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急危重症患者使用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92例
李娜
目的 探讨急危重症患者使用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急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46例患者给予传统呼吸支持抢救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组46例患者给予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采取复苏体位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采取气管切开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呼吸稳定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好, 可以有效提高急危重症患者呼吸支持的管理效果, 患者抢救成功率得到明显提高, 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急危重症;呼吸阶梯性治疗;临床疗效
急危重症患者是急诊科比较常见的患者, 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严重外伤或者多种内科疾病综合影响而导致的。急危重症患者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因此, 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 患者常常会因为呼吸功能障碍而产生危险,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所以, 对于急危重症患者而言, 及时给予吸氧, 采取正确的呼吸管理措施是提高抢救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是在于排除低氧血症, 避免患者发生呼吸能够障碍, 使患者的呼吸恢复正常[2]。目前, 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方法是呼吸阶梯性治疗, 和传统的呼吸支持治疗方式相比, 其抢救成功率明显比较高。近年来, 本院对急危重症患者采取呼吸阶梯性治疗, 效果满意, 现将其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92例急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6例。对照组男25例, 女21例, 年龄46~75岁, 平均年龄(53.6±3.2)岁, 其中创伤患者24例, 非创伤患者22例.13例呼吸心搏停止, 有11例濒死状态;观察组男26例, 女20例, 年龄45~76岁, 平均年龄(54.6±4.2)岁, 其中创伤患者25例, 非创伤患者21例.11例呼吸心搏停止.12例濒死状态;所有患者在发病之后都有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临床症状, 排除有精神疾病以及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呼吸支持抢救方法进行治疗 依据临床医师的治疗经验对急危重症患者采取相应的复苏体位, 把患者呼吸道的呕吐物清除干净, 避免发生窒息, 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鼻导管输氧等呼吸支持抢救方法。
1.2.2 观察组患者给予呼吸阶梯性治疗 第一阶段主要为:对患者采取相应的复苏体位,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采取半卧位, 其他患者可以采用侧卧复苏体位;采用仰头抬颏法将患者的气道开放, 并把患者呼吸道及口中的异物清除干净, 避免发生窒息, 如果患者戴有假牙, 应及时把患者的假牙取出, 以防止脱落阻塞气道;对患者进行胸背按压, 胸背按压方法可以引起胸廓运动, 有利于气体的交换, 气道开放之后患者可以自主的呼吸。如果患者仍然有呼吸功能障碍则可以进行第二阶段的治疗, 第二阶段主要是给予患者鼻塞、鼻导管吸氧等治疗, 因其具有给氧充分的特点, 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除此之外还可以给予患者下呼吸道支持疗法, 对于有心脏骤停及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立即给予气管插管, 这样可以保证患者通气顺畅, 给药也方便。经过第二个阶段的治疗之后患者的呼吸功能仍然没有得到比较明显的改善, 则可以进行第三个阶段的治疗, 第三个阶段主要是气管切开等方式治疗, 如果一些情况比较危急的患者来不及行气管切开,可以行环甲膜穿刺进行急救[3]。如果患者呼吸功能障碍依然存在, 有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现象的患者给予呼吸机吸氧,它在抢救呼吸衰竭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作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呼吸稳定的时间并做好详细记录, 并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复苏的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本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 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 得出清洁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形式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急危重症患者所采取的呼吸支持方式的比较 观察组复苏体位、气管切开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及呼吸稳定所需要的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及呼吸稳定所需要的时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急危重症患者所采取的呼吸支持方式的比较[n (%)]
表2 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及呼吸稳定所需要的时间比较[n (%), x-±s]
急危重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 患者在发病之后常常会出现低氧血症, 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呼吸困难、有呼吸功能障碍等症状。因此对患者进行呼吸道管理是最有效、最根本的抢救措施, 可以快速改善患者的症状, 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4]。由内科疾病而引起的急危重症一般会选择以原发病为主的呼吸支持技术, 医师依据临床经验对此作出正确的判断, 以防止盲目选择而带给患者伤害, 降低风险。而由外科疾病引起的急危重症一般是根据患者受伤的部位来选择合适的呼吸支持方法, 但是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都应该先把患者呼吸道中的异物或者呕吐物清除干净, 这样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因此, 选择正确的呼吸支持方式对患者而言有重大的意义。
传统的呼吸支持方式是依靠医生的临床经验, 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判断来选择呼吸支持的方式的,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同时也降低了在抢救过程中的死亡率, 但是仅凭自身经验而选择的呼吸支持方式, 在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5]。呼吸阶梯性治疗方法是建立在对呼吸管理系统全面认识基础上的,分为无创类、4个阶梯及9种方法, 无创类即第一个阶梯,也被称为徒手支持阶梯, 它主要包括复苏体位以及开放气道及呼吸流畅2种方法, 第二个阶梯也是属于无创伤的, 第二个阶梯主要给予患者气管或者面罩吸氧等3种方法, 第三个阶梯和第四方阶梯则属于有创伤的, 第三个阶梯主要是对患者行气管切开、环甲膜穿刺等2种方式, 第四方阶梯主要是给予患者呼吸机等2种方法。这种呼吸阶梯性治疗方法是从简易到复杂的机械操作的, 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 可以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于一些病情比较轻的患者可以选择无创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于病情不是特别稳定的患者可以直接给予器械进行治疗, 这样可以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 缓解患者的症状, 但同时也应该考虑若病情加重时的急救方法, 这样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6]。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采取体位复苏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而采取气管切开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而且观察组复苏成功率及呼吸稳定所需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这说明呼吸阶梯性治疗方法的抢救成功率高, 能尽快改善患者的症状, 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
综上所述, 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好,可以有效提高急危重症患者呼吸支持的管理效果, 患者抢救成功率得到明显提高, 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1] 许章华.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观察.中国医学创新.2011.20(20):127-128.
[2] 黄镭.急危重症患者使用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4.21(19):145-147.
[3] 党怀勇.20例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3(9):2076.
[4] 夏黎明.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47(5):80-81.
[5] 施正雄. 90例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疗效观察.中国卫生产业.2013.14(2):125.
[6] 阿提开木·买买提依明, 茹克亚木·色麦提.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分析.当代医学.2011.17(25):10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6.096
2014-10-28]
361003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