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简析】
相信每个同学读了作家李森祥的《台阶》之后,都会对文中那个父亲的老实厚道、谦卑要强的品格充满敬意,都会对他的不甘人后、坚忍不拔的精神难以忘怀。文章之所以能收到如此好的效果,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细节描写,把人物写活了。
本文的细节描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抓住动作细节,巧妙表现人物。如:“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支烟,又为那个送一杯茶。”这里,作者用“走”“递”“送”等动词进行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建造一个高台阶的理想即将实现时的兴奋,也表现了父亲对农民兄弟劳动的尊重。
二是抓住外貌细节,展示人物风采。本文中的外貌描写虽不多,但却相当精彩,活灵活现地刻画了父亲的形象。如:“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运用了外貌描写,表现了父亲的苍老,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同情。
三是抓住神态细节,深入心灵世界。如:“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这一段中对父亲神态的描写,写出了父亲被众人仰慕时的不自在。父亲长期处于一种地位低下的状态,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四是抓住环境细节,巧妙烘托人物。如:“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作者抓住了深秋季节“露水很大,雾也很大”这一特殊的气候特点,写出了父亲为造新屋在深秋时节早起的自然环境。这一环境烘托,把一个备尝生活艰辛的老父亲,非常要强的朴实的庄稼汉,有志气要自立于受人尊敬行列的老农民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小说紧紧围绕“勤俭坚忍”的父亲形象这一个中心,选择了恰当的细节来组织材料,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件中,挖掘出深邃的内涵。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体会其意蕴,从中受到教益。
【延伸练习】
1.请用不同的描写方法,扩写下面的句子。
她笑了。
(1)动作描写:
(2)神态描写:
2.分析下面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因为离家太远,葵花从播种到收成的三四个月期间,我妈得一直守在地边。这三四个月里就没法照顾九十多岁的外婆和几只小狗及满院子的鸡鸭兔子鹅了。于是,妈妈雇了一辆大卡车,把整个家都搬到了地边。然后在荒野中挖了一个大坑,坑的南侧掏了一条斜下去的通道。坑沿上横搁几根木头算是檩条,檩条上横担一些木棍,铺几只撕开的纸箱子,最上面蒙一大块塑料棚布,最后再盖上一层泥土压住棚布。在新疆,这叫“地窝子”。在此后的日子里,这就是我们的家。
——李 娟《遥远的葵花地》
3.对下面句子中的细节描写解析错误的一项是()
(1)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叫了出来,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丢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尤天晨《父爱昼夜无眠》)
(2)母親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3)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鲁 迅《孔乙己》)
(4)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魏 巍《我的老师》)
A.(1)表现了父亲不想让“我”为他担心,又怕自己的行为给“我”带来负面影响的矛盾心理。
B.(2)是母亲的冠冕堂皇之辞:在两个女孩和女婿面前,显得既爱惜自己,又关心别人;既疼爱孩子,又注意教育。实质却是母亲既顾及面子又节省开支,将其虚伪、吝啬的一面暴露无遗。
C.(3)中“罩”这个动词准确地描写出孔乙己在自己不多的茴香豆中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孩子们吃完茴香豆后不肯离开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和无奈的心理,表现出他的吝啬。
D.(4)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表现一个小学生内心对老师的感情激动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