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宇
摘 要:习语是文化的结晶,在讲话中使用习语可以更有说服力和表现力,使发言生动活泼,所以很多时候发言人会在讲话时使用到习语。但是极具中西方文化气息的习语要怎样翻译才能做到精彩,这却不是件易事。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习语很难一一对应的上,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就会出现不忠实的现象,本文试从不忠实的角度来探究习语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口译;诗词;不忠实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7--02
习语是汉语乃至世界语言中耀眼的明珠。习语因其简洁而意味深长,深受人们喜爱,在人们生活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习语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更是频频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随着中西方交流的加深,中外交往更加密切,习语也在发挥其特有的作用。近些年,习语更是在各类会议演讲中大放异彩。那么如何口译能使谚语的含义得到正确表达,并且保留习语的独特韵味?习语中的韵味主要源于诗词本身所营造出的意境,而意境主要是由意象表达出来的。文化意象作为记录文化的语言符号是一个民族生命或某一共同体某种生活方式的历史沉淀和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核它往往充满了鲜明的想象力意象性[1]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对意象的理解也不同,这就需要在必要时进行一些调整、舍弃以达到顺畅的表达效果,这就是习语中的不忠实翻译。
一、口译中习语翻译的特殊性
口译不同于笔译,要求译者对讲话人讲话的同时做出反应,给予相应准确的翻译.这就具有了即席性。这就是说译者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考虑和斟酌词句及结构,能正确表达习语的中心思想是最重要的,不能过分要求习语翻译的文学性。第二是不可逆性,笔译可以仔细斟酌反复修改,而口译则是一次成型,译者表达完成就代表了翻译的完成,不可能再去修改,这就对译员提出更大挑战。如果译者并没有充分的理解说话人的意图以及习语的含义,就非常有可能译错或者表达不完全。第三是文化性,虽然口译中对习语翻译的要求不至于非常苛刻,但是能在完整正确表达习语含义的基础上,是译语更加富有文采,使习语所特有的文化信息及韵味表达出来才是精彩的口译。第四是局限性,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习语又独具特色,使富有中西文化色彩的习语,并不能每一句都用英语表达出来的同时富有特色气息。周平仪说诗歌的翻译是奇花异草的移植,存活已属不易,想要它在异国的土地上璀璨吐艳,非付出巨大的匠心和艰辛的劳动不可(周平仪,2005)。诗歌如此,习语亦然。在笔译的情况下,习语的翻译难度尚且如此,在口译情况下则不言而喻。
二、不忠实翻译的理论根据
20世纪80年代,法国社会学家埃斯卡皮(Robert Escarpit)提出了“创造性叛逆”的命题。1992年中国学者谢天振发表了一篇名为《论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的文章,第一次将“创造性叛逆”的命题引入中国,所以在习语翻译中采用不忠实翻译的方法绝非主观臆想。那么对习语的不忠实翻译集中体现在的习语意象的处理方式上。意象作为一个文学理论术语在传统意义上接近于形象,但比形象更抽象是想象力重新建造出来的感性形象[2]。意象是说写者经过审美经验的筛选融入特定的情感和意味用语言媒介呈现出来的并能勾引起听读者的心理画面和文化回忆的某种物象[3]。由于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操不同语言的人会赋予相同的动物以不同的意蕴[4]。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中对不同的意象进行不同的处理。结合对习语整体的翻译分为直译、意译和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具体的不忠实翻译方法可分为替换、舍弃两种。
三、处理习语意象的策略
1.替换
例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Rome was not built within a day.
译者并没有对“冰”这一意象进行保留,而是替换成了“罗马”这一外国人熟悉的意象,虽是同样一个道理,表达方式的转换,使得整句话变得也更加本土化,也使外国人听起来更加亲切自然。
例2.打开天窗说亮话
Put ones cards on the table
“天窗”打开是为了让光进来,所以说是“亮话”就是明白话,直接说出来。英语的表达也同样是说明白话的意思,只是借用了table和card两个意象,意象不同,意思相同。
例3.新官上任三把火
A new broom sweeps clean
“新官”变成了“new broom”新扫把扫得干净和新官上任三把火意思相同,表达的方式不一样,就需要替换意象。
例4.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
画蛇添足
原句中有coals和Newcastle两个意象,原意为运煤到Newcastle。Newcastle素以产煤著称,把煤运到产煤的地方,所以翻译为画蛇添足,替换了意象但表达意义不变。As timid as a rabbit胆小如鼠英语中有rabbit兔子这一意象,但是中国形容人胆子小却用老鼠。同样的雪中送炭翻译为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近墨者黑为touch pitch, and you will be defiled
例5.无风不起浪
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
在英语中有着相近的表达,句子结构几乎是一样的,意思也几近相同,但在翻译中却需要替换意象。
2.舍弃
例1.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Wher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
翻译这两句习语时,译者并没有把“青山”和“柴”直接翻译出来,而是将其舍弃,意译了整句话,使听者更加容易理解整句诗词的意思而不会感到困惑
例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Nothing can be accomplished without norms and standards
同样在这句话中,译者并没有保留“规”“矩”“方”“圆”等意象而是直接舍去。外国人可能并不知道“规”“矩”两个工具,口译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进一步解释,所以舍弃这种意象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例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Time will tell
习语中有“路”和“马”两个意象,虽然在翻译过程中选择了舍弃,但是并没有影响整句诗的情感表达,而且是整句诗简洁凝练,意思明确。尤其是在现场口译中,缩短了时间,增强了理解。
例4.华山再高,顶有过路
No matter how high the mountain is, one can always ascend to its top.
华山是中国的高山,但是这句话并没有在讲华山,而是借助华山来比喻困难,所以并不需要把华山这一意象翻译出来,选择了舍弃的不忠实翻译,同时也并不影响整句话的表达。
例5.木已成舟
Whats done is done
这是汉语的表达,“木”和“舟”都是意象,“舟”是“木”制,但是在英语的表达中却可以直接省略,无需提及这两个意象。
由上可见,在习语翻译中必要时使用不忠实翻译的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啰嗦冗长重点不突出的诸多弊端,在流畅自然的表达整体意思的同时,也增强了说话人的文学说服力。
四、总结
习语的翻译绝非易事。正如王佐良教授所说 :在一种文化里头有一些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外一种文化里却要费很大力气加以解释[5]尤其对于时间紧任务重,现场紧张压力很大的口译人员来说,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不忠实翻译只是在口译翻译中提出了一条新思路,并不是万能的灵药。这就要求口译人员在平时一定要做好知识积累,以便在临场发挥是不会过于紧张而出现意外状况。能够翻译好口译中的习语并不是仅仅依靠几个意象翻译的方法就可以做到,更需要大量的实践,反复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令自己满意,令听者舒服的口译。
参考文献:
[1]陈中竺.批评语言学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4).
[2]戴炜华,高军.批评语篇分析:理论评述和实例分析[J].外国语2002(6).
[3]徐立新.语言反映意识形态[J].外语教学1999(4).
[4]陈建民,谭志明.语言与文化多学科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5]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