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飞(辽宁省有色地质局勘察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13)
胶辽金多金属成矿带万宝成矿区找矿潜力分析
王 飞
(辽宁省有色地质局勘察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13)
摘 要:胶辽金多金属成矿带是辽宁地区主要的金铜多金属矿化集中区,区内已知金属矿床多处,金属种类有铜矿床,金矿床,钼矿床,铜钼矿床,铅锌矿床,锌矿床,构成工业意义的有万宝中大型斑岩钼矿,沙窝沟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关键词:胶辽金;多金属;成矿;万宝
胶辽金多金属成矿带位于环太平洋金环鸭绿江与太平哨两条北东向大断裂中间所夹持地带的北东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营口—宽甸抬拱的东端。
1 地层。区域出露地层有辽河群于家堡子组、盖县组、震旦系钓鱼台组、南芬组,寒武系、奥陶系、侏罗系及第四系,地层总体走向北西向,其次为东西向。于家堡子组由云母片岩、变粒岩、花岗片麻岩组成,局部夹大理岩透镜体和硼矿(化)体。该县组由黑云母片岩、黑云变粒岩、角闪变粒岩组成,是沙窝沟金矿赋矿层。钓鱼台组由石英岩、石英砂岩组成。南芬组由页岩、泥灰岩组成。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寒武系下统为泥质灰岩、页岩、砂岩层;中统为原层白云质灰岩、页岩;上统以页岩为主夹泥灰岩、灰岩等。与下伏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奥陶系下统为竹叶状灰岩,燧石结核灰岩;上统为灰黑色灰岩、白云质灰岩整合于寒武系地层之上。侏罗系小岭组由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流纹质灰岩组成,呈断陷盆地不整合覆盖在老地层之上。
2 构造。自前寒武纪以来,该区域至少经历四次复杂的构造热事件,形成不同时期,不同性质,不同方向,不同规模的构造形迹。以北东向为主,中间夹持北西向次一级构造,应力特征以挤压为主。北东向断裂:该组以鸭绿江、太平哨断裂最大、中间有刘湖沟、错草沟、四道阳岔、高丽沟等次一级断裂近于平行展布,北东向40°~50°舒缓波伏延伸,有一定的控矿作用。北西向断裂:以万宝—浪立盆—砂子沟为代表,走向310°~320°,使部分老地层逆冲断岩层之上,断裂内挤压片理、透镜体、糜棱岩较发育,断裂延长15km以上,构造级别低于北东向断裂,有一定控岩控矿作用。近南北向断裂次之,多被脉岩充填,有控矿作用。褶皱构造为北西向,由西向东有杨木杆复背斜,曹家沟向斜、川沟背斜、沿背斜轴部有酸性小岩株侵位。
3 岩浆岩。区域内岩浆岩较发育,主要有燕山期石柱子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川沟花岗岩及各种脉岩类。石柱子岩体长轴呈北西向,长约18km,宽约7km,面积大于100km2,是一个深侵位——遭受中——浅剥蚀的小岩基。主要岩石类型有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碱性花岗岩和爆破角砾岩的复式岩体。岩石化学钙碱指数为58.6,属钙碱性系列,里特曼指数δ2.18~2.66,岩体形成温度约700℃,压力为3kPa~5kPa,形成深度10km~15km,该岩体来源上地幔和下地壳硅镁层,属同熔型花岗岩。
1 斑岩型钼矿床。万宝源斑岩型钼矿床在时间和空间上与燕山期石柱子花岗闪长岩体密切相关,燕山晚期随着岩浆逐渐冷却分异,构造岩浆多次活动,依次形成石英斑岩、闪长玢岩、煌斑岩脉和大量的矿液沿构造裂隙充填交代成矿。找矿实践说明,石英斑岩形成后期的构造热液活动是斑岩铜矿主要成矿期,主要是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
2 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与中生代陆相火山活动带有关的蚀变岩型金矿可以作为该区域带的主攻矿床类型之一。其中燕山期以来发育形成的北东和北西向两组区域性断裂是重点。据有关资料分析,前者连续性好,沿走向延伸较远,影响深度较大,有的即为次级地质单位的分界,除控制区内的燕山期岩浆活动外,还控制着岩金矿带的分布;后者在与前者交汇时,常表现出明显的控矿作用,这样的交汇部往往成为岩金矿化的密集区,或是岩金矿床、矿体和矿化的就位场所。
3 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金铜矿床。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金铜矿床是本区域十分重要的一类矿床类型,由地下深处变质基底重熔形成的中酸性岩浆的上侵及其导致的火山活动为成矿提供重要的物质来源。本区域燕山中、晚期岩浆岩侵入——爆发活动极为强烈,形成了一系列的次火山岩、火山岩和火山构造,与金矿化关系极为密切。区域内出露地层有震旦系辽河群于家堡子组、盖县组、钓鱼台组、南芬组、寒武系、奥陶系和中酸性——酸性小岩体十分发育,二者之间的接触带及其附近一般是构造的薄弱带和活动带,常常构成断裂的密集区,是寻找岩浆热液型金、钼、铜矿体的有利成矿地段。这是由于多期次的岩浆上侵不断萃取基岩矿源层中的成矿物质,使富含金、钼、铜元素的含矿溶液沿断裂上升迁移,并于适合的构造空间部位沉淀成矿。共生的金、钼、铜矿体往往就是受接触带多次破碎地段的控制。
1 与超大矿床相似的成矿环境。胶辽金多金属成矿带是辽宁地区主要的金铜多金属矿化集中区,区内已知金属矿床多处,金属种类有铜矿床,金矿床,钼矿床,铜钼矿床,铅锌矿床,锌矿床,构成工业意义的有万宝中大型斑岩钼矿,沙窝沟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在鸭绿江东南部朝鲜一侧,距鸭绿江断裂一定范围内,已发现上百处铜、金矿床(点),其中具中、大型规模的铜矿床有上农、虚川、满德、下农、云兴、惠山、甲山等,累计探明铜储量超过1200万吨;大型规模金矿床有云山、竹大造岳等7个,累计探明金储量大于1000吨,构成朝鲜一侧北西向铜、金矿富集带。通过与一江之隔的朝鲜相比,区域在成矿地质背景,成矿环境、矿床成因,控矿因素等方面均与其相同或相似,具有形成大型金、铜矿床的地质成矿条件。
2 多期次岩浆及断裂构造活动。区内燕山期岩浆活动非常频繁,具有规模大、多期次蚀变强烈的特点,从已知矿床(点)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的空间分布看,该区域的岩浆岩及断裂构造联合控制其总体产出部位和展布方向,并且表现北东和北西向两组断裂带形成的网状构造控制了矿(化)带的分布。
3 有丰富的成矿物质源。1/5万成矿区带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显示,区带的Cu、Mo、Au为主要多元素分散流范围达200km2岩体内呈带状分布的Cu、Mo元素异常带超10km,沿大荒沟、东北沟、好、滚岔、曹家沟至兵沟山这条北东向控矿构造异常带长26km,南东大荒沟一带出现约30km2Au、Cu元素异常,北东冰沟山出现约20km2Cu、Pn、Zn、Au、Mo多元素综合异常。显示了丰富的成矿组份和广阔的成矿空间。
参考文献
[1]陈毓川.中国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