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利群,张 弛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7)
邓州至豫鄂省界高速公路起点与内邓高速相交,终点与湖北省老宜高速相接,沿线膨胀土分布甚广,中等膨胀土里程占路线总长的49.33%,岩性主要为粘土。
膨胀土为一种含液量很高的土壤,具有极强的保水、亲水能力[1],土中黏粒成分主要由亲水性矿物组成,同时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两种变形特性。含水量变化易引起膨胀土的膨胀或收缩变形,强度随之变化;反复胀缩变形、浸水承载力衰减、干缩裂隙等作用下极易出现路面开裂、隆起或沉陷,路堤和路堑滑塌、边坡失稳等病害[2],且往往成群出现,对路基的破坏作用不可低估,并且修复困难。为了保证在较长时间内路基的稳定和路面的平整,达到安全舒适行车的目的,必须解决因膨胀土而造成的一系列工程问题[3-5]。
膨胀土的判别国内外尚不统一,本次勘察中对膨胀土的判定主要采用我国《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结合本地多年施工经验进行膨胀土潜势分类,分类标准见表1。
表1 膨胀土的膨胀潜势分级
路基设计应避免大挖、大填,以浅路堑、低路堤通过为宜,保证路基稳定性;路堑路段路床80 cm范围内应对膨胀土进行超挖换填,或者进行土质改良。
掺石灰是膨胀土改性处理最有效的方法,掺石灰的最佳配比以处理后胀缩率不超过0.7为宜,使其控制到弱膨胀土的低限指标之下。本次设计对膨胀土利用方案和全部换填方案进行了对比(见表2),石灰改良膨胀土的石灰剂量为5%(弱膨胀土)、7%(中膨胀土),考虑到施工灰量的损耗,在室内石灰剂量的基础上,允许各增加1%作为设计用量。换填主要考虑在附近2个原内邓高速取土场进行取土(主要为碎石土和山皮土)。
表2 路基填筑方案对比
通过上述方案对比得出,膨胀土掺灰改性利用造价高,施工难度大,并且本项目周边外购土方便,因此本项目路堤范围推荐采用山皮土处置。由于路面底面以下80 cm范围对施工质量要求高,压实度控制严格,而山皮土压实度检测较为复杂,沿线弱膨胀土分布广泛,取土方便,并可充分利用路基开挖后剩余土方,减少弃方,因此填方路段80 cm路床以及挖方路段超挖80 cm后换填仍需采用弱膨胀土掺6%石灰处置。根据路面实施路段以及不同的路堤边坡高度,采用不同的路基填筑方案,其中清除耕植土平均按30 cm计,路堤边坡高度H为土路肩边缘设计标高与原地面标高高差,h为路面结构层厚度。
(1)当H<0 m,清表后开挖至路床底面,对原地面进行碾压,压实度需≥93%,压实补偿按10 cm计,采用山皮土回填;其后分层回填80 cm 6%石灰土路床,路床每层压实度均需≥96%。
(2)当0≤H≤h+0.8 m,路基开挖至路床底面30 cm后应对原地面进行碾压,压实度需≥90%,压实补偿按10 cm计,采用山皮土回填;其上回填30 cm山皮土,要求山皮土顶面压实度需≥93%;最后回填80 cm 6%石灰土路床,路床每层压实度均需≥96%;
(3)当H>h+0.8 m,清表后应对原地面进行碾压,压实度需≥90%,压实补偿按10 cm计,采用山皮土回填;路基中部采用山皮土回填,要求上路堤压实度≥94%,下路堤压实度≥93%;其上回填80 cm 6%石灰土路床,路床每层压实度均需≥96%;
(1)路堤路段
填高不大于8 m时,坡率采用1∶1.5;填高8 m以上时,在8 m处变坡,不设平台,上部坡率1∶1.5,下部坡率1∶1.75。
(2)路堑路段
路堑段为中等膨胀土时,依据路堑“缓坡率、宽平台、固坡脚”的设计原则,考虑挖深6 m以内时,边坡坡率为1∶1.5;挖深6 m以上时,下部6 m边坡坡率为1∶1.5,上部剩余高度边坡坡率为1∶1.75,变坡设2 m平台。路堑段为岩石基础时,挖方深度H≤15 m,路堑边坡一坡到顶,不设平台,边坡坡率为1∶0.75。
路基防护以安全、经济、环保为原则,因地制宜,树立边坡绿色环保的防护设计理念,注重景观与绿化设计,顺应自然,融入自然。
(1)路堤路段
路堤段填料多以山皮土为主,总体来讲,路线范围内的土质具有较好的抗水冲刷能力,可以充分利用其特点,在坡面上尽量采用植物防护,节省工程费用。从改善行车条件、充分发挥土质耐水冲刷能力、节约工程费用,体现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采用以下路基防护方案:
①结合项目区地处垄岗的地貌类型,填方高度4 m以内,路面采用分散排水方式,边坡采用植草防护;
②填方高度4~6 m路段,路面采用路侧设混凝土拦水带的集中排水方式,边坡采用植草绿化;
③填方高度6 m以上路段,上部边坡高度4 m范围采用植草绿化,下部高度采用浆砌片石拱形骨架内植草灌绿化;
④护坡道均采用与下部坡面一致的防护形式。
(2)路堑路段
路堑边坡防护设计既要保证路基稳定,又要体现绿色防护、贴近自然,降低工程费用。结合土质特点,尤其是中膨胀土浅层滑塌的特点,采用以下防护形式:
①石灰岩坡面对于轻微风化的坡面保持自然特色,可不进行绿化,自然裸露即可。
②弱膨胀土。挖深4 m以内时,坡面采用植草防护,挖深4 m以上路段,坡脚以上1.5 m高采用浆砌片石防护,加固坡脚;挖深6 m以上时,下部6 m高坡面采用浆砌片石拱形骨架内植草灌防护,上部坡面仍采用植草绿化,变坡平台采用浆砌片石护面。
③中膨胀土。挖深1 m以内时,坡面采用植草防护;挖深1 m
路基排水设施的设置以排除路基、路面范围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保证路基、路面的稳定,防止路面积水影响行车安全为原则。根据公路等级、地形、地质、气象、桥涵位置等因素,合理布置排水设施,完善对进出水口的处理,防止渗漏、冲刷、水毁等现象,使各项排水设施衔接配合,确保排水通畅和养护工作量最小。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100年一遇。路基排水设计流量计算按1/15洪水频率进行考虑,排水沟设计采用适应于小面积流域及明渠流计算公式,其中小面积流域计算公式如下:
Q=16.67q·ψ·F式中: Q为设计流量;q为设计暴雨强度;ψ为径流系数;F为流域汇水面积。
经计算,该地区设计频率降雨强度排水沟过水断面积为0.40~0.8 m2,根据沿线地形坡度和排水沟长度,设计排水沟断面尺寸采用(0.6~0.8 m)×(0.6~0.8 m)的梯形断面。
路堤段均采用梯形浆砌片石边沟,边沟底宽60 cm;路堑段均采用浆砌片石墙身+混凝土盖板形式边沟,边沟净宽为60 cm;边沟净深根据出水口间距而定,鉴于路堑段多为中等膨胀土,且可见地下水,在边沟下侧设置纵向排水盲沟,以稳定路床含水量。净深根据以下条件确定:
(1)当边沟出水口间距在100 m以内时,边沟净深为50 cm;
(2)当边沟出水口间距在100~200 m时,边沟净深为60 cm;
(3)当边沟出水口间距在200~400 m时,边沟净深为70 cm;
(4)当边沟出水口间距在400 m以上时,边沟净深为80 cm。
膨胀土是影响道路及其它构造物建设的一种特殊土质,膨胀土路段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地基相对不稳。路基设计应以防水、保湿、防风化为主,结合坡面防护,降低边坡高度,防止路基沉降破坏及雨水冲刷侵蚀毁坏路基。膨胀土地区的公路路基处理应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遵循安全、经济、可行、方便的原则。
[1]JTG G20—2011公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S].
[2] 郭军伟.膨胀土路基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3(7):132.
[3] 杨真子.基于强降雨的膨胀土边坡稳定性分析[J].公路交通技术,2014(1):24-28.
[4]陈茂军,刘兴柱,赵霞,膨胀工路基础处理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信息,2007(29):140.
[5]王小平.特殊地基处理技术在国道G318邛崃至名山高速公路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技术,2014(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