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肢体痉挛的疗效观察

2015-05-08 10:35:41徐飞谢昕汪敏娜张倩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9期
关键词:张倩痉挛康复训练

徐飞 谢昕 汪敏娜 张倩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肢体痉挛的疗效观察

徐飞 谢昕 汪敏娜 张倩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脑梗死后肢体痉挛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梗死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0 d。采用改良Ashworth张力评分分级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经过1个月的治疗, 针刺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组改良Ashworth张力评分分级量表评分比对照组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能够改善患肢痉挛,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脑梗死;肢体痉挛;康复;针刺

痉挛性瘫痪(spastic paralysis)是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证候, 是脑梗死后期常见的后遗症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作者于2013年2月~2014年10月采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肢体痉挛3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0月在黑龙江省医院康复科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科就诊的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中男19例, 女11例;平均年龄(63.4±8.7)岁;平均病程(48.3±9.5)d。对照组中男17例, 女13例;平均年龄(62.7±8.2)岁;平均病程(46.8±8.9)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脑梗死”和中医“中风病”的诊断标准。②经脑CT或MRI检查示有责任梗死病灶。③年龄40~75岁(包含40岁和75岁)。④病程>14 d。⑤肌张力评定采用改良的Ashworth分级标准[1]在Ⅰ级(含Ⅰ级)以上者。⑥自愿参加, 且知情同意。

1.3 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脑梗死常规基础治疗, 如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 1次/d,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对症处置。

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 包括Bobath疗法、Brunnstrom技术和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具体操作卧位良肢位摆放、变换体位;从前臂旋后, 肘关节伸展, 使肩关节完全外旋;肩关节外旋-抬举上肢;坐位平衡训练、床上移动训练;上下楼训练、下肢负重训练。

治疗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康复训练方法同对照组。针刺取穴:极泉、臑会、肩髎、清冷渊、消泺、天井、梁丘、风市、阳陵泉、血海、阴陵泉、阳辅、三阴交。操作:取患者仰卧位, 取患侧腧穴, 常规腧穴局部消毒, 采用3寸毫针, 直刺进针, 针下得气后, 留针40 min, 留针期间每10 分钟行针1次。

两组均治疗30 d后进行疗效评价。

1.4 观察指标 两组于治疗前后分别以患肢运动的改良Ashworth(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张力评分分级量表进行疗效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改良M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减少,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改良MAS评分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改良MAS评分变化比较, 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改良MAS评分变化比较,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1;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302.68±1.051.79±0.62ab对照组302.71±0.962.13±0.65a

3 讨论

痉挛性瘫痪又称为中枢性瘫痪, 是导致脑卒中康复进程中出现曼-韦挛缩(Mann-wemicke)姿态的主要原因, 严重影响患者康复进程[2]。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在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已得到共识[3,4]。

脑梗死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上和功能上都具有重组能力, 能够消除脑损伤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部分神经元能够再生, 具有一定的可塑性[5]。这为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康复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组研究针刺所选腧穴以手少阳三焦经穴为主, 三焦经穴能够疏通经脉循行所过之处的气血, 可用于肩背肘臂屈伸不能的治疗。本研究中, 经过1个月的治疗, 针刺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组改良M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 说明针刺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能够改善患肢痉挛,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

综上所述, 针刺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能够改善患肢痉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方定华, 陈小梅, 李漪, 等.脑血管病临床与康复.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46-60.

[2] 李东霞, 胡培佳, 程红亮, 等.针刺井穴治疗脑梗死后肢体痉挛临床研究.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3, 25(11):999-1001.

[3] 朱蕴红.早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河北中医, 2012, 34(8):1191-1193.

[4] 吴秀玲, 李永秋, 徐静红, 等.针刺对部分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软瘫期运动功能的影响.河北中医, 2013, 35(12):1851-1853.

[5] 王中琳.中药对缺血性卒中模型大鼠神经功能重塑的影响.中医药信息, 2009, 26(3):72-7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9.209

2014-11-14]

150036 黑龙江省医院(徐飞 谢昕 汪敏娜);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倩)

张倩

猜你喜欢
张倩痉挛康复训练
Dual-wavelength pumped latticed Fermi–Pasta–Ulam recurrences in nonlinear Schr¨odinger equation
窦晨珂、曲树云、王逸文、张倩作品精选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贾逵隔篱偷学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Pressure-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f B-type Y2O3∗
阴道痉挛应用手法按摩联合仿生物电刺激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中医研究(2014年10期)2014-03-11 20: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