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皇版《玛侬·莱斯科》,就是不一样

2015-05-11 14:04任海杰
歌剧 2014年10期
关键词:英皇男高音莱斯

任海杰

上海大剧院2014-15演出季的开幕大戏,上演英国皇家歌剧院新制作的普契尼《玛侬·莱斯科》,可谓是出手不凡。这个新版《玛侬·莱斯科)》几个月前曾在伦敦引起轰动,虽然当时的男女主角没有来(尤其是男主角考夫曼),但依然在沪上掀起热潮,连演三场。我看了演出前的最后一次彩排和9月3日的首演。

西洋歌剧发展到普契尼。已经从“神话”落实到“人间”,他塑造的玛侬,热衷虚荣、金钱,又被格里欧的爱情点燃,渴望真爱,最后以悲剧告终。这样的故事,在10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存在,并可能会恒久地存在下去。因此,英皇版的新制作《玛侬·莱斯科》置身于当代,就有了充足的理由和现实的意义。人物着现代装、玛侬乘轿车上场、纸醉金迷的奢华场景、百合花的象征……都是可圈可点的创意。我尤其欣赏第二幕,格里欧混迹在看客中,观玛侬“真人秀”表演,等其他看客离开后,格里欧拉下自己的假头套,与玛侬发生剧烈的戏剧冲突。这个设计出其不意、别出心裁,又无突兀感,可谓是神来之笔!

现代歌剧,再好的制作、再好的导演,如没有出色的演员来撑台,就好比只有框架,没有血肉。这次来上海演出的男女主角,都是由英国皇家歌剧院钦定,而且不设B组,有点冒险,也显示了自信。两位主演不负众望,饰演玛侬的斯维特拉-瓦西列娃,是一位来自东欧的女高音,在诸多世界一流的歌剧院演过主角,出版过不少歌剧DVD(我就有她主演的威尔第《茶花女》DVD,意大利帕尔曼歌剧院演出,尤里-特米尔卡诺夫指挥),是当今歌坛的一线歌剧卡司。她形象苗条,俊俏性感,善于表演,音色音质俱佳,尤其是声中融情,唱中入戏,惟妙惟肖地演活了玛侬。第二幕是她的“巅峰之作”,“真人秀”表演不输给电影演员,独唱“在那些柔软的花边”、与格里欧的激情二重唱,非常出色。第四幕临终前的独唱“孤单一人,迷失,被抛弃……”,也演唱得真切、伤感、动人。这是位形神兼备的玛侬。稍觉不足的是她的低音区——当然,这是以全能女高音来要求了。

饰演格里欧的古斯塔夫·波尔塔是生于阿根廷的男高音,再次证明了近年来南美善出世界级的男高音。他虽然出道时间不长,身架形象又稍显笨重,但我非常欣赏他的演唱,既有何塞·卡雷拉斯的腔调韵味,又具弗兰科-科莱里和马里奥·德·莫纳科的戏剧张力和冲击力,依稀可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歌剧黄金时代的男高音风采。他注重演唱的方法,宏亮大嗓门的尽情喷放,令人非常过瘾。

.

如果说英皇钦定的两位主角是成功之笔,那么他们带来的配角、饰演玛侬哥哥的卡洛-斯特利,则是“多此一举”:无论形象还是演唱,都太老态,不像玛侬的哥哥,倒像是玛侬的老爸。与之合作的上海歌剧院,完全可以选出这样的演员——饰演剧中好色之徒热隆特的余杨,其出色的演唱,就是很好的证明。

这个制作最大的商榷之处,是第四幕——玛侬和格里欧逃亡在高速公路的断头路,象征着两人爱情的绝望。问题是,这段断头路悬得太高,既不利演员的演唱(演员离指挥的距离太远),也不利于大剧院第二、第三层楼观众的聆听(声音放送的上下空间不够,显得太褊狭),我就听到二楼的观众有此反映(我的座位在一楼)。

丹尼尔·奥伦近几年在中国歌剧院的乐池中常有惊艳之举,经他调教的乐队会有脱胎换骨之感,这次他指挥上海歌剧院的管弦乐队,依然给我这样的感觉。我甚至觉得彩排的效果好于正式的首演,尤其是乐队的弦乐,多么地“奶油”啊,听得我心醉神迷!首演时乐队好像有些紧、不兴奋、放不开,在演奏第三幕那段著名的间奏曲、音乐达到高潮时,甚至听到了奥伦的呼喊提示声。直到第四幕,乐队才似乎真正进入状态,不知道后面的两场怎么样。

猜你喜欢
英皇男高音莱斯
莱斯安全阀门(天津)有限公司.
可爱的红(为男高音而作)
阳光下的中国
莱斯·布朗的故事将改变你的生活
英皇音乐:考试是用来“享受”的
兼收并蓄 借鉴创新——美国莱斯大学
Nothing,你能在海上漂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