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和李贺诗歌中的“奇”之比较

2015-05-09 19:08:28刘心愿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4期

刘心愿

摘要:总管唐朝一代,诗风最奇莫过于韩愈和李贺两位。细细比较,两位诗人的诗风之“奇”既有相似之处,都趋向于崇尚雄奇怪异的审美,主要体现在创作目的、创作观点、和创作主题上;同时亦有属于自身的鲜明特性,韩诗的粗猛豪横,李诗的凄艳诡激,主要体现在风格特色、创作手法和丰富意象的运用。

关键词:雄奇怪异;粗猛豪横;凄艳诡激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4-051-01

韩愈和李贺的诗歌无疑是唐诗璀璨星空中较为闪耀的存在。在中唐时期的诗歌改革大潮中,二者皆提出了创新型想法,创作出了大量极富创新意味的诗作。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它突破了过于重视人伦道德到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由重诗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诗的抒情特质,转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创造力的发挥,也推动了系统化诗歌创作理论的形成;享有“诗鬼”之称的李贺,受韩愈诗风的影响,结合自身抑郁不得志的经历,创作的诗歌更多体现的是其苦闷的心理,诗歌整体风格呈现凄艳诡激。

一、两人创作的相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创作的目的相似,重视通过诗文表达情感,宣泄内心

诗文大家的韩愈认为自己是“余事作诗人”,并明确认为与他那些“约六经之旨”“扶树教道”的文化相比,其诗只是书写“感怨怼奇怪之辞”,以“舒忧娱悲”(《上兵部李侍郎书》)而己。然而也正是由于韩愈没有把诗与文等量齐观,才使诗歌得以保持其“舒忧娱悲”“感激怨怼”的美学品性。由此看来,韩愈提出“不平则鸣”,就是提倡审美上的情绪宣泄,尤其是“感激怨怼”情绪的宣泄,可以说是抓住了文学的抒情特质。

李贺同样是借用诗歌,感怀伤世,诉说平生不得志之声。少年时代即“以长短之制名动京华”,然而诗歌的成就并没有能改变李贺的不幸命运。作为宗室后裔,他总是自视甚高,在诗中一再以“皇孙”“宗孙”称呼自己,希望享受较高待遇,但因其家族早己衰败,家境颇为贫寒,他的希望只能成为幻想,也是在这种幻想与现实的交叉之中,不断失落,以至于终口苦闷。逐渐开始展开对人生的思考,将自己的幻想寄托于诗歌之中,写鬼怪,写死亡,写游仙,写梦幻,用各种于段表达自己的苦闷愁绪。

2、创作内容相似,崇尚雄奇怪异之美,尽显怪奇特点。

韩愈的《调张籍》中的创作于法是他的风格的代表。其奇特于法、雄阔的气势和艺术于法上的创新。所谓“拔鲸牙”“酌天浆”,将其胆之大、力之猛、思之怪、境之奇发挥到极致,完全是一派天马行空。超越世俗的气象,这是一种全新的审美取向,其着眼点在于力量的雄大,词语的险怪和造境的奇特,尽管在论诗时韩愈也注意到了“妥帖”“平淡”的一面,但由于他主张的重心在雄奇险怪,便往往顾不上平淡妥帖了。

李贺的诗歌不仅在艺术想象上加以改造传统的诗歌,并且在语言和修辞上都具有极大地突破和创新。为了增强诗歌本身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他还通过词汇来表达视听以及味觉的不同感受,这和近代作家朱自清的“通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更加能够直观鲜明的表现出来。但是李贺的诗歌是一种病态的审美,通常让人难以直接接受而化为自己的诗歌实质。这种追求的怪异也让后人对其诗歌大加诟病甚至有批判的味道,这种构思方式和方法在现在看来是尤其独到的。艺术思维的逸出常轨,遣词造句的刺激狠透,意向结构的古怪生新。

二、两人创作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创作角度不同

韩愈更加重视心智、胆力和对物象的主观裁夺,更倾心于奇怪诗境的构造,而相对忽视了对内心世界和自我的表现。在于韩孟诗派其他成员相处之时,韩愈更喜欢创作一些联句诗,这些诗以竞赛为主,各自逞奇炫怪,夸示其学,而这些诗句往往晦涩难懂,令人难以卒读。此后韩愈的诗歌仍然朝着这一方向转变,形成了以丑为美的审美特殊倾向。

为了强化诗歌意向的感染力,李贺还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精选的动词、形容词,来创造视觉、听觉与味觉互通的艺术效果,更多的是通过奇特物象的描写表达内心的苦闷愁苦之情。诗人本身的精神和存在及而临的现实足极其矛盾的。一方面想通过其诗歌来表现出自己的内心的真实感受,一方面诗歌又难以完全的表达和表述作者内心的境界和处境,只能通过离奇的于法和怪异的想象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但是外人却很难理解。其创作的角度更多的是关注自我内心感受,以自我内心感受一切,体验一切,控诉一切。

2、创作风格不尽相同

韩愈和李贺的诗风具有明显的差异,韩愈的诗歌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磅礴的气势,是一种敢作敢为的担当。不仅具有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和赞美也有对自然雄奇壮丽的歌颂和赞扬。韩愈的诗歌可以说的上是具有男性阳刚之气的壮丽诗篇,它所包含的文气的内在品格对中国社会以及未来诗歌的发展以及后世文人的影响巨大,他的影响主要在文人中央和社会层而上。相比较看来,李贺的诗歌更注重自我的内心诉说和内心表达。更倾向于阴柔之气。但是其作品缺乏内在的用以明“道”的精神实质和内核,一味地追求超越,一味地追求新奇,逐渐的在晦涩路上走向一条不归路。

通过对韩愈和李贺的诗歌比较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这两种风格的诗歌所面临的结局和未来也是不同的,他们的基本走向也逐渐被决定。韩愈的诗歌气势磅礴,思维雄壮对宋代文人的影响尤其显著,开辟了唐宋八大家的创作道路。而反观李贺的诗歌,我们在对后世的研究中则很少发现类似及继承的联系。

韓愈和李贺,同是在诗歌的追求上追求奇特也奇异,但是由于他们的人生经历,社会阅历,家庭教育,后天所学等方面的不同,在具体的诗歌创作道路上也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通过对这种差异的分析比较,对研究作者及作品是具有一定帮助和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