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友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探讨
李传友
目的分析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330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家族史、脑卒中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脑出血部位、出血量、入院时的意识状态、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并发症、入院24 h内的最高体温、血压等危险因素与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年龄>70岁, 有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及吸烟史、脑出血部位在丘脑, 出血量>60 ml, 入院时意识昏迷, 入院初GCS≤7分, 有并发症及入院24 h内最高体温>38.5℃、血压>180 mm Hg (1 mm Hg=0.133 kPa)的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死亡率较高,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70岁、出血量>60 ml、入院时意识昏迷、入院初GCS≤7分、有并发症及入院24 h内最高体温>38.5℃是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早期干预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可能降低死亡风险, 应提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高血压脑出血;死亡;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
本文回顾性分析近年来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30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且病例资料完整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330例, 其中男175例, 女155例;年龄36~85岁, 平均年龄(63.8±13.2)岁。以发病后30 d预后情况为标准, 分为死亡组105例和存活组225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关于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②均经CT扫描证实为脑出血并排除脑疝, 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公布的脑出血诊断标准;③排除严重心、肝、肾等慢性疾病及合并症;④排除脑外伤、脑瘤、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脑出血。
1.3 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家族史、脑卒中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脑出血部位、出血量、入院时的意识状态、入院时的GCS评分、并发症、入院24 h内的最高体温、血压等危险因素与患者死亡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患者一般资料及病史因素中, 年龄>70岁, 有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及吸烟史的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死亡率明显高于年龄≤70岁, 没有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及吸烟史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部位在丘脑、出血量>60 ml、入院时意识昏迷、入院初GCS≤7分、有并发症及入院24 h内最高体温>38.5℃、血压>180 mm Hg的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出血部位、出血量≤60 ml、入院时意识较清楚、入院初GCS>7分、没有并发症及入院24 h内最高体温≤38.5℃、血压≤180 mm Hg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70岁、出血量>60 ml、入院时意识昏迷、入院初GCS≤7分、有并发症及入院24 h内最高体温>38.5℃是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1。
表1 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死亡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病情进展迅速, 预后往往较差, 探讨影响其死亡的危险因素对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临床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结果显示, 年龄>70岁、出血量>60 ml、入院时意识昏迷、入院初GCS≤7分、有并发症及入院24 h内最高体温>38.5℃是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
本研究显示年龄>70岁患者死亡率较≤70岁患者明显增高, 是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其次, 出血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患者脑出血的严重程度, 脑出血量大或出血速度较快时易形成脑疝, 引起一系列继发性改变导致病情加重和恶性循环, 患者救治成功率也较低。本研究显示出血量>60 ml是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 与前人研究结论一致[2]。有研究发现, 幕上出血量>70 ml时易破坏脑干生命中枢导致患者死亡, 而脑桥出血量<5 ml时预后较好, >10 ml即可引起死亡[3]。因此脑出血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可能需要结合出血部位综合考虑, 但是本研究多因素分析并未得出出血部位与患者预后的直接关系。另外, 患者意识状况也是公认的影响脑出血预后的重要因素, 不少学者将意识状况作为预测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决定性的关键因素[4]。入院时意识状况差是脑出血后颅脑损伤的具体表现之一, 意识状况较差的患者提示病情较重, 预后往往也较差。GCS评分作为评价患者意识状况的量化指标, 能较客观地反映患者的意识状况和病情, 在判断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预后中的作用已得到了广泛认可[5]。在本研究中, GCS≤7分的患者死亡率明显增加, 与GCS>7分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并且入院初GCS≤7分是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 这说明发病后意识状态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较低的GCS评分可能与患者不良的预后密切相关。此外,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并发颅内再出血、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时死亡率明显增高, 是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因此,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病程中对并发症应采取积极的、预见性的处理措施, 及早干预、加强监护。本研究还发现, 入院后24 h内体温>38.5℃, 多数出现在患者出血量较大以及全身状况较差时, 是机体遭受重创后出现的应激、急性肺损伤或脑损伤的表现。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24 h内的发热, 即使是轻度体温升高, 也是患者早期神经系统功能恶化和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
[1] 吴有志, 罗良生, 张健, 等.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诊疗及预后的影响因素.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14):3328-3329.
[2] 郭太明, 张海, 王砚强, 等.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研究.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15):2976-2982.
[3] 宋海涛, 聂文, 金延飞.微创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及疗效.中国基层医药, 2014, 21(20):3067-3069.
[4] 王剑峰, 邹文淑, 唐文, 等.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预后危险因素调查分析.海南医学, 2011, 22(10):64-66.
[5] 樊庆荣, 王恩任, 张列, 等.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基层医药, 2014, 21(16):2463-246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3.027
2014-12-23]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