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平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

2015-05-08 08:58毅,周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5年4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意识大学生

仉 毅,周 虹

(山东科技大学 机电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多平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

仉 毅,周 虹

(山东科技大学 机电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一个国家的创新水平是和本国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密不可分的。文中针对人才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培养模式等提出了一些探讨意见,提出了构建多平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创新;模式;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是提高在校大学生毕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1-2]。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可以提升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两者之间的契合度,进一步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方向,有效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

高等院校工科专业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实践教学在学生能力锻炼、智力开发、创新精神培养等方面是其他教学形式无法替代的。实习是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工科学生来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可靠手段,对于巩固学生所学、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体系,并根据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设计创新能力培养的综合体系,让有兴趣、有特长、有热情的大学生和教师参与创新实践中,从而培育大学生科技创新团体群,调动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风和创新氛围。

1 大学生创新意识的现状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传统观念,大学生创新一般仍是以课外活动或趣味活动而非以课程化或培训等方式进行教育的,仍处于非计划性、非系统性的低层次、低水平教育和管理状态[4-5]。

1.1 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比较陈旧

部分专业课主要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缺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启发辅导,单调的授课节奏也使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实践性模拟环节,并对其加以具体的指导,实现“教”“学”“练”一体化,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1.2 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重视不足

部分高校热衷于组织学生“听讲座、听报告”,开展“创业计划大赛”等,未能将实践创新和技能创新贯穿于学生学习的主线之中,导致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中缺少实践创新的机会,使其自由度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1.3 把创新意识的培养简单地与素质教育混为一谈

创新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作为素质教育的新境界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除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创新创业精神外,还要在办学理念、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验、实习、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中,在渗透创新管理制度等教育教学思想中体现创新精神,进而形成创新教育的完整体系。

2 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教育是创新科学和教育科学的有机结合。随着创新教育在我国的深入发展,参与创新教育的研究者不断增多,研究也将不断深入,理论体系不断完善,这说明创新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6-7]。

2.1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社会转型的需要

我国社会正在不断向创新型社会转变,而在该转变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具有综合高素质的大学生。高等学校培养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水平人才,是我国社会实现快速转型的先决条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因此,大力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是社会转型的基本工作和重要环节,它的成败决定着我国能否快速实现向创新型社会的转变。

2.2 创新创业意识是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身处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创新精神对大学生个人来讲是提高生存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要掌握扎实的理论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具备一定创业精神和意识,是大学生实现个体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素质体现。

2.3 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需要

创新创业教育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并使学生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的配置转化由市场来调节,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颇受企业的青睐,这也就决定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注重个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3 多平台多层次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多平台多层次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分为基础层、提高层、综合创新层三个层次,如图1所示。

基础层实践环节主要目的是消化与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的特点,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基本应用理论与技术;提高层实践环节主要目的是消化与掌握广泛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本专业的各种应用技术,并能动手解决本专业的基本技术问题;综合创新层实践环节主要是提高学生自主创新性发展,增加课外实践,能自主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本专业的综合性专业技术问题。三大层次互为补充,构成多层次的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实现学生在大学四年每一个阶段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不断线。

图1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4 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实施的主要措施

4.1 重视课堂教学,增强实践教学环节

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增强实践教学环节[8]。实验室是专业大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校内平台,应积极发挥其对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作用,逐步加强和完善专业课程实验室建设。同时调整“改革专业课程实验内容,开发和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比重,以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实用技能型的转化,这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增强对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

加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条件、工程实训中心的条件使学生拓宽实验教学内容。全方位地接触与掌握先进的应用技术是自主研制先进、实用且便于学生动手的实验设备,促使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融合,提升专业理论知识,提高技术开发能力。促进学生参与先进设备的研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放研究实验室,在“因材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下,以综合实验、设计实验和学生自主实验为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理论知识传授与工程实践运用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开拓思维创新能力,并且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4.2 加强创新设计基地、专业培训基地的建设

对国内外相关专业需求进行调研,了解其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和方法。分析和研究国内外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找出在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高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对策。

建立完善的创新实践基地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物质保证。除配备各种学生进行科技活动所必需的仪器、设备外,还应加大投资经费,提高仪器、设备的技术水平,以保证充分满足新技术应用的要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条件。同时,还应增加配套设施的数量,保证学生的充分使用。

4.3 加强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竞赛,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将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融于竞赛之中[9]。通过竞赛和科技创新系列活动,启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申报创新创业项目。使学生积极投入项目的实践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将项目成果在专业期刊上以论文形式公开发表或申请专利或创立自己的企业,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舆论氛围。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广播、报纸、杂志对涌现的创新创业典型进行广泛宣传,邀请著名企业家来学校开展讲座、访谈等。让大学生了解创业者的经历,学习他们的创新创业理念,增强自主创业的意识。让学生将创新思维转换为创新成果,举办创新思维训练班,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创新骨干。建立以创新教育为目的的大学生创新网,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为学生的科技创新由理论变为实践提供物质保障,创新组织科研活动,调动学生科研创新的积极性。

4.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创新能力培养的质量

在校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能否取得应有效果,关键还在于教师的指导。这就要求我们的创新型教师必须拥有在相关领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的经验。教师在科研、开发过程中要始终贯穿创新创业教育思想,吸引社会、企业、学生参加,引导和鼓励学生将创业活动与科研成果相结合,不断促进科技成果开发的转化,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每位创新创业型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校企联合、学校与科研机构互动等多种方式,发挥各学科的综合资源优势、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既是国家建设创新型社会的要求,也是高校寻求自身发展的选择。

教师应具备本专业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并要掌握工程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要有奉献精神,还应更新教育观念,由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教育向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转变。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成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多能型人才。定期检查和评估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督促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经常性地组织实践教学技能培训、进修和竞赛,加强实践教学经验交流。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实践教学研究,鼓励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成果推广。

5 结束语

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也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明智选择。实施和推进大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平台的建设,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科研训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氛围。不仅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良好学风的形成和就业工作的推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对教师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并懂得相应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要通晓创新教育的方法与艺术,特别是要具有开展学术创新和探求新知识的科学研究能力。在这种良性机制的激发下,教师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逐步提高,促进了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

[1]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25(1):84-91.

[2]李天燕,夏健刚.优化实践教学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高等理科教育,2006(4):81-84.

[3]杨双.论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28(11):132-135.

[4]袁建民,刘凤国.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高教论坛,2006(6):77-78.

[5]黄家才,张爽.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202-203.

[6] 林崇德. 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345.

[7]杨国祥.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M].苏州:江苏大学出版社,2007:1-348.

[8]傅进军,赵祖地.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建设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144.

[9]沙洪成.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4(8):76-77.

Research on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Practice Ability Training System Based on Multiple Platforms

ZHANG Yi, ZHOU Hong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266590, China)

Innovation is a power which create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a country,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are related to the innovation of a country. Opin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talent training state, the existence question, training mode, and building cultivated system is proposed which based on the multiple platforms for students’ innovation practice ability, it promote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moral quality, professional ability, innovation ability, research ability and innovation spirit.

innovation; mode;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mode

2014-07-31;修改日期: 2015-03-24

山东科技大学特色名校建设经费资助项目。

仉 毅(1975-),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G717

A

10.3969/j.issn.1672-4550.2015.04.048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意识大学生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大学生之歌
意识不会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