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交合

2015-05-09 07:07池英姿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6期
关键词:文学创作人文关怀

池英姿

摘 要: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彰显“真”与“善”的精神价值,可以这样的说,人文关怀所要求的是真实性与人性化,历史理性所要求的是深刻性与必然性;人文关怀体现善,历史理性体现真。在文学创作中,作家是对社会生活的规律性认识和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的创作中自觉地寄寓人文关怀,因而其对人的价值、尊严、生命、感情的理解与情感,是同历史理性血肉般的联系在一起的,艺术作品期待善与真的交合共融。

关键词:历史理性;人文关怀;文学创作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6-36-01

一、深切的人文关怀

高尔基称文学就是“人学”,它始终以对人的关照为出发点,文学古往今来都以仁爱和博大的情怀关心着人类的现实处境与遭遇的苦难,用情至深,感人至真,是历来文学作品的一个总主题。莫言的《蛙》也不一例外的表现了这一主题,《蛙》取材于新中国伊始实行的计划生育这一敏感题材,塑造了既是乡村医生,又是计划生育干部的姑姑这一形象,把人性的善良和狰狞结合在了姑姑身上。计划生育这一政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被看做是不可避免的,而姑姑作为历史中这一政策的执行者也可以被认为是合理的,但是生育本来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在打上社会烙印之后就得让位于国家的政策,在这一过程中,不知道有多少生命无辜死去,在社会发展的背后,面临的是人性的缺失,莫言认为,个体不能因历史的必然性开脱自己的罪名,所以忏悔是必要的,他站在了人性的角度上看待这个历史过程,体现了作家对人的深切关怀。

人文关怀应该是每个作家在创作时都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但有时候囿于时代或历史的局限,某些作家忽略了人性的真善美,只注重对政治的歌颂,使文学

成为政治的附庸,例如文革时期,政治环境异常恶劣,老舍、巴金等大作家都遭到了打压,文坛上真正能公开的除了八大样板戏以外,浩然的《金光大道》因为描绘了一些当时社会真实的历史事件却可以继续公开出版,但是它缺乏对人自身的关怀,并没有重视人的重要。我们知道文学作品主要是写人的作品,如果缺乏对人的真实描绘与深刻反省,那么这种作品是不会长久的,等到历史环境一改变,他们就没有这样的历史地位了,甚至会遭到批判。

二、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

从生成论的视角来看,自然、历史与人的存在是统一的,都是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生成的。历史理性就其本质而言,既不是人的先天本质,也不是神的意志,更不是客观的自然必然性,而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之中生成的、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人的理性和社会理性,历史理性表现在文学领域,就要求作家有深刻、理性、科学的历史观,能对历史发展有自己清醒的认识,从而坚守文学批评社会、引导人民的作用。历史应该和文学是对应的,历史是文学的资料,文学来书写历史。如盛行于90年代的历史题材小说,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以忠实于历史事实和逼真的细节等手段,艺术地再现历史风俗和社会概况。它要求作者艺术地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读者从中了解历史并受到启示。

陈忠实在《白鹿原》作为历史题材的小说,将真实历史进行家族化改写,从侧面反映了历史真实。以白鹿镇白、鹿两家三代人人生经历,反映自本世纪初叶直到本世纪70年代的民族历史,真实地再现了历史的波澜壮阔。作者陈忠实被誉为坚守“人文主义”阵地不放的作家,但是在《白鹿原》在展现了人性的崇高与卑下的同时,也再现了中国近百年来的政治历史风云。历史理性使作家在创作中始终保持着历史感与现实感,使作品体现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三、作家创作需要人文与历史的双重光束

文学创作的人文关怀是古往今来的一切文学作品的总主题,作者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对人的生命、尊严、价值、生存状态及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注用文字表达出来,并且把他们寓于对社会历史规律的描绘之中,用人文关怀和历史理性的双重光束烛照现实。

作家的创作从人的角度出发,可以达到对人性的深刻揭露;从历史事实出发,则可以是作品有坚实的现实基础,从而使作品散发出永恒的价值光芒。人文关怀是对人本身的一种关照,而文学艺术等一系列反映人的创造性的活动,本身就要体现的是人的尺度与目的,要反映活生生的人的生活境遇,要书写人的欲望、情感、行为、意志和理念。所以作者在创作中总是以人为出发点对材料进行加工,表现了人的情感世界和价值观念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当然只具有人文关怀是不够的,作家的创作要以真实的历史作为基础,将人文关怀寄寓在对社会规律的认识和描绘中,即同历史理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现人文与历史两种文学价值的交合。历史理性呼唤社会走历史必然的路,人文关怀则呼唤重视人的价值与尊严,改善人的情感生活,完善人的道德理想。但在现实中,历史的进步与人的道德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有时可能是行背离的。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人们的思想道德却出现了滑坡,面对这样的问题,文学家作为知识分子应该顺应历史发展的合理性,同时更加强人文关怀,关注社会转型期间人们的情感生活和道德思想,甚至是人性隐蔽的一面,以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双重光束烛照现实。

参考文献:

[1]周桂兰.论新时期文学主体性的回归——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张力[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12期.

[2]王丽云.<推销员之死>对中国当下的现实意义[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3]童慶炳.文艺理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4]陈忠实.白鹿原[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

猜你喜欢
文学创作人文关怀
梅卓文学创作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及强化对策研究
浅析突发事件网络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