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结主义角度下的《汉字英雄》

2015-05-09 02:48王树强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期
关键词:母语汉字

本文是2011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重点项目课题“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国际化教育教学平台的构建与探索”(编号2011JGZ001)、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面向东盟的国际汉语师资培养研究”(编号2013B00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本文简单介绍《汉字英雄》中运用汉字的游戏和联结主义理论,并在联结主义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不同的观点。《汉字英雄》里学生对汉字的运用可以体现出一定的内在理论,这也体现出中国学生在学习汉字时的特点,即怎样又准确又快速的记住汉字,以及符合一定条件的汉字大部分都传达一定的道理和代表一定的文化。通过对这些现象和事实的分析为外国学生学习汉语尤其是学习汉字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联结主义;汉字;母语;可理解性输入

作者简介:王树强(1991.11-),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河北泊头,单位:广西大学,职称:无,学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方向。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3--02

1、《汉字英雄》

《汉字英雄》是一档由爱奇艺与河南卫视共同策划发起的创新节目,《汉字英雄》首次以汉字为载体,为青少年搭建文化传承的平台,该节目更关注青少年对汉字知识与文化传统的认知,旨在体现汉字之美,而这一切都基于中国人对汉字的感情。

节目第一季从2013年7月到8月,由知名电视人马东担当主持,于丹、高晓松、张颐武等文化名人鼎力加盟担当评委。

2、联结论

20世纪50年代学者们从不同的学科出发对二语习得过程进行考察,联结主义就是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诞生的。1986年,Rumelhart和McClelland 主编的《平行分布加工:认知结构的微观探索》一书,系统阐述了联结主义理论,标志着这门结合哲學、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等学科的新范式——联结主义的正式形成[1]。

联结论包括若干网络结构,平行分布加工(PDP)是最重要的一种,其核心是由通过路径联结的节点组成的神经网络,路径通过激活或使用而得到强化或削弱[2]。联结主义理论所运用的基本概念与人脑的生物机制有一定程度上的对应关系。例如,单元对应于神经元,单元的联结对应于神经元的联结,权值对应于连接强度,激活与抑制对应于神经元间电生理活动的方式[3]。

3、联结主义的新应用

虽然联结主义是在考察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诞生的,但是笔者认为,联结主义不仅适用于第二语言教学,也体现在母语教学中,甚至体现在学习第二语言时第一语言与与第二语言的某些联结。

在知识的表征方面,联结主义强调“分布表征”,分布表征认为一个概念是由多个单元相互作用的关系来表达[4]。例如:汉字“王”和“玉”之间的不同在于后者比前者多一个点。按照分布表征法,“王”和“玉”可以由多个同样的单元来表达,所不同的某些单元在表达“王”时被激活,但在表达“玉”时被抑制。这样一来我们如果仅看这些个别的单元,他们既不能表达“王”,也不能表达“玉”。“王”和“玉”的知识是由多个单元之间激活的关系来表达的。汉语里这样的汉字还有很多,例如:“田”和“由”、“申”、“甲”,“拨”和“拔”,“王”和“玉”、“主”等等。按照联结论的观点,由于知识信息扩散分布在各个单元及其联结的网络之中,因而一个汉字(王)肯定也是网络的几个单元的联结,而学习一个相近的汉字(玉)就是联结或抑制学习汉字(王)时已经联结的单元的四周的某个或某些单元。

(汉字“王”)                (汉字“玉”)

在学习汉字“玉” 的过程中,学习汉字“王”时已经联结的三个单元(B、C、D)会逐渐加强与A单元的联结,增强联结强度,即加权,当加权到一定程度,即学会了“玉”这个汉字。它就会稳定的出现在这个网络中。

4、联结主义在《汉字英雄》中的体现

本文将在联结论角度下对《汉字英雄》第九期即2013年8月8日这一期进行分析,因为前几期都是提问型问答题,答案唯一,基本体现不出什么规律。但是从复赛开始即采用有一定规律的问题,因而可以体现出一定的联结理论。

4.1 笔者认为,在母语学习中也存在着联结主义。

王初明在《解释二语习得,连接论优于普遍语法》中提到,“母语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采取的学习方式不同,儿童以创新的方式建立母语体系,并在此体系内习得新的结构类别”[5]。笔者认为,以汉语为母语的儿童在一开始习得汉语时是进行创新的,但是当知识体系逐渐形成,联想网络逐渐成熟的时候,再习得汉语未必还是运用创新这一学习方式,也可能是运用联想的学习方式。

“联结论解释学习过程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联结网络根据已经储存的先前经历,对新输入的信息进行对比,然后做出反应”[6],这个理论不仅适用于解释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现象,而且也适用于母语学习中。

例1:在第九期《汉字英雄》车轮战中,魏依曼和王梓旭要写出yi的四声字,胡翼飞和蒋倩仪要写出li的四声字,下面是他们写的字:

魏:依、仪、怡、已、眙、移、艺、亿、倚、易、亦

王:一、以、蚁、义、衣、议、医、薏、椅、忆、翼

胡:里、哩、俚、狸、俐、骊、漓、劙、立、莅、粒、力、砺

蒋:厘、娌、利、莉、丽、离、蠡、俪、笠、李、理、浬

中国的汉字分为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其中形声字占大多数,我们从这四名学生中可以看到,表示yi这个声旁的字有“义”“已”“衣”,这三个声旁加上其他的部首组成的字大多还是yi的四声字;表示li这个声旁的字有“里”“利”“立”,这三个声旁加上其他的部首组成的字大多还是li的四声字。

例2:《汉字英雄》第九期四人淘汰赛中让写出带有草字头的汉字。

魏:蕨、花、薏、蘑等等

徐:菜、蕃、芙、苦等等

胡:草、茄、蓉、共等等

尹:蔬、茹、菇、荟等等

我们可以看到当魏同学写出“蕨”时,徐同学写出了“菜”字,而尹同学写出了“蔬”字,因为有“蕨菜”和“蔬菜”这两个词语,因而当提到“蕨菜”的“蕨”时也能想到符合条件的“菜”字,当提到“蕨菜”时也能想到它的符合条件的上位词“蔬菜”。

当徐同学写出“蕃”时,胡同学写出了“茄”,当徐同学写出“芙”时,胡同学写出了“蓉”,当尹同学写出“菇”时,魏同学写出了“蘑”,这些和上面的道理是一样的。学生们都是从字到词开始记忆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记忆网络,当拿出一个字来时,其实拿出来的是一串字,这是人脑的联想模式,即联结论。

笔者认为,以上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记住这些“音”或“义”相近的字并非偶然,而是在大脑中有一定的规律。虽然汉字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律,老师会讲解这些规律,但是年龄较小的母语学习者,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建立起自己的一套体系,即联想模式。这套联想模式是中国学生的“语料库”,无论是学习新字还是遇到有人提问关于“字”的问题,这个联想模式就会立即工作,即激活单元并联结单元或激活单元并选择符合条件的汉字,这也可以用联结论来解释母语学习的过程。

4.2 联结论解释“可理解性输入”

Krashen著名的“输入假设”中提到了二语习得的关键,即可理解性输入,在假设中,“I”代表学习者当前的二语水平,“I+1”代表略高于学习者当前水平的下一个阶段,只要提供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那么学习者就会自动地由“I”阶段过渡到“I+1”阶段,同时也就学会了“I+1”阶段出现的知识[7]。

联结主义认为知识分布在单元的网络联结中,这些联结都是加权的,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调整和变换网络中联结的权重的过程。联结主义网络模型中的每个单元在不同的时间对应不同的数值,要想激活该单元以及与该单元有联结的其他单元,就需要输入信息的数值达到或超过一定的临界值[8]。

因而,对于母语为非汉语的汉语学习者,只有达到高级阶段或者说已经在大脑中形成了一套关于汉语学习的联想模式,才能高效率的学习汉语。如果想顺利的学会一些新知识,从而达到一个更高水平的汉语水平,这需要对汉语学习者进行可理解性输入并且保证输入的质量、数量和次数,才能使以前形成的汉语网络系统注意此信息,激活与输入信息有关的节点,节点之间的联结因为节点被反复激活而增强,增强的联结又促进新节点的激活,这样就代表汉语学习者已经学会这个知识点,从而形成一个更新的网络。在这个更新的过程中,汉语学习者较好和较准确学会与掌握汉语新知识,实现从“I”到“I+1”阶段的自然过渡。

例如:汉语学习者认识“火”这个字,是他们现阶段的水平,在给学生们讲解“烧、烤、炸、烟、焰、烽、灯、灶、烙、炒”等这类字时,需要激活网络中节点和单元,认识或想起“火”这个字。通过对学习者大量的输入与“火”相关的新字,这样能够激活一些与“火”字相关的新的节点,节点之间的联结逐步增强,从而学会了那些与“火”有关的新字。这样就利用联想模式,即联结论,实现了从“I”到“I+1”阶段的自然过渡。

4.3在学习第二语言时联结论解释母语与外语的联结。

王初明在《解释二语习得,连接论优于普遍语法》提到“二语习得的主要学习方式跟母语习得的学习方式一开始就不同,前者倾向于采用在母语基础上进行扩展的方式,后者采用创新的方式”,对此,笔者认为,二语习得的学习方式在开始时是在母语基础上进行扩展,但是当二语习得的水平达到较高水平时,二语学习者是否还会运用这种学习方式有待商榷。

例如,在学习英语时形成的联想网络不会与学习汉语时形成的汉语网络截然分开,这不仅表现在解释二语习得的“母语遷移现象”,也可能表现在学习汉语时,英语的联想网络有助于汉语联想网络的形成,甚至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加速汉语知识的学习。

总结:无论是在母语学习还是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联结主义都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甚至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母语对第二语言都有联结作用。《汉字英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形成的联结网络,这也对汉语老师有一定的启发。可以充分利用母语联想网络、二语联想网络以及两个网络之间的联结进行有效教学,这样可以更好的促进汉语教学,让汉语学习者跟好跟快的学习汉语。

参考文献:

[1]McClelland&Rumelhart,D.Parallel Distributed Processing:exploration in the microstructure of cognition.Vol.2:Psyc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Models[C].Cambridge,MA:MIT Press,1986:216-271.

[2][5][6]王初明.解释二语习得,联结论优于普遍语法[J],外国语, 2001年第5期.

[3][4]李平.语言习得的联结主义模式[J], 当代语言学第4卷,2002年第3期164-175页.

[7]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91.

[8]王小霞.联结主义与二语习得[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4期.

猜你喜欢
母语汉字
母语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母语
汉字这样记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