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华
1935年6月,在雪山脚下,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开始伸手向中央要权,毛泽东深思熟虑,决定“让步”。
“张国焘是个实力派,他有野心,我看不给他一个相当的职务,一、四方面军很难拧成一股绳。”毛泽东深思熟虑,选择妥协,但是让出哪个位置、退到哪一步是个难题。他找到张闻天,尖锐地提出这个问题。
张国焘想当军委主席,这个职务由朱德担任着,他没有资格、也没有理由代替朱老总;只当军委副主席,他又不愿意与同为副主席的周恩來、王稼祥平起平坐。
张闻天一心只想促成四方面军北上,便说:“把我这个总书记的位子让给他好了。”
“不行!”毛泽东断然拒绝,“他要抓的是军权,你给他做总书记,他说不定还不满意,但真让他坐上这个宝座,可又麻烦了。”
彭德怀后来高度评价毛泽东的谋略:“毛主席在同张国焘的斗争中,表现了高度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如果当时让掉总书记,他以总书记名义召集会议,成立以后的伪中央,就成为合法的了。这是原则问题。”
经过反复权衡,毛泽东、张闻天建议把总政委的职务让给张国焘。这时周恩来突然病倒了,连续几天发高烧,不能进食,医生起初当作疟疾来治,后来发现他肝部肿大、皮肤染黄,确诊为肝炎,已变成阿米巴肝脓肿,不得不卧床休息。
毛泽东、张闻天来到周恩来住所,同他商量。周恩来丝毫不计较个人职位,同意让出总政委之职。
张国焘终于等来了期待已久的电话。
张闻天通知他:“中央考虑为加强对军队的统一领导和调配,决定调整军委领导成员,准备提议你任总政委,想征求你的意见。”
张国焘不假思索地表示同意:“现在是打仗,我就当总政委。”
两全其美的安排,张国焘满意,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接受。
事实证明,毛泽东让步的分寸,张国焘对于职位的选择,对后来他们的政治行为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中央让出的职位是总书记,后来分道扬镳时,北上的一方面军就会被扣上反党、分裂党、不服从党的决定等罪名,南下的张国焘将占尽政治优势。
(摘自《燕赵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