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萍
止咳散加味治疗外感咳嗽临床疗效观察
朱萍
目的 研究分析采用止咳散加味治疗的外感咳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外感咳嗽患者8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止咳散加味治疗, 对照组给予止咳、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52.5%(21/40), 显著高于对照的42.5%(17/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87.5%(35/40), 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感咳嗽患者采取止咳散加味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止咳散;外感咳嗽;临床治疗效果
外感咳嗽是六淫外邪侵袭肺系, 肺失宣肃, 肺气上逆。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 同时伴有恶寒、头痛以及肢体酸楚等[1]。患者临床起病较急, 病程较短, 在诊断时可听见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啰音[2]。止咳散是程钟龄《医学心悟》中的药方名称, 主要是由桔梗、紫菀、百部、白前以及甘草等组成。止咳散加味治疗能够有效治疗各种咳嗽, 近年来止咳散加味治疗外感咳嗽运用效果显著[3,4]。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外感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比分析采用止咳散加味治疗和常规止咳抗感染治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外感咳嗽患者8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男25例, 女15例, 年龄8~70岁, 平均年龄(44.7±3.4)岁, 病程3~15 d, 平均病程(7.8±1.6)d。对照组男23例, 女17例, 年龄8~72岁, 平均年龄(44.7±3.8)岁, 病程4~14 d,平均病程(7.3±1.2)d。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患者诊断标准:①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 伴有流鼻涕、饮食减少等。②疾病好发于春秋季节。③在肺部听诊可闻两肺呼吸音粗糙。④X线摄片或透片检查显示肺纹理增粗。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止咳、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止咳散加味治疗。中药药方为:桔梗、百部、白前、紫菀以及荆芥各10 g, 陈皮、甘草各5 g。患者随证加减:风寒袭肺者加紫苏叶、生姜各10 g;风热犯肺者加金银花、连翘、芦根各15 g;燥邪伤肺者加玄参15 g, 知母10 g,百合15 g;夹有痰湿者加法半夏10 g, 茯苓20 g, 苍术10 g;加有痰热者加黄芪10 g, 桑白皮20 g, 浙贝母15 g;咽喉疼痛者加牛蒡子、黄芪各10 g, 连翘15 g;鼻塞重者加苍耳子10 g。水煎服用, 1剂/d, 复煎共取药汁750 ml, 分2~3次饭后口服。1个疗程为3 d。在服用期间, 患者需要戒烟忌酒, 忌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多喝温开水, 预防感冒。
1.3 疗效评定标准[1]治愈:患者在治疗后, 咳嗽和各项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好转:患者在治疗后咳嗽等症状明显减轻, 痰量明显减少。无效:患者咳嗽等症状均无显著改善,甚至更重。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χ-±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52.5%(21/40), 显著高于对照的42.5%(17/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87.5%(35/4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情况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外感咳嗽在中医医学理论中属于“邪实”, 主要是由于外邪犯肺, 肺气臃遏所致。从现代医学理论中表明, 止咳散药方中的麻黄、荆芥以及黄芪起到辛温解表的作用;薄荷、牛蒡子起到辛凉解表的作用;金银花、连翘、黄芪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桔梗、百部起到止咳化痰的作用;而麦冬起到养阴清热的作用, 各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抵抗和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以及流感病毒等[4]。麻黄、紫苏叶、薄荷、桔梗、半夏以及浙贝母等能够有效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 进而能够使得支气管分泌物减少, 最终促进痰液分泌和气管纤维素的运动[5]。而防风、黄芩以及甘草等具有解热抗炎的作用;芦根、金银花、麦门冬具有兴奋网状内皮系统, 有效提高白细胞吞噬炎性细胞的能力, 从而增强患者的身体抵抗力。可见中医辨证理论对于治疗外感咳嗽能够从根本上祛除病根,增强患者免疫力,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6]。
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采取止咳散加味治疗, 而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抗炎、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52.5%(21/40), 显著高于对照的42.5%(17/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35/40), 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5%(29/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采取止咳散加味治疗的效果显著,对不同症状的外感咳嗽患者都能够取得不错的疗效。在苗果芳[7]的研究中, 止嗽散加味治疗外感咳嗽取得显著疗效, 患者治疗后, 痊愈80例, 好转12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达到92.00%(92/100)。其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类似, 止咳散加味治疗对于外感咳嗽的治疗效果均比较明显。
综上所述, 对于外感咳嗽患者采取止咳散加味治疗仍需根据患者具体临床症状灵活变化, 才能够取得显著临床疗效,并且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增强免疫力, 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1] 李育祥.苓甘五味姜辛汤合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探讨.中国社区医师, 2014, 30(5):86-87.
[2] 李全香, 张红旗, 李汾香.止嗽散合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寒性咳嗽56例临床观察.中国民间疗法, 2014, 22(1):42-43.
[3] 杜世华.加味泻白散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51例.中医外治杂志, 2013, 22(3):23.
[4] 罗应海.止咳散加味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12):68, 70.
[5] 汤明, 冯玲玲, 乐敬文.小剂量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研究.西部医学, 2014, 26(5):653-655.
[6] 黄波贞, 李吉武, 王评.加味金沸草散治疗外感顽固性咳嗽80例.河南中医, 2010, 30(8):810-811.
[7] 苗果芳.止嗽散加味治疗外感咳嗽100例临床疗效观察.临床医学, 2010, 23(1):26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1.162
2014-10-11]
473405 河南南阳唐河县张店镇中心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