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頔
【摘 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的工作效益都随着起了巨大的变化。这场风暴自然也把教育行业卷入其中。目前,许多老师把课件应用于课堂,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质量,把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关键词】多媒体计算;中学化学教学
计算机在化学教学中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根据我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些浅薄认识及个人的一些摸索实践,在此略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进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枯燥,教师通过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信息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在课堂上展示出来,配以大量的视听,动漫等手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手段的更新既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上课以讲述为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教学过程。
二、模拟化学反应原理,直观性好,突破教学难点
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图形、声音等多种传播媒体的处理,可以将化学中的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突破思维状态,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例如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教学中,教学内容抽象、枯燥、难度大,语言表述不直观,模型演示不动感,使学生概念模糊,而计算机的图像与动画模拟能达到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或很难达到的效果。比如阴阳离子的形成,电解水的微观本质等都表示得清清楚楚,能帮助学生比较科学准确地理解微粒的实质和特征,突破难点。
三、模拟演示实验,优化实验教学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但很多演示实验,只有讲台前面几排的学生才看得清楚实验现象,后面很多学生都看不清楚。也有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实验,或一些无法实际操作的实验,如工业生产流程;反应时间快的实验的慢镜头,反应时间快的实验的压缩过程等,在课堂上都不能很好地演示。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如模拟错误实验造成的后果:在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加热后生成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氢气点燃爆炸等。通过演示模拟实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达到教学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但模拟实验是绝对不能代替实验操作的。
四、交互性强,教学反馈及时
计算机具有人机对话功能,可以把学生对某知识掌握的情况及时反馈出来,有助于老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在计算机中先储入问题的资料,后再将问题显示在屏幕上,要求操作者回答,答对了可以显示“对”或一个小动画(送一个奖杯),并显示相关信息;答错了要求重做并给一定提示,还可以给出分数等级。
五、多媒体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为教学进程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师生相互作用的条件趋于多元化,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特长、个性品质等方面的协调统一发展成为可能。但是,有几点我们应当明确:
(一)防止信息超量,出现“迷航”现象
短时间内接受超量信息时,人脑就处于停滞状态,这种现象叫做“迷航”。电脑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这是电脑的一大优势。在制作课件时,若将与习题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那么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结果是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学生,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接受。所以,我们设计课件不应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而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二)防止留白不足,限制学生思维
常规教学中,在内容处理由形象抽象、由感性向理性转换时,教师总是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想象、理解,师生根据非预见性的互动,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整个课件的结构都是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那么当学生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时,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只能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作一些简单的应答。在这样的诱导下,“一千个读者”,也只有一个“哈姆雷特”。这种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不利于鼓励创新。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培养发散思维。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所设计的课件,不是简单的动画设计,不是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进行课堂板书设计和实验操作,也不仅是教师课堂语言的动画描述,更不能为了动画而动画。否则,一堂信息技术的整合课将会变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所进行的效率更高的“填鸭式”教学,同样会影响到学生智力的开发,影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习惯的形成。我们要努力寻找教学与课件的最佳结合点:何时利用课件、实验、实物投影,何时指导学生训练,怎样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微调课的进程等,教师都必须反复思考、调整。endprint