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里翻译规范论下鲁迅童话翻译浅析

2015-05-09 16:19吴禹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1期
关键词:鲁迅

摘  要:鲁迅是中国翻译史上伟大的理论家与实践家,在他一生的翻译实践中,童话翻译始终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鲁迅的童话翻译自然也成为了鲁迅翻译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领域。本文以鲁迅童话翻译代表作《雕的心》为例,试从图里的翻译规范论的视角下探析鲁迅童话翻译的目的与策略,以及在其翻译过程中与主流翻译规范发生的互动。

关键词:图里翻译规范;童话翻译;鲁迅

作者简介:吴禹,1992年1月2日出生,安徽省滁州市人,汉族, 现于辽宁省大连大学英语学院攻读外国语言文学硕士,方向为翻译理论及实践。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1--02

鲁迅文学研究一直是中国文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与重点, 然而对比其翻译作品,近些年虽然有升温的趋势,但在翻译研究中仍然是“冰山一角”。鲁迅的一生,著译并举,其翻译作品硕果累累,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在文学创作之下。在鲁迅的译介作品中,童话翻译占了较大的比例。在当时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鲁迅的童话翻译不仅充实了五四前后的文学翻译实践,同时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雕的心》是鲁迅翻译的《爱罗先珂童话集》中鲁迅颇为偏爱的一篇童话。描述了敢于冒险拼搏的雕王家族与平凡胆小的人类在偶然的机会下互换了孩子,五年之后,雕王子的锐气被消磨干净,不敢向上奋进,胆小怕事,人类的孩子却成为了拥有雕的心的勇士,当他们再次回到各自父母身边时,雕王子却因失去雕的心被雕王夫妇啄喉而死,人类的孩子也被冠上“反贼”的帽子被处死。通篇童话体现了“爱太阳,上太阳!不要往下走,不要向下看!”(鲁迅译,黄韬编,2014:233)的雕心与安于现状、无知懦弱的人心之间的鲜明对比,呼吁了人们留存“雕的心”,追求自由平等,而不是不思进取,甘心低头。在当时“西学东渐”和“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下,这类主题翻译作品的出现无论是给儿童还是成人,都起到了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鲁迅精心的选材以及在翻译过程中采取的不同以往“硬译”风格的翻译策略体现了鲁迅在翻译童话的过程中与主流翻译规范的互动,并形成了自己的翻译规范。

一、图里翻译规范论的主要思想

吉迪恩·图里是埃文·佐哈的同事,特拉维夫学派的代表人物。建立在多元系统理论上的描述性研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图里的描述性研究。图里的主要著作有《翻译理论探索》和《描述翻译学及其他》等.

图里认为,翻译中的社会文化纬度会改变译者的认知系统,这样就会使译者在翻译中采取不同的策略,从而也就会产生不同的翻译作品。图里在《描述翻译学及其他》中还提出了“翻译规范”这样一个核心概念。所谓的“翻译规范”是指在目的语文化里制约译者取舍的标准或约束力。

图里在其《描述翻译学及其他》一书中对规范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他认为,就约束力而言,社会文化对译者的约束力分布在两个极端之间,一端是绝对的规则,另一端是单纯的个人喜好,中间地带则是一些主体因素占据的,即所谓的规范。因此在每一个层次都涉及两套规范系统。译者总面临着在两种文化系统之间的选择,即初始规范的选择, 若译者选择向原文语言和文化靠拢则偏向充分性;若译者选择向目的语语言和文化靠拢则为接受性。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译者还通常受到另外两种规范的制约:预先规范与操作规范; 前者涉及翻译文本的的选择,后者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译文的句子结构、词语选择做出技术性安排与处理。

二、《雕的心》的翻译目的

在图里翻译规范的分类中,预规范涉及到一个重要概念,即翻译政策。翻译政策是指在某一特定语言、文化、时代里,决定翻译文本选择的因素(芒笛)。五四前后是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的转型期,由于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救亡启蒙成为了翻译的直接意图,鲁迅选择《雕的心》这类童话作为自己的翻译对象,不仅是想通过童话这类儿童文学的翻译给中国儿童输送养料,更是通过拯救儿童从而达到拯救民族的启蒙教育。

(一)“救救孩子”,为中国儿童成长提供养料

鲁迅幼者本位的思想确立了他不仅要“立人”更要“立儿童”的观念和追求。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化转型,翻译作品繁杂多样,翻译规范变化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翻译家们开始质疑晚清时期遗留的主流翻译时尚,他们在探究翻译本质的甚至也在革新这着翻译的语言。主流的翻译观点忽视了儿童文学翻译的重要性,未来意识薄弱。相对于各类外国文学翻译的译介,儿童文学始终无法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此时的翻译家也开始为儿童教育担起责任,儿童文学的翻译也开始在五四时期得到相应的关注。鲁迅在与弟弟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中就包括王尔德的《快乐王子》,这是至今王尔德童话最早的中译本。鲁迅反对中国当时的奴化式教育,在他看来,中国孩子的温顺、胆小、精神不振,是中国实施的奴化式教育的结果。 “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而至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侯计先,2010: 101)于是在他翻译的《爱罗先珂童话集》中,有着“拼搏自由”主题的《雕的心》毫无疑问地被鲁迅所偏爱。“爱太阳,向上看”也成为鲁迅借雕之心为中国当时儿童教育提供的积极口号。

(二)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教育与拯救全民族

鲁迅的政治立场在他翻译的儿童文学中也可以体现,作品的选择均是和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在《雕的心》译文中,多有提及对社会的担忧和对现实不满,“读了这说话的诸君,也请祈祷祈祷,使能给以救这世界人类的‘雕的心罢”;“下面是弱者的世界,下面是无聊的人类世界”(鲁迅译,黄韬编,2014: 239)。在童话《雕的心》中,通过对人心与雕心的对比,体现了鲁迅反对奴役和压迫的政治主张。宣扬《雕的心》中鲜明的主题成为鲁迅选择翻译的最重要目的。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翻译的政治意图也是翻译家的选择文本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处在列强欺凌掠夺的危难时刻,当时的各种体裁翻译作品的直接目的也都是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惊醒世人。此时的鲁迅顺应五四时期的翻译主流规范,选择《雕的心》一类的童话作品,为自己的政治立场表明态度——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三、《雕的心》的翻译策略

童话翻译属于鲁迅翻译文学实践的第二阶段,即五四时期前后,此时,新的翻译规范在文化转型中通过讨论、探索和不同翻译家的翻译实践而逐渐得到确立。最关键的概念“信”的本质也逐渐得到确认。与此同时,白话语言规范也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巩固。白话文不仅仅是一场工具的革命,白话文还张扬了现代人道主义、平民思想和科学理性精神。(廖七一,2010: 140)。与之前《域外小说集》译文的晦涩难懂不同,翻译童话的过程中,鲁迅坚持自己“直译”的翻译策略的同时,兼顾译文读者群,形成了自己保留作品丰姿与“顺达”的译文特征。《雕的心》作为鲁迅童话翻译的代表作之一,其译文在符合当时主流规范的同时,同样体现着鲁迅的翻译特点

(一)白话文的使用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五四时期白话规范也逐渐确立,顺应这一翻译规范,鲁迅的社会价值观发生了转变,翻译也从之前的文言过度到白话翻译,特别是童话翻译的接受者大多为儿童或者少年,在儿童读物的语言方面,鲁迅也做过强调,他认为在当时儿童文学少的可怜的年代,不使用白话而造成儿童无法读懂的情况是不可饶恕的。在《雕的心》译文中,鲁迅用词生动活泼,一改以往晦涩生僻的风格。

“家家饰着灯火和旗,祝炮的响声,花火的炸声,鼓动欢心的音乐,远远的飘来,市人穿了好衣服,摇着提灯和旗,来来往往的走”。(鲁迅译,黄韬编,2014: 238)

从这个译文的例句可以看出,鲁迅对句子的处理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一个句子中做了几处的分割,易于儿童理解,语言也是完全的白话,浅显易懂。

(二)坚持直译为主,辅以意译

图里在论述初始规范中提出充分性和可接受的性的两个概念,他认为充分性和可接受性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因为翻译从来就不可能完全充分或彻底可接受。(杰里米·芒笛著 李德凤等译, 2007:160)在之前的翻译作品中,鲁迅在翻译策略的选择是绝对的直译,甚至“硬译”,偏向充分性,之所以如此倡导直译,这与鲁迅想引入西方文学而达到改善国民性的迫切愿望息息相关,同时也是对当时晚清时期传统翻译观的质疑与批评。在五四时期的翻译界,翻译规范不断从晚清时期的“归化”中走出,向“异化”转变,鲁迅在这个动态的发展变化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雕的心》的译文中,整篇童话直译风格明显,句子也偏向欧化结构。

“雕这样体面的自由的鸟,是再也没有的了。雕这样强的勇的鸟,是再也没有的了。而且,在动物里面,像雕这样喜欢那高的冷的静的山的,是再也没有的了。”(鲁迅译,黄韬编,2014: 232)

这个句子中,鲁迅并没有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去组合,断句的方式以及多个定语成分的存在,充分反映了句子的欧化现象。

四、结语

从图里的翻译规范视角下可以得出,翻译是受特定时代的文学、历史、文化、政治等诸多因素影响的。所以,对于某一译者或某一部翻译作品,单纯地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对两种语言符号转换进行分析是不全面的,而要从历史的、客观的角度去描述这种翻译现象作为一种已经存在的客体的产生过程。从各种各样的规范中找出适合于所有翻译活动的准则。鲁迅的童话翻译产生于中国文化转型的五四时期,翻译规范在这一时期也是不断的变化与修正,白话语言规范与“信”的本质逐渐得到确认,鲁迅在翻译童话的过程中,与主流翻译规范顺应与互动,形成自己的翻译规范与翻译风格。鲁迅的童话翻译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为儿童文学翻译,儿童教育以及五四时期的翻译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鲁迅的童话翻译依旧起到启蒙的“精神食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侯计先. 2010. 鲁迅翻译中的未来意识——充满社会责任感的儿童翻译[J]. 长春: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1

[2]. 廖七一. 2010. 中国近代翻译思想的颤变——五四前后文学翻译规范的研究[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40

[3]. 杰里米·芒笛(著),李德凤等译. 2007.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M]. 北京:商务出版社:160

[4]. 鲁迅(译),黄韬(编). 2014. 鲁迅译文选集儿童文学卷[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33,239,238

猜你喜欢
鲁迅
鲁迅防窃
鲁迅,好可爱一爹
孔乙己
鲁迅虚拟(外一首)
鲁迅《自嘲》句
鲁迅的真诚
阿迅一族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解读鲁迅《呐喊》内部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