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竞渡运动的历史渊源初探

2015-05-09 01:16:59王建利商利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6期
关键词:龙舟竞渡龙舟文化

王建利 商利

摘 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对中国龙舟文化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对龙舟竞渡运动产生的历史渊源及形成过程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龙;龙舟;龙舟竞渡

作者简介:王建利(1971-),男,陕西西安人,咸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教师、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6--02

龙舟竞渡(也叫划龙舟、赛龙舟等)就是中国民间在喜庆节日(主要是端午节)举行的多人、集体进行的操桨划龙舟竞赛,它盛行于我国南方多河流地区。古时的龙舟竞渡具有祈福禳灾、追思先贤、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民族自强精神等功能,是中华龙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载体。而如今,其功能和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不仅成为许多地方重要的节庆,还也成为一项新的体育赛事,文化影响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一、龙与龙舟

1、龙为何物

龙舟(又称龙船),即龙之形状的舟,因龙而得名。那么龙是何物?

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为:“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1]。《本草纲目》则解释的形状更为具体,是融合了多种动物部件的一个神圣超能动物,更接近于现代龙的形象。人类学家认为,龙是中国古代各部族图腾的综合。

翻开历史典籍和图画的记载,通过分析我们会发现:关于龙的记载文献多描述为奴隶社会之前的历史时期,尤其上古时期。

关于龙之形象的记载:内蒙红山文化遗址中发掘出来的龙形玉器。玉器上的龙呈马头蛇身,无角,无须,无麟,无足形状,或许是我国最早的龙的形象。

关于“骑龙”记述:1973年5月出土的战国时期的人物御龙帛,图案清晰刻画了一人骑龙的形象。

关于“杀龙”的记述:《巫山县志》(卷三十)记载,传夏禹治水到巫山地界,“一龙错行水道,遂斩之。故峡名错开峡,台名斩龙台”[2]。

关于“献龙”、“养龙”的记述:《拾遗记》卷一载:舜之时“南得之国献毛龙,一雌一雄,放置豢龙之宫。至夏代,豢龙不绝,因以命族”[3]。

《左传》中也有“献龙”和“豢龙”的记述,甚至记述了当时有专门豢养龙的官员。

上述的关于龙之形象、骑龙、养龙等事件记述不胜枚举,这些文献资料至少给我们传递一个信息,就是在远古时期生物龙似乎曾经存在过,后由于水患消退、生态环境变化甚至于认可捉龙、杀龙等原因,导致生物龙逐渐绝迹。这些推测是否真实还需要不断的考证。

秦汉之后关于具体形态方面的龙的记载较少,但文化形态的龙的形象的记载逐渐增多,人们给与逝去的龙逐步赋予了更多的神通和力量,至于后来,人们把龙封为成为水中之王,大大小小的龙王爷存在于江河湖泊、水井之中,管理着各自的水域,龙的形象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文化形态的龙不仅形象威猛、能够行云布雨、兴风作浪、潜游飞行,更能够保护行舟安全、防治水祸、除凶除恶、造福民众,人们逐渐地对龙产生了敬畏和崇拜。尤其在封建社会中龙与帝王形象的结合,极大促进了“龙崇拜”的升华和“龙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以至后来龙的形象不仅以水中龙王,更有火龙王、土龙王等形象的塑造。龙的形象的塑造与流传为龙舟的出现提供了必要条件。

2、龙舟的显现

龙舟的兴起源于古代水上交通工具的变革与发展。陶立瑶在《民俗学概论》中指出:“交通和运输工具的发展,可能归功于由狩猎而带来的动物的驯养。”古时陆路交通有骑马、骑驴以及动物拉车等,水上交通也有“乘龙”和行舟的记载。

“乘龙”风俗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女娲,三皇五帝时期。《淮南子·览冥篇》里记说女娲“乘雷车,服应龙,验青鱿……前自螭,后奔蛇,浮游逍遥”[4]。应龙、鱿、螭和蛇都是龙之种类之一。屈原在其诗歌里对“乘龙”也多有述写。

文献上关于龙舟的记载,最早见于《穆天子传》:“天子乘龙舟鸟舟,浮于大沼。”《辞源》对此加注:“舟以龙鸟为形制也。后因谓天子之舟曰龙舟。又端午竞渡之舟,饰为龙形,亦曰龙舟”[5]。屈原在《东君》里也有:“驾龙舟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的句子来描述龙舟竞渡是的恢弘场面。显然龙舟的存在先于屈原所处的历史时期。后来,龙崇拜的发展,号称“真龙天子”的封建君主对龙崇拜的积极推崇,使得社会对于龙赋予了神圣的文化内涵。总之,龙崇拜观念的形成使得与龙相关的龙舟文化也更加丰富并得到发展。

二、龙舟竞渡运动的产生与形成过程

通过对现存古代文献资料分析可以把从龙舟的兴起到其发展成为龙舟竞渡运动,大致可分为三个功能形态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舟到龙舟的交通工具阶段

在舟产生之前,古人御水主要靠一些能够在水中漂浮的物什,例如木,竹竿等。《物原》中记载“燧人氏以匏济水,伏羲氏始乘桴”。这里的“匏”指的是葫芦,“桴”指的是木筏、竹筏。现代贵州的“独木舟”也类似于此。这些水上交通工具严格地讲还不能称之为“舟”,只是古人“善假于物”的一种自然形式。而“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舟”的出现。《山海经·海内经》所记的“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对于舟产生的时间也做了大致的记载[6]。2002 年 12 月在浙江省萧山跨湖桥出土的独木舟,具有实物考证距今8000余年,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最早的独木舟之一。

据甲骨文记载,商周时期,独木舟已流行。由舟发展到龙舟,和龙的崇拜关系密切。中国是一个对有用之“神”进行崇拜的国度。先民认为天有天神、山有山神、水有龙神、地有土地神,对神的尊敬源于祈求神灵的保护、降幅去灾。舟作为水上工具最惧雷电大雨、风高浪大、洪涝灾害、水中暗礁急流和水怪等等灾害,古代先民认为水中的龙拥有各种神通,龙神的职责就是管理水域,保民安康的,因此就把龙、蛇的形象刻画在舟上以祈求行舟顺利平安,龙舟也就这样出现了。这个时期它的功能主要还是作为水上交通工具来使用。至于龙舟出现的时间前面已经说过,这里不再累述。

第二个阶段:水上龙舟游戏的阶段

古人生活环境“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龙舟出现后的首要功能还是给予了平安愿望的交通工具,但同时也具有了人们休闲时的游戏娱乐功能。《淮南子》上有:“龙舟鹤首,浮吹以娱”的记载。南梁文献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龙舟“水戏”也有记载。任防在《述异记》中就记述了吴王夫差作围砌了“天池”,并造了龙舟,舟中载着歌姬舞姬美酒,整日和西施在水上嬉戏,寻欢作乐。”民间的龙舟竞赛,以及和龙舟相关的水上娱乐活动也在水乡民间节庆、祭祀之时开展。如安康龙舟原生态的端午节的龙舟竞赛、抢鸭子游戏等就能折射出早期龙舟的娱乐功能,苗人的龙舟节竞赛等。此阶段处于春秋战国之前的历史时期,龙舟的主要功能还是交通工具,但是龙舟水上游戏功能已经开始分化出来。

第三个阶段龙舟竞渡阶段

龙舟竞渡是从龙舟水上游戏娱乐功能分化而来的,是龙舟文化发展到较高级阶段产生的,文化内涵也更加的丰富,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传统节日习俗。这一时期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吴越之地、江南水乡地区已经出现了专门的龙舟竞赛的节日——端午节,有了专门的竞赛的仪式等等,明确了龙舟竞渡的文化意义。如龙舟竞渡的目的——祈福禳灾,纪念先贤(有的地方纪念屈原、有的几年伍子胥、有的纪念介子推、还有的纪念勾践等,现在以荆楚文化中纪念屈原为主要版本)、节庆娱乐;在竞赛的形式、内容、时间上以及竞赛的实际操作过程上也有了具体规定。

因此,我们可以理出龙舟竞渡的发展脉络,即龙舟竞渡兴起于春秋之际。

三、结语

龙舟运动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民俗文化的代表,它兴起于春秋之际。它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与社会生活和文化习俗的相互交融与影响,逐步变迁成为现代的文化内涵和形式,其功能和作用也得到了不断拓展。龙舟竞渡流传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以中国为核心的大东亚文化圈的重要的民间体育和文化活动,成为当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国际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袁海宝.中国人崇龙原因初探[J].西江月,2013.(31):238.

[2]古玉芳.乐府诗《巫山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150.

[3]杨寿苹.《拾遗记》三论[D].济南:山东大学,2011:85.

[4]孙纪文.《淮南子》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4:216.

[5]金陵,金克剑.中国传统龙舟竞渡源流考[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65-67.

[6]单慧.从行舟到龙舟—刍议龙舟的发展源流及其设计特点[D].苏州:苏州大学,2013:56.

猜你喜欢
龙舟竞渡龙舟文化
屈原 端午 龙舟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挥桨逐浪观音湖 龙舟竞渡展雄风
科教新报(2021年21期)2021-07-21 15:37:33
龙舟
幽默大师(2019年6期)2019-01-14 10:38:13
《金娃——龙舟》
谁远谁近?
湖南汨罗江龙舟竞渡的发展研究
武术研究(2017年3期)2017-11-27 12:39:59
对潮汕传统龙舟竞渡运动发展的审思
沅陵传统龙舟竞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