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师该如何正确引导学生

2015-05-09 01:16马洪福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6期

摘 要:教育本来就是琐碎的生活拼凑,是串联在一起的生活点滴。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孩子最无助、最无奈、最孤立无援的时候,真诚地做学生的听众,做一个倾听者,做一个咨询师,做一个释压者,打开孩子的心结,让他们能放下思想包袱,把心思投入到学习中去。

关键词:认识自我;学会坚持;目中有人;心中有数;合力办教育

作者简介:马洪福(1978.11-),男,回族,宁夏灵武人,宁夏灵武市第一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6--02

在如今这纷繁复杂的社会,能安心于教书育人、守住清贫、乐于奉献、坚守三尺讲台多年如一日的教师也越来越少了。因为他们很难抗拒物价的上涨、房价的陡增、还有各种物欲的诱惑。

然而也有许多可敬的教师,他们勤勤恳恳、默默耕耘在教育这块神圣的土地上。因为,他们把所教的学生看得比什么都珍贵。这些孩子就是他们教育的天地、是他们教育的乐土。这些孩子成了他们的精神慰藉,和孩子们呆在一起,他们感到快乐、幸福。这些优秀的教师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敬重。

所以,作为我们年轻教师,应该认真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高尚的人品、乐观的态度、敬业的精神、豁达的品质和崇高的职业操守。并在此基础上,正确的引导自己的学生,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一、从小事做起,从小事认识自我

教育本来就是琐碎的生活拼凑,是串联在一起的生活点滴。在校园生活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老师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逐渐趋向成熟,在他们的生活中,也许他们的思想可能会与父母、老师的想法不一致。他们有激情、容易冲动、可能会犯很多小错误,而这些小错误在成年人看来是那么的单纯、幼稚、不可理解。但就是因为有了孩子们犯的这些小错误,或者与我们相左的思想或行为,才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老师的教育和指导。才需要我们老师耐心的交流和沟通。从而给孩子们正确的引导,使他们从心智上趋于成熟,趋于稳定。避免孩子的厌学情绪。一旦孩子厌学,将会造成不良后果---他们可能会逃课、可能上课会睡觉、可能会偷着玩手机等等。也可能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他们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这一切的方式,并不意味着和老师的敌对,或者对老师的不敬。孩子们只是想引起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吸引老师的注意力,渴望老师不要忽略他们的存在。从而渴望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都能给他们帮助和支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所以,作为教师,在学习生活中正确引导学生,鼓励并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小事认识自我是非常必要的。

二、鼓励学生学会坚持

在高中阶段,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很多孩子在初中期间本来学习基础就不扎实,所以到了高中阶段,他们学习上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课堂知识无法融会贯通、听不懂老师所讲的内容、理解不了所学的知识体系、无法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任务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出现厌学、抄袭作业、逃课、玩手机、早恋等现象,以此来排解他们心里的压力,解除他们内心的自卑感。更有甚者,当学习压力过重时,他们学会了逃避,压抑自己的情绪、克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不愿和同学、老师、父母多说话,缺乏交流,变得沉默寡言、自我封闭等。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就会产生抑郁,严重者甚至以各种方式自杀以解脱。造成了对自己和家人的伤害。这也许就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吧。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做的是,在孩子最无助、最无奈、最孤立无援的时候,真诚地做学生的听众,做一个倾听者,做一个咨询师,做一个释压者,打开孩子的心结,让他们能放下思想包袱,把心思投入到学习中。融入课堂、融入校园、融入师生共同创造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而这些都需要我们老师做大量的前期工作,首先,应该很好地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读懂他们的心思,明白他们的需求。其次,教师还要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志向,了解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通过这些细致而周密的前期工作,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合理正确地引导和教育学生。

三、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数

作为教师,学生就是我们工作的主体部分,或者全部。在教育职业生涯中,我们离不开学生。有了他们,我们教师才能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施展才华。缺了这些孩子,缺了这些教育对象,我们将无所适从。

我们就要学会关注孩子,要学会目中有人。从生活和学习的点滴入手,争取做到了解每一个孩子。了解孩子的学习,了解孩子的生活,甚至了解孩子的家庭及孩子生活的周边环境。从而做到目中有人,人在心中。只有做到这些,我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才是合格的,尚且能问心无愧。

作为教师,我们还要做到对学生心中有数。所谓心中有数,除了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程度等心中有数外,还要对他们的生活了如指掌。因为生活习惯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影响到他们在校学习期间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还要做到数据分析的精确无误。分析每个学生,分析他们的成长过程、分析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每次考试成绩的起伏变化,以此来批判的鼓励学生。毕竟,目前教育的改革还没有完全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所以,在先学会做人后学会做文的思想指导下,要狠抓教学,确保升学率。使大部分孩子能进入高等学府深造,为孩子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拼爹不如拼自己

要告诉孩子:“靠天靠地靠父母,最终还得靠自己。”教师要通过生活实例告诉他们:叫天,天有不灵的时候;叫地,地有不应的时候;靠父母,父母也会有老去的一天。但是只有自己,才是在一天天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经历风雨,周而复始的人。不可把命运交于他人掌控。只有把命运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的人,方能走好生活的每一步。学生只有真正明白了学习的意义,他们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这样一来,他们在学校里才能自主学习;步入社会,他们才能自主生活;真正做到靠自己学习、靠实力工作、生活。他们才能成为有思想会感恩的社会型人才。

五、安全第一位

安全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学习,我们要奋斗,我们要追求梦想、实现理想。但是,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安全。首先我们需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得活着,健康平安地活着!如果没有了健康的身体,如果连生命都失去了,我们还能拥有什么,奋斗什么,追求什么,又能实现什么人生价值呢?

所以,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活动中,老师应该通过生活实例告诉学生: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独立的生存体,我们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着,我们还为家人活着、为亲朋好友活着、为爱我们和我们所爱的人活着。为此,乘车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等等,都是我们每个学生应该注意的。只有拥有了健康的身体,平安的生活,我们才能为我们既定的目标努力奋斗。

六、合力办教育

教育,并不是学校或者教育部门的专有代名词。叶圣陶先生说过:往简单方面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好的学习态度和好的学习方法,教师都要培养学生形成习惯。只有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出来。好的方法才能应运自如。一个孩子的成长教育,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小到学校、家庭,大到国家。需要我们每个成人的努力。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首先,学校教育首当其冲,冲锋陷阵。学校教育是所有教育方式的集结点。在学校教育环节中,有学生的参与、家长的期盼、社会的厚望。而在此教育过程中,离不开教师。老师是这一教育环节的执行者。所以,学校教育干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每位老师的执行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个人修养对于塑造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只有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打造一支业务水平过硬、自我素养较强、知识渊博的教师团队,才能在教育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不可小觑家庭教育的力量。孩子的启蒙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每个孩子的发展离不开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谐友爱的家庭教育氛围才能是孩子在幸福中成长。所以,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很大。问题孩子、问题学生或问题少年大多来自于一些不幸的家庭。这些支离破碎的家庭对孩子的打击是非常打的。甚至是致命的!所以,孩子的家庭教育首先应从父母做起。

最后,我想谈谈关于国家教育或者说社会教育的个人看法。在国家宏观的教育教学的方针政策和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教育体制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试点到推广需要一个过程。要把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到实处,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参与、付出、支持和推行。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取得不断的胜利。社会之大,各行各业都是教育的中坚力量。而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只是教育活动的一分子。我们的不断付出,才能获得更大进步。孩子只有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进行培养、磨炼,最终才能百炼成钢。才能成为社会各行各业中的栋梁之材,才能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们在教育这块神圣的土地上需要从小事做起,以小见大。育人和教学并重、安全和细节齐行。集团体之智慧方能培养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聚社会之合力方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学农.中学教育概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施良方.中学教育学[J].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3]刘晓东.论教育与天性[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4).

[4]米培华.中学教育中学生分层教育之我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