批(含6批进口生丝送样委托),139.58 t;双宫丝226批,67.77 t。其中,从重庆口岸出口21单,167.26 t。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有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以下简称重庆局技术中心)、万州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实验室和涪陵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实验室三个丝类检测机构。重庆局技术中心2014年丝类检验数量465批,较上年404批上升15.10%;万州局综合实验室2014年生丝检验5批,较上年同期(20批)减少75%;涪陵局综合实验室2014年丝类检验0批,较上年同期(6批)减少100%。

1.2 丝类商品报检情况分析

2014年重庆进出口丝类商品委托报检企业8家,报检企业数量较上年基本持平,其中2家为新增报检企业,传统报检企业减少2家。传统报检企业减少主要是由于厂房搬迁或销售方式转型。全年计入质量统计的生丝整批委托报检企业7家,平均等级3A及以上企业6家,占统计报检企业的85.71%,比上年(100.00%)降低了14.29%。2014年生丝报检数量除了有2家企业维持稳定之外,其他企业报检数量均出现大幅度下滑。

2014年双宫丝报检数量有大幅提升,相对2013年重庆1家企业报检双宫丝,2014年新增双宫丝报检企业1家。

1.3 检验量及同期对比

重庆目前的丝类商品检测以生丝和双宫丝两个品种为主,2014年生丝和双宫丝的检验批次与2013年基本持平。2012年还有6批土丝,但在2013年和2014年均没有土丝报检。全年丝类商品检验量及统计对比数据见表1。

表1 重庆年度丝类商品检验量对比Tab.1 Comparison of annual inspection quantities of silk commodities in Chongqing

2014年,重庆局共检验丝类商品470批,其中整批委托检验464批、社会委托送检6批(因社会委托检测项目不全,不纳入质量分析统计),共计207.35 t。批次比上年同期(443批)上升6.09%,但质量比上年同期(245.82 t)下降15.65%。其中,生丝244批,139.58 t,分别比上年(361批,221.09 t)下降32.41%、36.87%,平均等级3A54,比上年提升0.14 A;双宫丝226批,67.77 t,分别比上年同期(82批,24.72 t)上升175.61%、174.15%,平均等级为双特级72,比上年下降0.12级;土丝检验数量0批。

图1 重庆生丝连续5年检验数量Fig.1 The inspection quantities of raw silk in continuous 5 years in Chongqing

从图1 重庆地区连续5年生丝检验数量来看,目前重庆地区的生丝检验数量逐年呈现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受制于重庆丝类商品生产企业流动资金短缺,原料成本大幅提高,导致部分企业处于半停厂状态;第二,重庆服务业发展迅速,出口丝类商品生产企业劳动强度大,工人工资低,目前丝类企业基本都是老员工在维持,企业招工困难,年轻人不愿从事缫丝行业,而且每年有大量员工主动辞职。

图2 重庆双宫丝连续5年检验数量Fig.2 The inspection quantities of Doupion Silk in continuous 5 years in Chongqing

从图2连续5年双宫丝检验数量来看,重庆地区的双宫丝检验数量起起落落,但2014年双宫丝检验数量得到明显回升。究其原因主要为:第一,和生丝一样受制于重庆丝类商品生产企业流动资金短缺,原料成本大幅提高,重庆服务业的大力冲击影响,丝类企业整体行业有下滑趋势;第二,受益于双宫丝外部行情影响和政府部门的扶持,以及部分企业做大做强双宫丝品牌的努力,重庆部分双宫丝报检数量出现大幅度提升;同时,新增1家双宫丝报检企业,因此双宫丝报检数量明显回升。

2 综合分析

2.1 质量状况综合

2014年重庆局全年生丝平均等级3A54与上年3A40比较上升了0.14个等级,正品率99.46%比上年99.90%下降了0.44%,见表2。影响生丝正品率的原因主要为双丝、纤度出格、回潮率超标等因素。总体来说,2014年重庆丝类企业在丝类商品质量方面略有提升,平均等级上升幅度明显的企业有鼎盈丝绸、潼南玄吉、昌州丝绸等。

同时,从表2重庆报检丝类商品平均等级和正品率同期对比可以看到,2014年全年双宫丝平均等级为双特级72,与上年双特级84比较下降0.12个等级。双宫丝正品率99.12%比上年99.90%下降了0.44%。双宫丝正品率的轻微下降,主要是由于2014年只有1家企业恢复双宫丝报检,其报检的双宫丝等级相对偏低,从而将重庆地区的整体双宫丝等级和正品率整体拉低。

表2 重庆报检丝类商品平均等级和正品率同期对比Tab.2 Comparison of average grade and quality product rate of silk commodities applied for inspection in Chongqing

2.2 重庆丝类商品规格等级分布

2014年重庆地区进出口生丝产品中,高品位生丝(6A、5A)占的比例12.18%,较上年(6.65%)上升了5.53%,见表3。4A级生丝占的比例39.92%,较上年(31.02%)上升了8.90%;3A级生丝占的比例45.38%,较上年(57.62%)减少了12.24%;2A级生丝占的比例2.52%,较上年(4.43%)减少了1.91%;A级及以下丝批比例0,较上年(0.28%)降低了0.28%。高品位丝所占比例有所提升,主要得益于各企业对人员进行整合和企业对丝类商品质量的重视,将3班合成2班,2班合成1班,虽然生产线和产量有所降低,但总体上更加有利于生丝质量的总体提升。

2014年重庆地区进出口生丝产品中,高品位双宫丝(特优级)占的比例73.01%,较上年(84.15%)下降了11.14%,见表4。

表3 重庆报检生丝各规格等级分布Tab.3 Distribution of each grade of raw silk in Chongqing

表4 重庆报检双宫丝各规格等级分布Tab.4 Distribution of each grade of doupion silk in Chongqing

2.3 丝类各指标定降级比例及同期对比

从表5生丝各指标定降级比例及同期对比可以看到,2014年生丝(定)降级比例依次为纤度偏差57.07%、均匀二度变化52.17%、大差(总差)36.96%、清洁15.76%、洁净13.04%、伸长5.43%、均匀三度变化0.54%、外观0.54%,没有出现因抱合、强力而降等的情况。2014年全年定级项目与上年比较纤度偏差上升7.12%、大差下降10.96%、二度变化上升4.52%、洁净下降3.58%、清洁上升6.62%、三度变化下降2.23%、伸长上升4.32%、抱合下降0.28%、外观上升0.26%。全年均匀纤度偏差定级上升最大,大差下降最大,主要是各企业购买的原料来自全国各地,质量参差不齐造成。

从表6双宫丝各指标及同期对比可以看到,2014年全年桑蚕双宫丝质量与2013年相比有了一定幅度的下降,纤度最大偏差、纤度偏差等各项平均成绩都有所扩大,质量控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表5 生丝各指标定降级比例及同期对比 Tab.5 Proportion of grading and degrading of various indexes of raw silk and comparison in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

表6 双宫丝各指标及同期对比Tab.6 Various indexes of doupion silk and comparison in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3 重庆丝类商品行情简析

3.1 国内丝类商品整体行情

受到市场需求不足、国内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等因素的影响,2014年全年,中国丝绸类商品出口量有所下降,出口平均单价小幅上涨。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1-12月,中国累计出口蚕丝类商品13 384.6 t,同比下降10.52%;平均单价45.93美元/kg,同比上涨2.55%。出口量排名前五位的市场依次为:印度、意大利、日本、越南、罗马尼亚,市场占比分别为30.73%、13.1%、12.98%、8%、7.85%。全国出口总额61474.1万美元,同比下降8.23%。主要出口省区市按出口额排名前六位的是浙江、江苏、山东、广西、广东、四川,市场占比依次为28.69%、21.9%、11.37%、10.61%、6.98%、6.24%。四川蚕丝类商品出口额3 834.1万美元,同比下降26.81%;出口数量816.39 t,同比下降21.93%[9-10]。

3.2 重庆地区丝类商品出口情况

2014年重庆丝类商品出口共有4个出口国,比上年6个出口国相比减少了2个,即意大利和巴基斯坦(表7)。出口前3位的国家与重庆地区2013年度一致,分别为印度、韩国、越南,共计126.12 t,占总出口量的75.40%。其中出口印度75.18 t,比上年80.39 t减少了5.21 t,占总出口量的44.95%。

表7 重庆丝类商品出口情况Tab.7 Export situation of silk commodities in Chongqing

2014年重庆局共检验丝类商品470批,207.35 t,检验数量占2014年重庆地区丝类商品生产总量1 674 t的12.39%(重庆地区2014年生产生丝1 439 t、双宫丝235 t)。从表7出口数量及金额来看:从重庆口岸直接出口132.84 t,占重庆局检测总体的64.07%;直接出口金额766.39万美元,相对上年同期(618.55万美元)增长23.90%。此外,印度市场仍然为重庆丝类商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但目前印度市场的需求还在继续下滑。韩国、越南、孟加拉出口数量出现从比例上看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但由于这几个国家重庆出口基数小,出口数量上来看并没有太大差异。

4 分析及建议

1)2014年重庆出口丝类商品在主销市场虽未遭遇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但欧洲和日本高档生丝产品的用户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重庆几乎没有生丝出口到欧洲和日本,只有少量双宫丝出口到韩国。同时,重庆丝类商品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主要集中在印度、韩国、越南、孟加拉等国家,极易受到进口国的反倾销措施,导致国内丝类商品原料及生丝、双宫丝等丝类商品价格大幅波动,行情不稳定。 建议重庆丝类企业加强丝类商品质量控制,拓展丝类商品销售渠道。

2)从销售价格来看,2014年年初开始生丝价格持续回落,重庆地区的生丝(3A~4A)价格从2014年初的35万元/t,一直回落到2015年初的32.5万元/t。在人力成本逐年增加的情况下,生丝价格的回落让企业的盈利空间急剧萎缩;加之重庆地区的服务业对桑蚕养殖业的巨幅冲击,桑蚕养殖业逐年减少,企业生产的蚕茧原料缺口越来越大,需要到其他地方购买,原料成本大幅提高,严重影响重庆丝类生产企业的流动资金,导致部分企业处于半停厂状态。因此,建议借助中国丝类检测联盟平台和丝类行业协会,建立有效的丝类商品价格稳定机制,创造更加健康的丝类商品流通机制。

3)建议中国丝类检测联盟建立丝类商品原产地溯源和产品质量溯源平台,加强国内进出口干茧丝和鲜茧丝的分类管理和认证工作,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国丝类商品品牌,提升丝类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1]毕海忠,邢秋明,姚方,等.关于生丝产品外观检验方法的探讨[J].中国纤检,2013(8):70-72. BI Haizhong, XING Qiuming, YAO Fang, et al. Inspection method research of the surface quality of raw silk[J]. China Fiber Inspection,2013(8):70-72.

[2]胡巍,汪良敏.生丝自动化检测的现状[J].仪器仪表学报,2006,27(6):375-377. HU Wei, WANG Liangmin. Analysis of raw silk present automatic inspec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2006,27(6):375-377.

[3]冯家洪.浅析重庆实现茧丝绸产业化经营的对策[J].丝绸,2004(9):4-5. FENG Jiahong. Analysis of industrialization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 for cocoon and silk industry in Chongqing[J]. Journal of Silk,2004(9):4-5.

[4]王永亮,余华献,马群忠,等.重庆丝绸工业“十二五”发展初探[J].丝绸,2011,48(10):60-63. WANG Yongliang, YU Huaxian, MA Qunzhong, et al. Preliminary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12th five year development plan on silk industry in Chongqing[J]. Journal of Silk,2011,48(10):60-63.

[5]单国宏,冯岑,李彤,等.中国丝绸工业的现状与任务[J].丝绸,2002(7):6-8. SAN Guohong, FENG Cen, LI Tong, et al. Present situation and tasks of china silk industry[J]. Journal of Silk,2002(7):6-8.

[6]董召勤,李伟文.丝绸产业转移与西部区域发展[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05(4):30-32. DONG Zhaoqin, LI Weiwen. The influences about silk industry transfer to western area development[J]. Modern Silk Science & Technology,2005(4):30-32.

[7]罗达天.考察重庆茧丝绸体制机制改革观感[J].四川丝绸,2007(1):1-3. LUO Datian. The experiences about the reforms on silk industry of Chongqing[J]. Sichuan Silk,2007(1):1-3.

[8]中国丝绸协会.重庆茧丝绸工业概貌[EB/OL].(2009-02-01)[2015-03-09].http://www.cqcsa.com/about.aspx?ID=2. China Silk Association. The overview for cocoon and silk industry of Chongqing[EB/OL]. (2009-02-01)[ 2015-03-09]. http://www.cqcsa.com/about.aspx?ID=2.

[9]中国丝绸协会.2014年上半年全国丝绸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EB/OL].(2014-08-31)[2015-03-09].http://www.gxcy.gov.cn/tytg/ShowArticle.asp?ArticleID=110959. China Silk Association. The economic operation analysis for china silk industry in 2014[EB/OL]. (2014-08-31)[2015-03-09]. http://www.gxcy.gov.cn/tytg/ShowArticle.asp?ArticleID=110959.

[10]中国商务新闻网.2014年我国蚕丝出口量跌价升[EB/OL].(2015-03-02)[2015-03-09].http://www.cqcsa.com/ReadNews.aspx?NewsID=9524. China Business News. China export volume reduced but total price increased on silk industry in 2014[EB/OL]. (2015-03-02)[2015-03-09]. http://www.cqcsa.com/ReadNews.aspx?NewsID=9524.

Quality Analysis of Import and Export Silk Commodities in Chongqing Area in 2014

ZHANG Houbing, TU Hongyu1, CHENG Lihua1, LIU Hao1, HU Qingrong2, LI Xianliang1

(1. Inspection & Quarantine Technical Center, Chongqing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Chongqing 400020, China;2. Library,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00876,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arameters about the import and export silk commodities in Chongqing in 2014, including the production inspection, test status, silk quality, import and export situation, etc. Statist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ere eight export companies commissioning for inspection in Chongqing in 2014; the quantity of enterprises commissioning for inspection was basically equal to the level in the last year; 470 batches (207.35 t) of silk commodities were entrusted for inspection, including 244 bathes of raw silk (139.58 t), and 266 batches of doupion silk (67.77 t). Average grade of raw silk was 3A54; average grade of doupion silk was Double Extra 72; average grade of silk commodities rose stably. 132.84 t silk commodities were directly exported from Chongqing port in 2014, with the direct export amount of USD 7.6 639 million, up 23.90% in the same period of last year.

silk commodities; raw silk; doupion silk; quality analysis; import and export

2015-04-01;

2015-08-20

TS141.9;F768.1(2719)

A

1001-7003(2015)10-0030-05 引用页码: 101106

doi.org/10.3969/j.issn.1001-7003.2015.10.006

猜你喜欢
生丝重庆地区丝绸
1971-2018年重庆地区高温的气候特征
遥望“丝绸路”
人大建设(2018年9期)2018-11-13 01:10:06
路上丝绸
风采童装(2018年1期)2018-04-12 02:05:06
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含胶率试验比对
丝绸(2017年7期)2017-07-31 17:10:14
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理化性状的比较研究
蚕桑通报(2016年4期)2016-07-18 11:38:35
2012~2015年重庆地区鸡新城疫免疫抗体的监测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12
SWC-WARMS在重庆地区的降水预报性能分析
丝绸情调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2:45:28
柔软工艺对生丝性能的影响
丝绸(2015年3期)2015-05-09 02:15:15
大孔径浅台阶控制爆破在重庆地区的应用
重庆建筑(2014年12期)2014-07-24 14: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