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先腾 田晓滨 孙立 胡如印 韩伟 田家亮 李博
保留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探析
杨先腾 田晓滨 孙立 胡如印 韩伟 田家亮 李博
目的 探讨分析保留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1例), 研究组采用保留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对照组采用不保留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脱位率与对照组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皮肤切口、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弃拐时间与对照组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随访结束时两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保留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能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早期功能, 防止术后脱位, 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高龄股骨颈骨折;保留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疗效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骨折, 多发于高龄老年人,临床症状主要有髋部疼痛、患肢畸形、功能障碍、患侧大粗隆升高等, 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方法治疗, 极易发生股骨颈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近年来,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该病发病率呈上逐年升趋势, 虽然临床上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可取得一定的疗效, 但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需根据其体质、机体代偿能力、具体病情等, 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手术方案, 以利于患者术后早日康复[2]。本文选取67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保留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入院治疗的67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29例, 女38例,年龄70~84岁, 致伤原因为摔伤、突然扭转、车祸等。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股骨颈骨折临床诊断标准, 且经临床症状、X线检查确诊, 术前评估患者均能耐受手术治疗。纳入病例均行全髋关节置换, 85岁以上患者排除, 合并有严重心、肺、脑系统疾病患者排除, 合并有下肢膝、踝关节功能疾病患者排除。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1例),研究组男16例, 女20例, 年龄70~85岁;对照组男13例,女18例, 年龄73~8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保留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具体方法为:手术入路采用髋关节后外侧改良Gibson入路[3],经臀大肌纤维充分显露髋关节外旋短肌, 用髋臼拉钩将臀中、小肌牵开, 之后仔细的对梨状肌、闭孔肌、上下孖肌进行解剖,切断上下孖肌腱、闭孔内肌腱及股方肌上1/3, 将肌肉和关节囊剥离后充分显露关节囊。以倒“T”型方式将关节囊切开,常规保留股骨距截骨修整股骨颈残端, 取出股骨头, 于关节囊内环形切除髋臼盂唇及髋臼横韧带浅层, 即可充分显露髋臼。常规打磨髋臼于前倾15°、外展40~45°位置安装假体,股骨扩髓后常规安装生物型假体。将假体安装好后, 需详细观察并适当活动关节, 确定假体无脱位。留置负压吸引后将关节囊上部及梨状肌与臀中肌后外侧纤维加强缝合, 于股骨大转子间嵴钻孔2~3个, 将中下部关节囊及闭孔内肌腱与骨相缝合, 采用8字型缝合修复关节囊。缝合完毕被动屈髋90°, 内旋45°位置确认缝合可靠性后逐层关闭切口。
对照组术中不保留关节囊, 术毕不对关节囊进行修复,其余程序同常规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给予两组患者常规预防感染、预防血栓等药物, 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 指导扶拐下床、主动屈髋和屈踝锻炼。
1.3 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皮肤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弃拐时间、术后关节脱位、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等情况, 作为临床疗效评定依据。优:Harris评分为90~100分;良:Harris评分为80~89分;可:Harris评分为70~79分;差:Harris评分<70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术后1、3、6、12、24个月定期进行随访, 于术后1个月及随访结束后采用Harris评分法评定患者髋关节功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251.3±52.4)ml, 术后引流量为(322.7±49.6) ml, 无一例术后脱位;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252.6±39.3)ml, 术后引流量为(323.2±67.6)ml.1例(3.23%)术后脱位。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脱位率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肤切口、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弃拐时间对比, 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髋关节功能对.1~2年随访结束后,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随访结束时髋关节功能情况。两组髋关节功能对比, 术后1个月研究组明显好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结束时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中远期疗效相当。见表2。
表1 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对比[±s, n (%)]
表1 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对比[±s, n (%)]
注:两组比较,aP<0.05
组别例数皮肤切口(cm)下床活动时间(d)弃拐时间(d)术后脱位率研究组3.11.0±1.8a.3.1±0.6a68.1±11.4a0对照组3112.9±2.94.6±2.489.3±16.71(3.23)
表2 两组髋关节功能对比[n (%), %]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疾病, 多由摔伤、突然扭转、车祸等导致, 需及时采取有效方法治疗, 才能避免高龄患者发生股骨颈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 并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4]。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方法主要有长期卧床保守治疗、复位内固定、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等, 这些方法虽然能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 但因高龄患者多合并骨质疏松及其他基础疾病, 通常需较长时间才能下床活动, 以致临床疗效欠佳, 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5]。所以,为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需采取早日促进患者下床活动和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近年来,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 关节置换术日益成熟, 假体制作水平也不断提高,使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易于接受关节置换术治疗, 尤其是保留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一般情况下, 关节脱位发生于术后4~5周, 主要原因是假关节形成前软组织松弛, 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6]。因此, 临床上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时, 需以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创伤为原则, 并有效保留关节囊, 以利于促使患者关节早日紧缩, 并利于平衡软组织, 从而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以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文选取67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对比分析保留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不保留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除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脱位率、随访结束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 研究组皮肤切口、下床活动时间、弃拐时间、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 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治疗中, 给予患者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能有效减小皮肤切口长度, 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和弃拐时间, 减少术后关节脱位的发生, 提高髋关节功能早期优良率。
总之, 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治疗中采用保留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能有效保留患者关节囊和改善髋关节的早期功能, 具有皮肤切口小、弃拐时间短、术后关节脱位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近期临床疗效优于不保留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理想方法,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 陈赟琪.高龄股骨颈骨折治疗概况.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6):427-428.
[2] 杨宗酉, 邢欣, 张奇, 等.股骨颈骨折诊断和治疗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中华创伤杂志.2014.30(3):274-276.
[3] 田晓滨, 张美心, 张祖根, 等.改良Gibson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贵州医药.1999.23(4):268.
[4] 马江川, 陈江, 石铸, 等.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策略探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7):2785-2786.
[5] 高杨, 肖东民, 陆健.小切口保留后方关节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研究.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49-50.
[6] 张邵军, 郭大兴, 姚栋, 等.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临床80例治疗体会.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22):1927-192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1.035
2014-08-27]
550002 贵州省人民医院关节外科
田晓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