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英会
【摘 要】 在财务会计相关核算中,涉及到一些与资金时间价值相关的内容,如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利息调整摊销、非流动资产减值、融资租赁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带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中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等。文章以持有至到期投资相关会计核算为例,结合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与财务管理知识,分析资金时间价值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方法及目的,认为资金时间价值的引入使得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更接近其经济实质。
【关键词】 资金时间价值; 财务会计; 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09-0107-03
资金时间价值是指资金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增值的部分,或其可随时间推移而产生增值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资金被占用为某种状态而不能作其他用途所产生的机会成本。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有单利和复利两种,在涉及到名义收益或利息时,一般用票面利率采取单利的计算方法;而期限长于一年且涉及到实际收益或利息时,一般用复利的计算方法。根据会计计量基础的历史成本原则,各项目初始入账一般按票面金额或实际成本入账;同时根据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后续计量则应考虑各对象的经济实质。因此,在财务会计核算中,权衡历史成本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一般涉及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项目的后续计量和期末计价时,要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影响。
一、资金时间价值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摊销中的应用
由于债券的发行分为溢价发行、平价发行和折价发行,而且存在交易相关的费用,所以在进行债券投资时,实付价款(不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收到的利息,下同)与债券面值之间就会产生偏离。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入账是以实付价款作为入账价值,实付价款与债券面值之间的差额体现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账户。当实付价款大于面值时,利息调整为借方差额(以下简称“借差”);当实付价款小于面值时,利息调整为贷方差额(以下简称“贷差”)。初始入账分录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利息调整(借或贷)
贷:银行存款(实付价款)
持有至到期投资作为一种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以上利息调整的借差或贷差不能记入当期损益,而应按照一定的方法摊销到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过程的各会计期间。具体方法有直线法和实际利率法两种,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定采取实际利率法。实际利率法关键的问题就是实际利率的确定,该确定过程主要运用资金时间价值原理。
(一)分期付息到期还本持有至到期投资举例
由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入账和利息调整摊销原理可得,在未发生减值情况下,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摊余成本有两种计算方式:(1)债券面值加借差余额(或减贷差余额);(2)期初摊余成本减当期借差摊销(或加当期贷差摊销)。
例1:甲企业20×1年1月1日购入A公司当日发行的面值100万元、票面利率5%、5年期、每年12月31日付息的债券,准备持有至到期。该债券发行价102万元,交易相关直接费用1万元。
1.初始入账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1 000 000
——利息调整 30 000
贷:银行存款 1 030 000
可以看出,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入账价值为103万元(即初始摊余成本)。
2.实际利息的确定
与此持有至到期投资相关的现金流量图如图1所示:
由上式可以求得i%=4.33%,即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实际利率,应根据此实际利率确定每期的投资收益和利息调整摊销额。
3.利息调整的摊销和投资收益的确认
20×1年,该持有至到期投资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期初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间的乘积,即1 030 000×4.33%=44 599(元),当年年末可以收到的票面利息为1 000 000
×5%=50 000(元),两者之间的差额为利息调整借差的摊销额,即50 000-44 599=5 401(元)。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50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 401
投资收益 44 599
因此,20×1年年末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1 030 000-5 401=1 024 599(元)。以后各年利息调整摊销和期末摊余成本的计算与此相同。
(二)到期还本付息持有至到期投资举例
由于到期还本付息债券的利息在到期日支付,因此其未收利息也应属于非流动项目,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体现到“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账户。此时,某会计期末,在未发生减值的情况下,到期还本付息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摊余成本也有两种计算方式:(1)债券面值加至当期末累计应计利息加借差余额(或减贷差余额);(2)期初摊余成本加当期应计利息减当期借差摊销(或加当期贷差摊销)。
例2:甲企业20×1年1月1日购入A公司当日发行的面值100万元、票面利率6%、5年期、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准备持有至到期。该债券发行价92万元,交易相关直接费用0.69万元。
由以上资料可以看出,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入账价值(即初始摊余成本)为92+0.69=92.69(万元),期初入账分录为: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1 000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73 100
银行存款 926 900
设实际利率为i%,根据上述插值法原理,可求得实际利率为7%,即:
(100+100×6%×5)×(P/F,7%,5)=92.69(万元)
因此,20×1年,该持有至到期投资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期初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间的乘积,即926 900×7%=64 883(元),当年年末应该计提的票面利息为1 000 000×6%=60 000(元),两者之间的差额为利息调整贷差的摊销额,即64 883-60 000=4 883(元)。分录为: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60 000
——利息调整 4 883
贷:投资收益 64 883
可以看出,20×1年年末,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926 900+60 000+4 883=991 783(元),此时的利息调整贷差余额为73 100-4 883=68 217(元)。以后各年利息调整摊销和期末摊余成本的计算与此相同。
二、资金时间价值在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计价中的应用
如果有客观证据证明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了减值,应将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减记至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可收回金额),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算也要用到资金时间价值的原理。
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后,摊余成本为当前的可收回金额,因此以后期间的利息调整摊销额将受到影响。待情况好转或减值因素消除时,应将原确认的减值损失转回,作相反分录,但转回后的摊余成本不应超过假定不计提减值准备时的摊余成本(即在原确定的减值损失限额内转回)。
例3:沿用例2的资料,若20×3年年末,该债券发行方出现财务困难,预计到期只能收回债券面值100万元;20×4年年末,预计能够收回债券面值100万元和利息20万元;20×6年1月1日,债券到期,收回面值100万元和利息20万元。
(1)20×3年年末减值损失的确定
首先,按照前述方法,20×2年该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差的摊销额为991 783×7%-60 000=9 424.81(元),20×2年年末摊余成本为991 783+60 000+9 424.81
=1 061 207.81(元),利息调整贷差余额为68 217-9 424.81
=58 792.19(元);20×3年该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差摊销额为1 061 207.81×7%-60 000=14 284.55(元),20×3年年末,计提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为1 061 207.81
+60 000+14 284.55=1 135 492.36(元),利息调整贷差余额为58 792.19-14 284.55=44 507.64(元)。
其次,20×3年年末,该持有至到期投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100×(P/F,7%,2)=87.34(万元)。
因此,20×3年年末该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为1 135 492.36-873 400=262 092.36(元)。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262 092.36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262 092.36
计提减值准备后,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87.34万元。
(2)20×4年年末减值损失的确定
首先,20×4年该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差的摊销额为873 400×7%-60 000=1 138(元),20×4年年末,转回减值损失前的摊余成本为873 400+60 000
+1 138=934 538(元),利息调整贷差余额为44 507.64
-1 138=43 369.64(元)。
其次,20×4年年末,该持有至到期投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120×(P/F,7%,1)=1 121 495(元)。
可以看出,未来现金流量现值1 121 495元大于转回减值损失前的摊余成本934 538元,因此应冲回20×3年已确认的部分减值损失,冲回金额为其差额,即186 957元,相关会计分录为: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186 957
贷:资产减值损失 186 957
冲回后,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为1 121 495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方余额为262 092.36-186 957=75 135.36(元)。
(3)20×5年利息调整摊销及投资收益的确定
20×5年,该持有至到期投资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期初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间的乘积,即1 121 495×7%=
78 504.65(元),利息调整贷差的摊销额为78 504.65-60 000
=18 504.65(元)。分录为: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60 000
——利息调整 18 504.65
贷:投资收益 78 504.65
因此,20×5年年末,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1 121 495+60 000+18 504.65=1 200 000(元),此时的利息调整贷差余额为43 369.64-18 504.65=24 864.99(元)。
(4)到期收回的处理
20×6年1月1日,债券到期,应将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终止确认,从账上转出,即所属明细科目全部转出。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1 200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4 864.99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75 135.36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1 000 000
——应计利息 300 000
三、结论
通过对资金时间价值在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过程中应用的分析,可以看到资金时间价值贯穿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摊销、投资收益确认、摊余成本计算、期末计价等方面。通过资金时间价值的引入,使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投资收益和摊余成本更接近其经济实质。
【参考文献】
[1] 宋海霞.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解析[J].会计之友,2014(7):114-116.
[2] 王纯杰.从复利角度解析实际利率法[J].会计之友,2014(7):117-119.
[3] 蒋书良.货币时间价值年金的核算方法及应用探析[J].会计之友,2014(24):79-81.
[4] 白雪梅.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核算存在的问题[J].财会月刊,2014(3):34-35.
[5] 赵俊梅,尚进.持有至到期投资中一次还本付息债券计量探讨[J].财会月刊,2014(7):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