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在”的语法化现象初探

2015-05-09 16:19:28张小帆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1期
关键词:介词谓语现代汉语

张小帆

摘  要:《说文》,“在,存也。从土,才声”。“在”最常用的意思是“存在,在世”,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字典和词典中,它都被列为“在”字的第一义项。从“存在”意转为表示“人或事物存在的处所、位置”,“在”的意义开始虚化,而其用法也在不断虚化,本文主要采用共时研究的方法,以语素“在”的几个典型语法特征作为主要参照,考察其在多种句子中充当不同成分所表达的语义,得出现代汉语中“在”的语法化现状:从实义动词“在”到争议颇多的动词后面的“在”到介词“在”。

关键词:在;在+处所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1--01

目前理论界对“在”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在+处所”这一结构的语义句法语用分析,其中分歧主要在于“在”的动词性与介词性之间的纠缠上。本文通过分析“在+处所”这一结构,用共时的研究方法,从形式、位置、意义等方面初步探讨现代汉语里“在”的语法化现状。

一、实义动词“在”

如:文件在桌子上。老刘不在家。

上述两例中,“在”与“桌子上”“家”结成动宾结构,之间是关涉与被关涉的关系,整个结构位于句中谓语或谓语中心的位置,“在”具备动词的一般语法特征,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动词。

在此,“在+处所”构成动宾结构,作句子的谓语,语言学界对此没有分歧。问题在于语言事实中的这样一种状况:在上述句子中又出现了另一个谓词性结构。

二、由实到虚的“在”

这个谓词性结构(Vp)出现的位置不同,也即“在+处所(在Np)”在句中位置不同,构成的句式亦不同。为讨论方便,我们把“在”字句分成四种句式,并分别写为:

S1:Np+V在了Np(那幅画挂在了书房里)

S2:Vp+在Np(字写在黑板上)

S3:在Np+Vp(在黑板上写字)

S4:在Np,Np+Vp(在书房里,我们挂了幅画)

以此,分别探讨“在”在以上四种句式中的用法。

(一)S1:Np+V在了Np

关于这种格式,邢福义先生认为,“V在了Np”是“在”以准动词身份跟前面的动词组合成动补结构,“V在了Np”格式构建在“V结了Np”(“结”代表V后结果性补语成分)格式的基础之上,得到强式格式的有力支撑,具有强烈的类化力,V是单音节时“V在了Np”可成立,V是双音节时“V在了Np”也可成立,V本身还可允许出现更复杂的现象。

如:他躲在了屋子里。

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了空军仓库身上。

在“V在了Np”格式中,“Np”主要表示人或物随动作达到某处,有很强的处所性,“了”常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成体,因此在这种结构中“在”的动词性还是非常强的。

(二)S2:Vp+在Np

李美先、覃丽江以“在”之前的动词和之后的名词的音节数目,将这种句式分成五种(下面例子各代表一种),认为前四种“在”是一个指向助词,像一个向导,起到帮助动词达到某个目标的辅助作用,具有一种导向和指引的附加意义,而且一般情况下都读轻音;第五种中的“在”不与前面的动词组合,而与后面的名词组合,是介词,他们认为这是受了汉语韵律节拍的影响。

(三)S3:在Np+Vp

如:A:他在飞机上看海。

他在火车上遇见了朋友。

B:她在墙上挂画。

他在桌子上写信。

C:他在人群中发现了他。

他在甲板上看到了她。

(1)A组句子,动作的发出者所在的位置与“在Np”提供的处所是一致的,这组句子中“在”表示主语“他”存在的处所或位置,此处的“在”当为动词。

(2)B组句子中动作的发出者所在的位置与“在Np”提供的处所是不重合的,即“在Np”语义后指或无指,此时“在”是介词,是用来表示动作发生或事物存在的处所,“在Np”构成介词结构,充当状语修饰整个谓语,从其否定式上也可以看出这点,“她在墙上挂画。”否定式只能是“她没在墙上挂画。”而不是“她在墙上没挂画。”

(3)C组句子可以有多种解释:

他在人群中发现了人群外的她。

他在人群外发现了人群中的她。

他在人群中发现了也在人群中的她。

当“在Np”的语义指向即能前指又能后指,因其语义指向的不确定性造成歧义,这一类句子无法从常识出发进行理解,“在Np”的语义指向只有靠语境作出判断,然后辨别“在”的词性和虚实。

三、介词“在” S4:在Np,Np+Vp

胡裕树认为在这种句式中“在Np”充当全句的修饰语,是句子的特殊成分,“在Np”不仅仅是表示动作进行的处所,还可以表示条件、范围等。“在”字已完完全全变成了一个虚词。

如:在休息室里,大家谈的很高兴。(表处所)

在学习上,你要多努力。(表示范围)

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周的进步很快。(表条件)

在我看来,问题不难解决。(表示行为的主体)

在这种句式中,“在Np”除了在单句中充当状语,用来修饰整个句子,还可以组织叙述性句群的线索。或在篇章中起关联作用。在自然段开头的“在Np”即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使上下文衔接,文章显得更紧凑。如:柯斯蒂科终于步行走到了靠近意大利边界的奥柏齐纳镇,在奥柏齐纳镇,柯斯蒂科撞上了警察……在意义上这种句式除了上述例子表示动作、事件发生或出现的场所,还可以表示叙述或描写的对象,如:在美国,无论是城郊住宅区,还是城市的公园里,能见到野生的各种鸟类、松鼠等绝不罕见,它们大胆地在人群中活动。

四、小结

通过上面对“在+处所”句子的分析从而对“在”的语法化过程的考察中,我们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是“在”的演化轨迹在现代汉语中还较好地保存着,它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是一个连续的系统:实义动词“在”——半实半虚的“在”——虚化的介词“在”。二是“在”在具体运用中的虚化程度和意义受到语境、尤其是“在+处所”在句中的位置和受其后动词短语影响的程度以及其语义指向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汉语大字典》第一卷第418页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联合出版1986年10月

[2]《现代汉语》重订本    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1956年6月)

[3]《“在”字句研究补述》黄婉梅(岳山师范学院学报第18卷第5期2003年9月)

[4]《现代汉语》修订版   邢福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11月)

猜你喜欢
介词谓语现代汉语
非谓语动词
介词和介词短语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非谓语动词
介词不能这样用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非谓语动词题不难答 石娟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非谓语动词
北大版《现代汉语》增订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